台灣厚距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厚距花 基本資料
學名: Pachycentria formosana Hayata Pl. Formos.、Medinilla fengii (S. Y. Hu) C. Y. Wu & C. Chen、Medinilla taiwaniana Y. P. Yang & H. Y. Liu、Pachycentria fengii S. Y. Hu
科名: 野牡丹科厚距花屬
英文名: Formosan Pachycentria
別名: 常綠小灌木植物,又稱紅果野牡丹、台灣大蕊野牡丹、翠牡丹、厚距花
原產地: 台灣
莖: 株高約一百五十公分,常附生於樹上或匍匐,莖鈍稜形或近圓柱形,莖光滑,小枝常鈍稜形,小枝棕褐、紅褐色,嫩莖紅色,老莖灰褐色,木質化,有白色皮孔,幼時常被微柔毛與糠秕
葉: 單葉對生,葉橢圓形、卵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端部鈍、漸尖、急尖,具鈍頭,基部鈍狀、楔形漸狹、廣楔形,葉全緣或疏微波狀細齒,葉長四十至七十五公釐,寬十五至二十五公釐,革質,近肉質,葉面綠色,葉緣略紅色,葉背灰綠色,幼葉常被微柔毛與糠秕,熟時兩面無毛,掌狀離基三出脈,葉面僅中脈微凹,其餘脈平整,葉背基出脈隆起,側脈兩面均不明顯,無托葉,葉柄長五至十公釐,紅色,幼時被糠秕,以後無毛,兩性花,週位花,聚繖花序,常組成圓錐花序狀,頂生或近頂生,花開於莖端,總梗長一、二公分,有節或無,多少被糠秕
花: 花梗長約七公釐,小苞片二枚,早落,花萼球狀鐘形,合生,長約四公釐,多少被糠秕或微柔毛,紅色,四至六裂,裂片短,廣三角形,頂端略平截,具緣毛,花萼宿存,花冠鐘形,長寬約三公分,輻射對稱,花粉紅、淡紫、淡紫紅色,花瓣四枚,長約七、八公釐,廣卵形,頂端短急尖,雄蕊八枚,同形,等長或近等長,長約九公釐,黃色,向上彎曲,花絲扁,絲狀,離生,花藥披針形,長約三、四公釐,孔裂,基部無小瘤,藥隔基部下延,形成短距,距長一公釐以下,雌蕊心皮五枚,合生,雌蕊心皮四、五枚,合生,花柱一枚,長五、六公釐,絲狀,柱頭小,平截,略頭狀,子房近球形,頂端無冠,子房下位,子房四、五室,中軸胎座
果實: 漿果,壺形,長與徑約七公釐,頂端圓形,熟果紅色,離生之宿存花萼筒包被,冠以宿存萼片。[1]
形態特徵
1.著生或地生灌木,枝條有明顯皮目。
2.單葉對生,厚革質,橢圓形,長5~10公分,寬2~5公分,三出脈,全緣或稍齒牙狀,葉二面均有短毛,葉柄約1公分。
3.兩性花,聚繖花序頂生,花萼有4齒裂,花瓣4枚,雄蕊8枚,大小相同,花藥線狀橢圓形,後端有一短花距,花柱絲狀,柱頭鈍形或稍膨大。
4.漿果球形,直徑約0.7公分,上面被覆宿存的花萼,種子多而小。
生態習性
1.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300~2100公尺森林。
2.雄蕊8枚,有大型的花藥,所以又名大蕊野牡丹。
3.樹形不大,但全株有優美的質感、樹型及花色。[2]
栽培:
喜好全日照或半日照環境,光照足植株緻密,光線弱株形較鬆散。濕度高可促進生長,介質略乾就要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繁殖採用扦插法。
應用:
目前上市是經過密插與修剪所形成花繁葉茂的5吋盆栽,未來栽培一段時間後植株會逐漸伸長。本種是葉、苞、花、果均可賞的原生植物,適合盆栽或吊盆栽培,亦適合栽培於庭園中的樹蔭下與池畔、石組間,甚至模仿原生生態,將其繫綁於樹杈處栽培,以營造自然生態的野趣。[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