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萍蓬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萍蓬草 小檔案:
◆ 分類:睡蓮科(Nymphaeaceae)\萍蓬草屬
◆ 學名:Nuphar shimadae Hayata
◆ 別名:水蓮花、水波連、黃睡蓮、河骨、台灣川骨、白蘭地酒瓶
◆ 英文:Yellow Water Lily
◆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 生長環境:生長於水池、池塘、沼澤中
◆ 生長習性:多年生浮葉型水生植物
◆ 生長習性:多年生浮葉型水生植物
◆ 根莖:地下具厚實黃色塊莖;根狀莖粗壯,橫生泥沼中
◆ 葉柄:橫切面為三角形
◆ 葉
》 單葉,叢生,近圓形,基部心形或箭狀心形,有一「V」字型缺刻,先端圓,全緣
》 葉長約8至12公分,寬約7至9公分;葉柄長約15至40公分
》 葉漂浮於水面;表面深綠色,光滑無毛;背面黃綠色,具短毛
◆ 花
》 兩性花,單生,花梗粗長,自地下莖抽出,長約16至40公分,挺出於水面
》 苞片卵形,綠色
》 花萼大型,黃色,深5裂,花瓣狀,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長約1.6至2公分,寬約0.8至1.2公分
》 花瓣約10枚,深黃色,呈覆瓦狀排列,線形或倒卵狀菱形,形似雄蕊;長約0.5至0.6公分,寬約0.1至0.2公分,先端截形或微缺
》 雄蕊約30枚,黃色,花絲長約0.7公分;花藥縱裂,長約0.3公分
》 雌蕊心皮多枚,離生或部分合生;柱頭6至10裂,紅色,於頂端平展成盤狀;子房上位,1室,層疊胎座
◆ 果實:漿果,壺型,草綠色,長約1.7至2公分,寬約1.5公分,先端具宿存花柱;種子卵形,草綠色,形似綠豆,長約0.3至0.4公分,寬約0.2公分
◆ 花果期:全年[1]
台灣萍蓬草簡介
台灣萍蓬草全年可見開花,不過要注意的是:花朵最外層的五片其實是「花萼」,真正的「花瓣」小而不明顯,這點和我們較為熟知的睡蓮正好相反。果實成熟時不規則開裂,釋放出被白色海棉狀組織(內果皮)包覆的種子,隨著水流傳播,然後沉入水底。然而,台灣萍蓬草種子的萌芽率並不高,而且種子萌發的幼苗存活的機率也不高,因為必須面臨成株和其他水生植物、藻類的競爭,脆弱的沉水幼株也容易受到水棲動物的啃食,所以台灣萍蓬草最主要的繁衍方式是依賴地下根莖的無性生殖。
根據龍潭八張犁一處台灣萍蓬草原生池塘的主人表示:池塘附近有一些野生的澤龜喜歡啃食台灣萍蓬草的果實,經過澤龜消化道而排出的種子比較會發芽,不過這種說法仍有待證實。其實台灣萍蓬草的種子不必經過動物的消化道,還是有些種子會萌芽,可是被澤龜吃下再排出的種子,也許會有更好的傳播機會吧。
許多水生植物的種子、無性芽、植株片段、甚至整棵植株常會黏附在有遷徙習性的水鳥身上,藉此傳播到附近許多國家,或世界各地的水域。不過萍蓬草屬植物的種子,表面圓滑又有黏液,很難黏附在水鳥的身上,種子不易遠距離散佈,使得族群分佈上比較受到侷限。冰河時期後孓遺在台灣的萍蓬草可能因基因無法交流而獨自演化成新種,也就成為臺灣的特有種水生植物-台灣萍蓬草。[2]
分布
台灣中、北部沼澤或水池中。多年前,本種分佈在中、北部。近年來,由於土地需求大增,許多沼澤或水池遭填方而消滅,本種亦隨之消失。至今,僅在桃園一帶少數水池中尚存。
用途
1.觀賞用:花色金黃顯目,適於大型水盆或水池栽培觀賞用。
2.切花用:可切花作為高級花材用。
特性
台灣萍篷草為睡蓮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台灣特有的浮葉性水生植物,台灣分怖於中、北部低海拔沼澤或池塘中。地下有厚實的黃色塊莖。葉長橢圓形或闊卵形,浮於水面,基部箭狀心形,全緣,邊緣有一缺刻深裂至中央,長 8~12 公分,寬 7~9 公分,前端圓,基部心形或箭狀心形,上表面光滑,下表面有毛。夏至秋季開花,花單出,花梗粗長,挺出水面。花冠杯形,花瓣退化,黃色萼片 4~6 枚,形似花瓣。漿果卵圓形。花色金黃顯目,適於大型水盆或水池栽培,切花為高級花材。[3]
原生棲地的現況
台灣萍蓬草的原生池塘目前恐怕只剩下不到十處,主要集中在桃園縣龍潭鄉的八張犁,由於全部都在私人的土地上,雖有地方政府的補助,但何時地主會把池塘填掉或作其他用途,並無法預知或阻止,不過有不少學術研究單位或民間保育組織已事先做了移植育種的工作來預防。
萍蓬草屬的植物大都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就連台灣萍蓬草也不例外的,是一種「怕熱」的植物。原生池塘的台灣萍蓬草,在炎炎夏日的曝曬之下,葉片枯黃縮小,一些老根莖脫落浮出水面,與池塘主人栽培在附近生長旺盛的睡蓮相較,真有天壤之別!雖然盛夏的台灣萍蓬草生長較不利,但有的原生池塘水面浮滿了褐色的藻類,仔細觀察會發現裡面長滿了一種浮水的食蟲植物-絲葉貍藻(Utricularia gibba),他們正開滿了可愛的小黃花來點綴夏日較為空蕩的池面。
原本在台灣萍蓬草原生池塘和附近的水田有著頗為豐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近年來由於放養鴨子和大型魚類、溝渠水泥化、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福壽螺入侵等不利的因素,造成許多原本茂盛的水生植物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殆盡。例如:沉水的臺灣簀藻(Blyxa echinosperma)、瘤果簀藻(Blyxa auberti)、麗藻(Nitella spp.);挺水的桃園石龍尾(Limnophila taoyuanensis)、擬紫蘇草(Limnophila aromaticoides)、田蔥(Philydrum lanuginosum)、大井氏燈心草(Juncus ohwianus);濕地上食蟲的挖耳草(Utricularia bifida);以及浮葉的龍潭莕菜(Nymphoides spp.)等。和上述的水生植物相比,台灣萍蓬草屬於比較大型的水生植物,而且受到特別的保護,所以得以倖免於難。然而這些水生植物的快速消失對臺灣萍蓬草所處的生態環境而言無疑是一種警訊!因為原本豐富的水生生態環境被破壞之後,只剩下倍受關愛眼神的台灣萍蓬草和一些常見的雜草,那麼像這樣原生棲地還有多少的保育價值呢?[4]
視頻
台灣萍蓬草 Yellow Water Lily (Nuphar shimadae Hayata) 台灣特有種水生植物
徐仁修拍台灣萍蓬草
台灣萍蓬草解說.mpg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