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赤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葉赤鐵路是連接葉柏壽(現為建平縣)與赤峰兩地的鐵路。自東南遼寧省建平縣起,向東北經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元寶山區至赤峰市。全長138.5公里,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境內104.9公里。全線由瀋陽鐵路局葉柏壽車務段管轄[1]。
線路站點
技術標準
葉赤鐵路為國鐵I級電氣化單線鐵路,客貨雙運,由電力牽引的列車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年貨運輸送能力為五千萬噸,遠景年輸送能力達八千萬噸。
沿線車站
赤峰南站(二等站)、赤峰東站、馬林站、元寶山站(三等站)、熱水站、平莊北站、平莊南站(三等站)、乃林站、汐子站、二龍站、天義站(三等站)、沙海站、石腦站、葉柏壽站(三等站)。 。
線路走向
線路自錦承線上的葉柏壽站向西北引出,經沙海、天義,過老哈河後轉向北,過元寶山鎮後,折而西向,過紅廟子達赤峰南站。
技術難題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項目部負責113公里的葉赤鐵路既有線路施工,僅結構物等改造多達76處,還有繁重的「四電」遷改、站房等建設任務,點多、線長,風險極高。
價值意義
由於修建年代古老,技術標準低,該線路安全隱患多,制約了列車運行速度。自1952年11月恢復通車到2009年,儘管進行了多次改造,可該線路運輸能力僅為470萬噸每年,最多時貨車16對每日,制約了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
隨着葉赤鐵路電化擴能改造升級後,區域可實現電化成網,與京通鐵路、錦承鐵路相銜接,步入全國各大鐵路網運營,增強了路網機動性、靈活性和整體適應性,有效提高通道的運輸能力和質量。
葉赤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順利通車,不僅節約了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和運輸成本,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而且提高了鐵路通道運輸能力,打通內蒙古中東部地區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2]。
歷史
葉赤鐵路於1934年3月開工建設,1935年11月建成,當時稱葉峰線。。1945年日本投降時全線遭破壞停運。1946年國民黨當局在葉柏壽成立錦古線修復指揮部,把葉峰線改稱葉赤線,但並未修複葉赤鐵路。
1952年8月,錦州鐵路局組織2000多人修複葉赤線,11月竣工,1953年1月交付通車。屬於錦州鐵路局承德鐵路分局葉柏壽各段管轄。
視頻
葉赤鐵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東北地區西部一條重要鐵路幹線——葉赤鐵路 ,搜狐,2020-04-11
- ↑ 赤峰第一條鐵路——葉赤線 ,搜狐,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