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司命》是一則寓言故事。中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這不僅具有文學的價值,而且具有豐厚的思想內容,中國人許多卓越的見識往往蘊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認識中國文學。
正文
神廟裡供奉着一尊司命大神,四鄉八境的人都來向他禮拜,祈求降賜福澤和消弭災難。
判官問道:「這麼多人來祈求,怎樣對待他們的供奉呢?」
「全部領受!」大神指示。
「那你怎樣回答他們的祈求呢?」判官問。
「那很簡單,」大神說,「沒有災難的,不須理會;凡有災難的,不加理會,該跛腳的跛腳,該瞎眼的瞎眼,該死的就死掉。」
判官大惑不解,問道:「這樣,人們還會來供奉香火嗎?」
「會供奉的,」大神說,「你要讓他們懂得,他們的幸福,全是我的恩惠;而災難,是他們命中注定,我已給他們減輕了許多。」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2]、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