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11月9日,由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共同承辦的「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二屆第二次學術會議暨於凱成經驗傳承交流會」在長春市成功召開。吉林省科協副巡視員張曉軍,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張曉慧出席大會開幕式並分别致辭。

張曉軍肯定了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對省科協學會[1]工作的積極響應、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績,他希望與會人員能夠珍惜學會搭建的平台,認真聆聽,加強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及臨床技能。

學術活動

專委會主任委員陳穎教授在發言中感謝各級領導一直以來對專業委員會的關懷,對全體委員們積極參加學術活動表示感謝。本次大會繼續本着「傳播學術、共同進步」的宗旨,在全省範圍內進行高血壓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師的臨床、科研及學術水平。希望本次盛會能夠進一步推動全省高血壓防治事業發展。

學術大會上,各專家為全體參會人員呈上精彩講座。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科主任陳穎教授作《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指南解讀》專題講座。針對原醛症的流行病學、篩查、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了深度分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尹霞主任分享了題為《 追根溯源—探尋惡性心律失常背後的故事》的專題報告。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趙東凱主任作題為《睡眠呼吸暫停的認識及中醫治療》的專題報告。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科牟宗毅副教授分享題為《下肢動脈疾病的中西醫治療》的專題報告。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科韋倩詳細講解題為《淺談中青年高血壓治療策略》的專題報告。

本次大會內容豐富全面,貼合臨床,與會人員均有所收穫。全體委員將在學會和專業委員會的引領下,繼續努力搭建高血壓血管病學術交流平台,為進一步推動吉林省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血管病的普及和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資訊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二屆三次學術會議暨於凱成經驗傳承交流會成功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切實提高吉林省高血壓血管疾病專業學術水平,12月6日,由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承辦的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二屆三次學術會議暨於凱成經驗傳承交流會在吉林長春成功舉辦。會議採用網絡平台方式,線上會議與線下會議同時進行。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張曉慧,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二科主任陳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及臨床工作者18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中心牟宗毅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在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中醫藥取得的成績,以及獲得的黨和政府對中醫藥的認可與支持,表明了中醫藥正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他也希望廣大中醫同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站在新的起點上,更加自信、自尊、自覺、自強,振奮精氣神,做事業的創新人,做發展的開路人,進一步堅定信心、勇於擔當、奮發有為,推動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張曉慧教授為大會致辭,她強調,中西醫結合醫務工作者要建立全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模式。疫情並未完全過去,醫務工作者仍需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積累臨床經驗,將所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到日常臨床工作中,提升自身中西醫綜合診治能力,時刻做好準備。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病二科主任陳穎教授致辭,她突出強調了於老的學術思想,總結了於老的臨床經驗,表明此次學術交流會將名老中醫思想融匯其中。同時希望後輩青年醫生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將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繼續傳承下去。

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既提升了會議學術水準,又保證了疫情防控需要,大會特別邀請到7位專家進行精彩的學術報告,在與參會的中西醫高血壓血管疾病專業工作者交流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吉林省高血壓血管疾病[2]的學術水平、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增進交流,大會特別邀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陸峰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血壓中心主任陶軍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血壓病房副主任馬文君教授,遼寧省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張艷教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尹霞教授作了主題講座,希望通過此次學術會議,中西醫同道可以分享學術經驗,交流研究成果,搭建合作平台,提高學術水平,促進中西醫學術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