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明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明仁,原名呂其惠。1914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三)出生於遼寧省莊河縣大王家島一戶漁民家裡,從小過繼給叔父。他聰明伶俐,深得嬸母疼愛。六七歲時,便隨同叔父一道出海捕魚撈蝦,搏擊風浪。大海的洶湧波濤,豪邁壯闊,使得他從小便具有剛毅、爽朗、勇敢、機敏的性格。1929年夏,呂明仁考入了莊河縣初級中學。九一八事變後,他和大哥呂其恩懷着救國救民之志,-到山東煙臺,入第八中學繼續攻讀。

不久,呂明仁在中共地下黨員柳文廣的指導下,做交通聯絡工作,經常奔走於煙臺、天津、北平等地,為黨傳遞-。呂明仁每次都機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務,從未出過一次差錯。他贏得了黨的信任。1934年初,呂明仁到達華北抗日救亡運動中心——北平,進入弘達中學高中部學習。弘達中學是一所別開生面的學校,辦學者是五名東北人,大部分學生是九一八事變後從東北逃亡來的青年。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學習一般的文化科學知識外,在高中部還開設了軍訓課,聘請東北軍中的軍官做教練,注重對學生進行抗日愛國和組織紀律教育。這所生機勃勃的學校里,呂明仁的心豁然開朗,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找到了自己應該走的道路。1935年8月,呂明仁經溫建平等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二九運動爆發了,呂明仁帶領弘達中學的學生投入了運動的洪流。運動中,成千上萬的愛國學生集合起來,怒吼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保衛華北」、「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他親眼看見有許多同學受傷、被捕,而他面對國民黨-的水龍頭、大刀、皮鞭,仍奮力搶救戰友,毫無畏懼。呂明仁通過這次鬥爭,認識到青年們所擔負的救國責任,也認識到組織起來的力量。他鍛煉得更加堅強。

一二九運動後,呂明仁考上了北京法商學院,但當時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呂明仁已無心再繼續學習。他遂與丁修等好友商量,決定走出課堂,奔向社會,救民族,求解放。正當他們商議去向的時候,得到一張秘密傳單,上面印着延安紅軍大學的招生簡章。這個消息,對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一代青年來講,無異於黎明前的曙光。革命聖地延安,深深吸引着呂明仁:「去延安!去『紅大』!」但在當時直接去延安實在是太困難了。正在為難之際,又聽說閻錫山要在北平招一批青年學生,實行「守土抗戰」的準備,呂明仁便決定採取「迂迴戰術」,先去閻錫山那裡,然後設法赴延安。

他與丁修變賣了衣物、被子、書籍,充作路費。經黨組織同意,他們與蘇偉、陳明、馬寅等100多名青年奔赴山西。帶隊的是剛出獄的薄一波,他代表中國共產黨,同閻錫山在山西搞-工作。1936年12月初,呂明仁等抵達古城太原。呂明仁、丁修被編在二連,該連中有不少中共地下黨員,政治空氣濃厚。閻錫山給每人發了一套軍裝,一支槍,幾顆手榴彈,整天受軍訓。1937年春,呂明仁、丁修、呂其恕三人請了「探親假」,住進了旅社。怕引起敵人的懷疑,呂其恕就給呂明仁、丁修在旅社的登記簿上寫了夫妻關係,二人算正式結婚。在夫妻關係的掩護下,他們於同年2月共同踏上赴陝北的征途。到延安後不久,黨把呂明仁、丁修等送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秋畢業後,呂明仁被留校任二隊政治教員。1938年,呂明仁被任命為抗大第二大隊政治主任教員。

由於用腦過度,呂明仁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肺水腫病又常常發作。他住在窯洞裡,只靠一條棉毯擋風寒,時常感冒發燒。但他頑強地同病魔作鬥爭,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教學任務,受到大家的好評。1939年7月,呂明仁和丁修隨抗大總校東征,越過敵人的層層-線,到達太行山區。1941年夏,黨又調呂明仁赴膠東,先後擔任中共膠東區黨委宣傳部長兼黨校校長、區黨委減租工作團團長。呂明仁把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這本32開紙的小冊子不知讀了多少遍。他深知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萬萬不可粗心大意。當時,工作團的團部設在減租減息運動的重點——文登縣萬家村。呂明仁經過調查後,提出:當前首先要解決當地農民最迫切的吃飯問題,要求工作隊發動農民向地主借糧,解決燃眉之急,調動農民減租減息的積極性。然而,工作並不順利。呂明仁在對農民群眾進行「誰養活誰」的階級教育中,針對農民怕地主-倒算,怕自己隊伍中的不堅定分子投敵的思想顧慮,耐心地啟發群眾說:「請同志們想一想,世界是什麼人創造的?房子哪裡來的?一切都是工人農民創造的。但是未創造世界的人,卻占領着世界。」他還引導群眾算細賬,把「剝削」二字講得一清二楚。他說:「世界沒有地主、資本家,可以成為世界,沒有勞動者就不行。」呂明仁又講了其他根據地農民起來鬥爭的經驗和蘇聯革命成功經驗。他講得通俗、易懂,階級教育「一把鑰匙打開了一千把鎖」。農民說:「聽了呂團長的話,仿佛換了一個腦袋。」在以呂明仁為首的減租工作團及地方幹部的努力下,實行減租減息政策以後,廣大農民的生活有了改善,農民群眾在農村中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各階層人民團結抗日的氣氛進一步高漲。

1942年5月後,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發動空前殘酷的毀滅性「掃蕩」,企圖摧毀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生存的條件。山東抗日根據地西海區成了敵人「掃蕩」的重點。11月12日,八路軍在平度縣北的反「掃蕩」中,由於寡不敵眾,部隊傷亡較大,中共西海地委書記兼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於巳午英勇犧牲,地委機關也被嚴重破壞,幹部和群眾被-多人,大澤山根據地被摧毀,黨的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正當西海區處於危難之際,膠東區黨委於1943年2月派呂明仁任中共西海地委書記兼西海軍分區政治委員,陳華堂任副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常青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姜克任副主任,畢永之任參謀處長。他們帶一個特務營300多人,於2月16日重新進入西海,重建大澤山根據地。

呂明仁到西海後,先抓地委機關的整頓,健全了各級組織。他根據中共-發出的指示,總結了這次反「掃蕩」失敗的慘痛教訓,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然後分散到各村莊活動。西海處于海陸交通要道,且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日軍對此地格外垂涎。雖然「掃蕩」0已過,但西海區仍處於日、偽、頑三股勢力包圍之中,鬥爭形勢緊張複雜。呂明仁等白天蹲山頭,鑽山洞,晚上進村工作。呂明仁和地委幹部一起認真討論、研究克服困難,堅持鬥爭的辦法,決定在敵人據點設情報站,掌握敵人動態。從3月至5月,他們組織軍民,在公路邊、村口設下埋伏,大擺地雷戰,並辦起了小型兵工廠,製造地雷、水雷等。當時著名的0大王史效民等,廢寢忘食地鑽研埋雷技術,就地取材,製作各式各樣石雷、地雷,並先後創造出30多種埋雷的方法,如「子母帶環雷」、「頭髮絲雷」等一觸即炸,炸得敵人血肉橫飛,心驚膽戰。在史效民的影響下,各村的抗日群眾都學會了埋雷。全民皆兵,步步是雷,炸得鬼子防不勝防,寸步難行,使日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年6月,正是膠東冬小麥成熟的季節。駐大澤山西高望山的「皇協軍」徐國棟部組織一個加強營,移防到大澤山搶糧。6月10日,呂明仁和陳華堂司令員得到情報後,立即調動部隊,將敵人包圍在平度縣北柴黃坪村。經過激戰,敵人-繳械投降。這一仗,共斃傷俘敵230餘人,繳獲機槍三挺,長短槍250餘支,戰馬16匹。同月,呂明仁帶部隊攻打敵警備隊據點,殲敵100餘人。同時,各縣迅速開展政治攻勢,在各據點附近設了敵工小組,由一名組長負責,每到夜晚便向偽軍據點喊話(主要對他們的家屬),宣傳形勢,瓦解敵軍。軍分區還選派青年幹部郭郝光、孫鳴志、周鳳鳴、曹丹、修琪等人,組織了幾個武工隊,在敵後開展軍事、政治攻勢。他們破壞交通,切斷電話線,還到敵據點指名道姓地喊話,爭取偽軍、偽組織反正。地委宣傳部的孫卓先和平度縣長一同到平度城邊,向敵喊話,代表政府宣布敵人的罪行,奉勸他們早日悔過自新,不要與人民為敵。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呂明仁還組織人員給日軍送花,喚起日軍思鄉厭戰之情。在八路軍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下,敵大田偽中隊就有12人投誠,參加了八路軍。

1944年,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並未改變。中共山東分局強調:還須埋頭苦幹,咬牙堅持,更正確地掌握對敵鬥爭,緊緊依靠群眾,生息自己的力量,為-和戰後作準備。當時,西海區民兵隊伍擴大,各縣都有獨立營,軍分區擴編了獨立團。呂明仁等決定擴大攻勢作戰,以擴大解放區,縮小敵占區。同年8月24日夜,膠東主力五旅十三團、西海獨立團各一部,在民兵的配合下,一鼓作氣,攻下了舊店、大田,全殲偽軍五個連;旋又攻克馬場、下店等據點。至此,完全恢復了膠東區西部的戰略支點——大澤山區。

為生息力量,為-和戰後作準備,以呂明仁為首的地委和軍分區領導人決定,建立西海實驗區。實驗區的範圍是塔山(後改龍山),從大澤山口的八格莊,一直延伸到平度城郊的李戈莊,方圓四五十里,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落實減租減息、生產自救、開展大生產運動等項政策,進行黨的整風運動。呂明仁從當地實際出發,組織群眾對民憤極大的惡霸地主和漢奸,進行訴苦鬥爭,平分了他們的土地。在大生產運動中,他鼓勵開荒,提出三年不交公糧。他們鼓勵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僅南掖合作社就包括24個村莊,1200多股。呂明仁在全區推廣了他們的經驗。根據地有了發展,有了良好的環境,西海地委組織黨員進行了整風學習,還舉辦了「-訓練班」。在呂明仁等人的領導下,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西海區成為鞏固的抗日根據地。

為了保衛人民抗戰的勝利成果,壯大人民力量,中共中央於1945年9月19日向各中央局發出指示,明確規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鞏固華北以及華東、華中解放區,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集中力量爭取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北地區。中共中央先後從各解放區抽調11萬軍隊和二萬名黨政軍幹部進入東北。呂明仁也正是在這時候受黨的委派,率19名幹部,從膠東跨海北上,第一批奔赴東北。到「煤城」遼西後,呂明仁任阜新地委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當時阜新地區形勢極為複雜,漢奸把頭為非作歹,破壞生產,-資財,土匪遍地橫行,國民黨反動派加緊派遣地痞流氓,組成反動武裝,殘害百姓,暗殺中共工作人員。呂明仁作了詳細調查了解後,迅速開展工作。他首先到難遮風雨的煤礦工人住宅,問寒問暖,訪貧問苦,宣傳黨的政策。同時,他身穿油漬漬的工作服,頭戴礦工帽,深入礦井,同工人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一起鬥爭封建把頭,組織工人開工生產,使礦山很快復工。緊接着又組織成立了工人自己的工會,使工人真正做了礦山的主人。生產搞得熱氣騰騰,保障了軍民生活的必需,穩定了人心,安定了社會秩序,阜新煤城面貌煥然一新。

呂明仁清醒地認識到,要站住腳,戰勝敵人,必須抓好武裝力量的組織和建設。把一支以礦工為主體的六十六團、六十八團擴建為一個整旅,即第三十旅,由他擔任政治委員。同年10月,呂明仁親率部隊經激烈戰鬥,趕跑了盤踞阜新地區的國民黨中央自治挺進軍孫百美部、雷子陽部。11月間,又擊潰了數股土匪武裝,一舉解放了彰武縣城。又乘勝追擊,橫掃阜新、彰武、黑山、北鎮一帶反動地主武裝。旌旗指處,所向披靡,不到兩個月,解放了整個阜新地區。

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要在距離國民黨占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建立鞏固根據地的指示後,呂明仁奉上級指示,於12月30日率領地委機關人員主動撤出阜新市區,轉移到阜新東北的鶩歡池、平安地、舊廟等地,堅持游擊戰爭。黨的工作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後,呂明仁提出了「堅持地區,堅持工作,堅持游擊」的口號,動員群眾,全力以赴地支援前方作戰。

1946年2月初,熱遼邊地委(即阜新地委)北撤通遼,建立新的根據地,呂明仁改任中共通遼中心縣委書記。5月中旬,通遼中心縣委改為遼吉省委五地委,呂明仁任五地委書記兼哲里木盟政府副主席。同年10月初,國民黨軍逼近通遼、開魯、中旗。呂明仁按照省委的指示,周密部署,沉着撤退。在撤退前,他給中共開魯縣委寫了一封信。    鶴京、瑞符、日新諸同志:   通遼東丁,頑軍兩個營(收編的土匪)於今日竄至大林,獨立有五個連在那前面初定作戰。南面頑軍有七八百人在甘旗卡一帶竄擾。我獨立旅已南下集中力量打擊這一股。據目前情況,通遼城不一定丟,但東西我之兵力較空,在新的接防部隊未來之前,也需防備敵人突入通遼。因而,通遼的機關也要疏散……   1946年10月15日   開魯縣委按照呂明仁的指示,積極做好防止敵人突入的準備。   此時,呂明仁的背生疽瘡,經常發燒。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形勢不允許他離隊治療。他不顧惡瘡劇痛,仍堅持工作和戰鬥。   12月,呂明仁從前方到白城,參加遼吉省委會議。這時惡瘡劇烈發作,高燒達攝氏41度,未及開會就病倒了。省委書記陶鑄親自把呂明仁送到醫院。呂明仁做了兩次手術,兩三天昏迷不醒。陶鑄一再囑咐,無論花多少錢,要把明仁的病治好。經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呂明仁才得以脫險。在他臥病期間,省委領導讓管後勤的同志給他送去一些從前方繳獲的牛肉罐頭,以滋補身體,但他一口未動,準備病癒後給傷病員帶去。呂明仁還經常把組織上照顧他的藥品、營養品分給其他傷員。在奈曼旗時,他聽說分區衛生處沒有-藥,就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藥交給衛生處。他關心傷員勝過關心自己。   呂明仁在白城住院時,鬥爭形勢發展很快,省委決定一、五兩地委合併,並由呂明仁擔任書記兼一分區政治委員,負責一、五分區的工作。呂明仁聽知此訊後,不顧傷口未愈,立刻接受南下緊急任務,收復被敵人占領的一、五地委管轄區。   1947年2月,呂明仁領導「長江騎兵團」迅速南下,收復失地。「長江騎兵團」是一支由呂明仁親自創建的武裝部隊,其前身是通遼、開魯兩縣撤退時各地方武裝,初創時僅有500餘人槍,呂明仁親自擔任團長兼政治委員,在蒙古草原的剿匪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這支鐵騎在呂明仁的率領下,吸收了康平、鐵嶺、法庫、昌圖五縣的幹部、戰士,迅速南下,挺進敵後。在康平敖力營子一戰,擊潰了號稱「東北剿總」最精銳的美式裝備特務團一部,繳獲大量美式槍械。繼而配合主力部隊,解放了庫倫、科爾沁左右旗、科左前旗、康平、彰武等地。   1947年4月11日深夜,呂明仁正在開會,忽然接到省委急電,催他南歸。會議很晚才結束,他顧不得休息,於次天早晨前往奈曼旗。開魯至奈曼旗,中間隔着一條西遼河,水流湍急,渡口時有變動。當他同警衛人員康殿才、通訊員周澍澄策馬來到遼河岸邊時,船夫回家吃早飯,無人擺渡。他焦急地踱來踱去。忽然,他看到河邊有馬蹄印,便決定從這裡泅渡。   周澍澄、康殿才先後躍馬河中,呂明仁催馬相隨。三匹馬順利地渡過了頭兩股淺流。當進入第三股河時,因河水深,走在前面的周澍澄的馬已沒入水中。康殿才和呂明仁的馬也失去控制,捲入急流之中。   呂明仁關切地叮囑小周和老康:「沉住氣!抓住馬鬃,抱住馬脖子!」   三個人在激流中時沉時浮。突然一個浪頭打來,將老康衝下馬背,沒入水中。「老康!老康!糟了!」呂明仁一面大聲疾呼,一面甩掉馬區,躍入水中,去救老康。然而,浪大流急,力不從心,幾次游向老康,都未能近前。情況萬分緊急。此刻,呂明仁已精疲力盡,告訴小周:「壞了,我不行了!」周澍澄這時也已陷入淤泥之中,兩腿拔不出來,眼巴巴地望着在急流中沉浮、搏鬥的呂政委,卻無能為力。危急之中,16歲的小周想起了報警。霎時,「乒!乒!」報警的槍聲響起。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開魯縣委的大車也到了。   「呂書記!」「呂政委!」「呂司令!」人們發出不同關切的呼聲。船夫也飛快地奔來,躍入水中去搶救。   船夫背着呂明仁向岸邊游來,群眾忙上前急救。呂明仁因為肺嗆水,已無法搶救。呂明仁為救自己的警衛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33歲。   呂明仁的靈柩由開魯運到白城。中共遼吉省委舉行了追悼大會,陶鑄致悼詞說:「我們惟有化悲痛為力量,堅持將敵人消滅,完成你們未竟之志!」   呂明仁的墓座落在齊齊哈爾烈士陵園,墓碑上刻着「刻英名於石上,記豐功於永恆……」   為了寄託人民的哀思,褒揚呂明仁的豐功偉績,中共遼吉省委追贈他「遼吉功臣」的榮譽稱號。   (胡秀勤張雪峰)   [以上內容由"回可洗老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