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亮工 | |
---|---|
周亮工 | |
原文名 | Lianggong Zhou |
出生 |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 金陵(今江蘇南京) |
逝世 |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櫟園先生、櫟下先生 |
職業 | 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 |
知名作品 |
《賴古堂集》 《讀畫錄》 《書影》 《賴古堂集》 |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貳臣。
個人經歷
周亮工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周文煒,國子監監生,曾任浙江諸暨縣主簿。周亮工年少隨父出遊,廣交朋友。 明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 次年(1641)進入仕途,為山東濰縣令,守城有功,「舉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師。」 崇禎十七年(1644),遷浙江道監察御史。李自成[1]破京師,投繯自殺,為家人所救。 順治二年(1645)「豫親王多鐸兵下江南,亮工詣軍門降。」以御史職為清軍招撫兩淮,後改任兩淮鹽運使。 順治三年(1646),擢升淮揚海防兵備道參政。 順治四年(1647)擢為福建按察使,兼攝兵備、督學、海防三職。參與鎮壓福建反清起義,並興建建詩話樓,祀宋嚴滄浪其上,召邑諸生能詩者益日與倡和。 順治六年(1649),周亮工升任福建右布政使。當時兩廣未定,清廷擬調其前往廣東,有人認為周亮工「治閩久,得閩人心;閩未大定,未可去閩」。遂留任。 順治七年(1650)七月,周亮工代理建南道,招撫農民軍首領曾省,瓦解汀州反清武裝。 順治八年(1651)秋,赴延平,代理延建道。為平叛亂,周亮工單騎入邵武叛兵營,招降首領耿虎;隨後,又鎮壓建寧陳和尚、延平吳賽娘的抗清隊伍。 順治九年(1652),鄭成功部圍攻漳州,城內絕糧,周亮工臨危受命,代理漳巡道,從戈戟林中破圍入漳,協助守城。漳州解圍後,城廂內外屍骸狼藉,周亮工捐貲收埋遺骸十餘萬具,發糧煮粥供應饑民,並贖回被清軍擄掠的良家子女千餘人。 順治十年(1653),調署興泉道。當時,福建總督劉清泰因興泉沿海14寨接濟鄭成功,準備發兵剿滅。周亮工極力勸止,使百姓免遭塗炭。 同年夏天,周亮工升為福建左布政使,為清初漢人受左布政使職之第一人。上任後,即在衙堂上大書:「收銀不用火耗,發銀即是原封」;「批到即收銀,收完即領批」。 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周亮工奉調入京,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六月,升戶部總督錢法右侍郎;不久,又擢為吏部左侍郎。針對福建軍事形勢,周亮工奏陳6項策略,要求協調浙江、廣東、福建三省對鄭成功的軍事部署;增設水師,駐防海口;停止招撫鄭成功,斬鄭芝龍等。其意見與福建總督所行政策相左,鄭芝龍對之恨之入骨。 順治十二年(1655)七月,福建總督佟代上章彈劾周亮工在鎮壓南社、西社、蘭社一案時「濫殺無辜」,並貪污4萬餘兩銀子。奏上,周亮工被解職回閩候審。對質時,所謂「貪污」皆屬子虛,而福建吏民為周亮工訴冤者,「日以百千計」。 順治十三年(1656)秋,鄭成功大軍奇襲福州,「城中疲卒不盈千,軍儲無十日餉」。巡撫宜永貴急從獄中請出周亮工,命防守城防要衝射烏樓。周亮工「親發巨炮」,拚死抵擋鄭軍進攻;又向宜永貴獻計,抄後路夜襲鄭軍。結果,鄭軍退屯閩安,福州之圍遂解。由於周亮工戴罪立功,且所參罪狀皆無實據,在宜永貴默許下,主審人田緝馨等6人擬為之翻案。然而,繼任巡撫劉漢祚以為田緝馨等有受賄嫌疑,維持原議,報刑部複審。 順治十七年(1660),周亮工被定罪,原定「立斬籍沒」,後減等改徙寧古塔,未行,又遇赦獲釋。 康熙元年(1662)十月,以僉事起用補山東青州海防道, 康熙五年(1666)調江南江安糧道, 康熙六年(1667年),代理安徽布政使;不久,篆江寧糧署。 康熙八年(1669)漕運總督帥顏保劾亮工縱役侵扣諸款,得旨革職逮問論絞。 康熙九年(1670)復遇赦得釋,晚年有焚書之舉。 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二十三日卒於南京。
藏書功績
精於鑑賞,好故圖書字畫,於古今之書無所不覽,知名之士無不交,遊宦所至,訪求故籍不遺餘力,福建藏書家謝在杭的舊藏,盡歸於他。家有「賴古堂」、「因樹屋」、「藏密庵」等,藏印篆、古書、字畫極富。「賴古堂」藏書,多得自江浙閩贛。藏書印有「是書曾藏周元亮家」、「曾為大梁周氏收藏」、「響山樓」、「櫟園賞鑒圖書」、「緘齋藏書」、「周櫟園家藏書」、「賴古堂圖書記」、「周元亮抄本」等。據曹寅《楝亭書目》記載,有《櫟園書目》1卷;李筠嘉《古香閣藏書志》亦記載有《賴古堂書目》,著錄藏書4670餘種。著述近百種,後因牢獄,遂放火燒之,僅存《讀畫錄》、《印人傳》、《閩小記》、《印樹屋書影》、《賴古堂印譜》、《賴古堂詩文集》等。
篆學主張
周亮工與明末清初的許多篆刻家交往甚密,嗜印成癖,曾云:「生平嗜此,不啻南宮愛石。」其為篆刻家立傳,保存了大量的印學資料。 在《賴古堂書畫跋》一書中,收有二十九則,對研究明清書畫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關於印章美學的論述,主要集中在《尺牘新鈔》中,提出了「印章之妙,原不一趣」的觀點:仆常合諸家所論而折衷之,謂斯制之妙,原不一趣。有其全,偏者亦粹;守其正,奇者也醇。故嘗略近今而裁偽體,惟以秦漢為師,非以秦漢為金科玉律也,師其變動不拘已耳。——《與濟叔論印章》 在這段論述里,周亮工提出了印章求變的觀點,對歷代印人能革新者推崇有加。這種觀點與晚明時期提倡個性解放的思潮有關,正如文學家李贄《焚書·雜說》所言:蓄極積久,勢不可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於千載。 這種觀點不僅對晚明的文壇有重大的影響,對當時的書畫篆刻也有衝擊。周亮工認為透過印人的作品,同樣可以評價印人的本色胸次。他在《又與濟叔論印章》中說:絕去甜俗蹊徑,是濟叔本色,空夷浩渺,更可見濟叔胸次。只有改革,才有生氣,有生氣則動人,動人則佳。「世人所以不可傳者無他,坐使人無所動耳。」(《答黃濟叔》)除印章美學的貢獻外,其在書畫研究方面也有貢獻,如在《賴古堂書畫跋》中,有「題所作八分書寒鴉歌后」:己亥重九後一日寫此賣錢沽酒,綴以二絕。一、誰能隔宿對黃花,度盡重陽更憶家。欲換青錢沽雪酒,八分小字寫寒鴉。二、難教去盡外來姿,老腕羞慚力不隨。方疊出誇官樣好,阿誰解受《陽碑》。命童子攜出戶,童子笑謂予:「收此冷淡生活,應惟虎林霍君。」已而果為維翰索去,攜酒為予作三日醉。維翰雅好筆墨,遂為童子所知,《陽碑》即不方整,亦復為人愛,老人潦倒塗鴉,尚可易三日軟飽,皆足記也。從此則題跋,可看出周亮工與人交遊的一些情況,對於研究明清之際書畫家的創作和生活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值得一讀。
詩作品
自劍津發燕江次西溪 清代:周亮工 雙劍瀠洄地,籃輿十萬峰。 雲爭橋上屋,水舞石邊春。 破壁蹲飢虎,殘僧拜廢鍾。 追呼亦肯到,何處勸為農? 程慎先爾止侍尊人游粵 明代:周亮工 碧玉繞青蘿,依親好共過。帆回山盡見,鷗起水仍波。 秋迥邀歸甚,檣危受雨多。北來何所事,滿眼足干戈。 過五木呈薛歲星先生時先生薙髮稱米和尚 明代:周亮工 老鶴鳴深夜,林孤五木殘。蓬蒿前太守,塵土舊衣冠。 蔓草鋤瓜瘦,荒村索米難。梅花堂下雪,入望水漫漫。 與林鐵崖 明代:周亮工 強項吾徒賤,群侯勿遽嗔。熱官思已熟,冷灶恥相因。 客淚霜前滿,天心逮後真。芻尼朝有喜,一室已回春。 龔半千半畝園 明代:周亮工 萬累已全息,荒園足自怡。棋邊今態好,酒外古心危。 妙畫殊無意,殘書若有思。屑榆亦可飽,努力莫言衰。 送王長子返白門長子舊鎮閩留滯十六載矣 其一 明代:周亮工 措足知何地,能歸尚此身。花憐嶺外雜,酒是故園醇。 飛絮茫無者,閒雲亦有鄰。去時城郭改,舊侶欲誰詢。 送王長子返白門長子舊鎮閩留滯十六載矣 其二 明代:周亮工 八載予三至,支離剩此身。誰憐單外客,又送故鄉人。 米說江南賤,烽傳海上頻。將軍今亦厭,醉尉莫相嗔。 重九同冠五對菊次韻簡芝麓 其一 明代:周亮工 維摩方丈室,納納此中寬。腐鼠人同嚇,甘蕉方任彈。 停雲懷友密,背雨坐花殘。獨愛陶元亮,一卮意已安。 重九同冠五對菊次韻簡芝麓 其二 明代:周亮工 服食方全好,東籬擷始英。酒難今夜醉,花識老人情。 摧葉霜多力,鳴條月有聲。祇應塵濁里,枮坐念無生。 王石谷四十 明代:周亮工 幾日秦淮別,聞君四十辰。吮毫如有得,潑墨不知貧。 水石恬愉意,煙雲供養身。黃公傳大耋,久與結為鄰。 題梅花再送道目 明代:周亮工 今歲嶺南不肯雪,年前花事已交殘。憐公親見寒梅落,又到黃河冷澹看。 寄野鶴 明代:周亮工 仙霞嶺外鶴飛還,著盡奇書但看山。不識塵沙何自至,勞勞客度穆陵關。 靖公弟至 明代:周亮工 荒城兀坐對燈殘,歸計先愁百八灘。爾又遠來余未去,高堂清淚幾時干? 喜蔣用韜至自閩南 明代:周亮工 海水群飛百丈高,同君城上擁弓刀。戰瘢莫共燈前看,恐惹霜華上鬢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