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秉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秉德.jpg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周秉德
  • 主要成就:曾任中新社副社長、全國政協委員
  • 出生地:哈爾濱

出生地點

周秉德,是周恩來之弟周恩壽6個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來的嫡長侄女,1937年出生在哈爾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 周家一直是男丁興旺,女性稀少。以周恩來這一支而言,祖父親兄弟5人,沒有女性;父輩親兄弟4人,又沒有女性;到了周恩來自己這一輩是親兄弟3人,還是沒有女性。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因此,她的降生,使整個周家的人都十分高興。周恩來的四伯母楊氏居住天津,還特意請人幫她寫信到哈爾濱,表示對這位孫女降臨人間的祝賀;周恩來的二弟周恩溥為這位侄女的出生寫下了「吾家添丁,周門大喜」八個字;周恩壽還特意跑到吉林,找時任吉林省教育廳長、也是周恩來南開的同學幫女兒起名字。這位廳長再三考慮,截取了屈原的作品《橘頌》辭里的「秉德無私,參天地兮」中的兩個字作為她的名字。可以說,她是當時周家人的掌上明珠。 隨着東三省的淪陷,父親周同宇(周恩壽)帶領全家搬到了天津。1949年6月,新中國成立之際,12歲的周秉德隨父母來到了首都北京,來到了開國總理、也是她親伯伯的周恩來身邊。

初進中央

周秉德的父親是周恩來的三弟,解放前在天津做黨的外圍工作。1949年舉家來到北京,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周恩來找到弟弟的領導,提出一個「特殊」的要求,弟弟的職位要儘量低,待遇要儘量少。「父親做的是工會、倉庫的一般科員,我家的房子就非常小,兩間西曬、不通風的小平房,加起來也就20平米。」周秉德姐弟3人便住進了伯父周恩來的家,一直到1964年結婚成家,她才搬出了中南海。 那是1949年6月她12歲的時候。她還記得,伯父一看到她就高興地拉着她的說:「來,來,讓我看看你像爸爸,還是像媽媽。嗯,都有點像!」把她安頓在中南海豐澤園住下來後,伯父就忙工作去了。她住在伯父旁邊的小書屋,也與毛主席一家毗鄰而居。 有時候在外邊玩,就碰到李敏,那時候李敏還叫嬌嬌,她們幾個「海」里的同齡孩子便常在一起玩。後來,江青和李訥從蘇聯養病回來,帶回兩部小自行車,她們都用這兩部自行車學着騎,很是熱鬧。周末春藕齋辦舞會,她們這群小姑娘也跟着伯伯、叔叔們一起跳交誼舞。「我跟毛、劉、周、朱都跳過,我伯父跳得絕對是最好的,所以他最忙,很多女孩都排着隊地去找他跳,我也參與排隊,但每次都跳不了一個整曲,跳一兩圈就好了,很快就得換人。」 她們在「海」邊玩時捉到小魚小蝦,李敏、李訥說拿回去給我爸做湯吧,一起去「進貢」,毛主席高興地吩咐拿去做湯。「湯做好以後,我們陪他吃頓飯,桌子上有紅燒肉、苦瓜,他一定要我吃苦瓜,我從小沒吃過苦瓜,我看着挺鮮綠的,就夾了一塊吃,一吃覺得苦就不願意吃。他說:『得吃苦瓜,不吃苦瓜不能吃苦,不吃辣椒不懂得幹革命。』」至今她還珍藏着「毛伯伯」寫給她「好好學習!毛澤東」幾個大字。

乘坐公交

周秉德稱呼伯母鄧穎超「七媽」,因為伯父在大排行里排老七。她在一生沒有生育的伯父伯母身邊生活了15年,鄧穎超曾說:「秉德與我們的感情最深。」但他們姐弟們並沒有因此得到嬌縱。周秉德平時住在學校,她上的是師大女附中幹部子弟班,學校里大家都住在一個大房間的上下鋪。「我記得很清楚,一個月七塊錢的伙食,吃得肯定很一般,難得有什麼肉,經常是燉茄子、燉白菜,有一點油星。穿衣服也都是大棉襖,夏天有時候發條裙子那就是很高興的事了。」 有時候周六要回家,看到別的同學有車來接,她卻得自己坐公交車回去,中間還得倒車。回去後小姑娘心情有點不平衡,就跟伯母說:「你看人家都有車來接……」伯母說:「你記住了,你就是普通學生,將來長大了,你就是普通勞動者。不能因為伯伯是總理,你就有任何的特權思想,你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化。」 從小的這種「平民」教育,給他們姐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弟弟周秉鈞、妹妹周秉建在八一學校讀書,平常給他們兩毛錢,倒公交車上學。一旦嘴饞吃個冰棍把錢花了,那就得走路去上學。一次期末要放假了,學生們要拆洗被子,他們看見別的孩子家裡有車來接,就找老師要了個信紙、信封,給伯母鄧穎超寫信,信上寫道:「七媽,我們放假了,請派車來接,因為有行李。」下午衛士叔叔騎着自行車來了,找到他們後,把被子都馱起來,到校門口找了兩輛三輪車拉回家。回去後七媽稍顯自責說以後要惦記着去幫他們運回行李,但又教導他們說:「要車的口氣還真不小!但車是伯伯工作用的,你們是老百姓。」 有一次,周秉德清早坐在院子裡看書,不料,伯父看見後批評她說:「解放軍戰士在打掃庭院,你怎麼能一個人在這裡看書?」她一聽馬上把書擺下來,和叔叔們一塊打掃衛生。伯父很少批評她,這是讓她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從此,她便知道,自己雖然是總理的侄女,但跟戰士們是平等的,不能有任何特殊。

後來周秉德隨夫到貴州,那裡的條件非常艱苦。「曾經有人知道我的身份後不相信,他們互相議論起來就說,她不可能是周總理的侄女,周總理的侄女怎麼可能跟我們一樣受這份罪?如果是什麼親戚,那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姓周而已。」

回憶生涯

紅牆大院裡的青春

周秉德是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的大女兒。1949年夏天,12歲的周秉德生平第一次見到她鼎鼎大名的伯父周恩來,住進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和鄧穎超一生無兒無女,多年來一直把自己對兒女輩的感情全部傾注在一批烈士子女身上。而親侄女來到身邊自然更疼愛萬分,他們把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儼然當成了自己的女兒。小秉德從此也開始了在這個中國最神秘的紅牆大院裡長達15年的生活。

回憶起那段紅牆之內的童年歲月,周秉德覺得那真是段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當時最讓她興奮的,是早年間只能在照片上見到的毛主席,到了這裡竟成為了她的鄰居,就住在周家隔壁。

周恩來日理萬機,並沒有多少時間在家。他總是來去匆匆,走路特別快,衛士比他年輕得多,都得一溜小跑跟着他。秉德和他見面最多的時間是在飯桌上。偶爾有機會和他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園。工作之餘,為了讓伯伯散散心,秉德有時候和他一起唱歌,她說周恩來最喜歡唱「洪湖水浪打浪』,還很喜歡海棠花。西花廳後院種了十幾棵海棠,每逢春天滿院海棠盛開,十分漂亮。

50年代正好逢上留學蘇聯的熱潮。剛初中畢業的周秉德聰穎優秀,本來完全可以選擇當時絕大部分幹部子女所走的路:高中畢業後赴蘇聯留學。而初三時看完前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的秉德熱血沸騰,當下小做出了一個讓周圍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她要報中等師範專科學校,日後做一個電影中瓦爾瓦娜那樣的農村教師。那時的周秉德還只有15歲。「當時老師同學們都很吃驚,勸我好好考慮自己的前程。我回到西花廳向七媽說了自己的想法,她卻立即表示支持,在飯桌上不斷地鼓勵我。伯伯一直埋頭吃飯沒有吭氣只默默地聽着她們的對話。七媽問他說你怎麼不表態?伯伯說:『她得有點獨立思考。你也說,我也說,不是壓力太大了嗎?將來她要後悔起來都沒辦法。』這件事情後來回想起來,別人告訴我伯伯其實心裡肯定還是想讓我讀完高中念大學,或者能留蘇也很好,但他又不能明確地跟我說,因為他一發言就會成定論。伯伯其實是也在觀察我到底這樣做是不是真的經過深思熟慮,但他從來都是要求我要獨立思考,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

師範學校畢業之後,秉德被分配到離城20里外一個小學做老師。但3個月後,區里就把她抽調去搞運動了。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無休止,她搞宣傳、做文秘,以致幾度想再上大學的計劃都被完全打亂了。周秉德笑了笑說:「我的青春大好年華,幾乎都全部都在運動里度過了。」

參加展覽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香港友好協會、香港佛教文化產業、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養老基金會、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總會等18個團體主辦的《一代偉人周恩來》大型專題展覽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揭幕。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央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李剛、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周恩來四位親屬等出席主禮。

展覽通過大量歷史圖片、珍貴文物及紀錄片,以「尋求救國真理 致力中華崛興」「擴大愛國陣營 籌劃開國大業」「指導香港工作」等九個主題立體展現周恩來偉大一生及貢獻。

展覽中周恩來「精研業務,提高效率,反對浪費,嚴守紀律」的手跡引得眾多觀眾排隊合影留念。「指導香港工作」板塊也吸引了很多參觀者,其中展出了1956年周總理會見香港大學師生、香港工商界、影視界、文化界的照片原件以及對「東江水供港」計劃安排的文件等珍貴文物。此外,還展出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特輯原件、周恩來指示制訂國徽和國旗方案原件等珍貴歷史文物。

展覽展示了周恩來從青少年時期到逝世前的歷史圖片、文物、手跡等,反映其在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其中周恩來穿過的睡衣、用過的筆袋和墊子都是首次公開展出。

展覽突出展現周恩來與香港的密切聯繫,包括在1927年輾轉香港治病的照片,1956年會見香港大學師生的照片,1957年發表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講話》,上世紀60年代初對「東江之水越山來」計劃的安排等。

開幕禮雲集香港各界嘉賓逾700人,出席的周恩來親屬除周秉德外,還有周恩來侄女周秉建及侄子周秉和、周秉鈞。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解放軍駐港部隊周偉軍大校,周恩來總理貼身衛士、原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高振普將軍,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兒李紫陽女士,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女士等也專程從北京來港參加活動。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致辭時表示,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輝煌歷史的卓越領導者,他時時不忘祖國統一大業,為解決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做了大量基礎性、開拓性工作,為促進香港繁榮、增進香港與祖國聯繫作出過歷史性貢獻。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展覽內容豐富,很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我看有很多青年人參觀展覽非常欣慰,這能使他們加深對祖國近代史、老一代革命家的認識,意義深遠。」在香港回歸祖國14年紀念日之前舉辦這個展覽,對港澳同胞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老一輩中國領導人與港澳的歷史淵源非常有意義。她指出,周恩來在建國後關心香港問題,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為後來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奠定了基礎。

主辦方之一的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香港回歸祖國14周年,祖國和香港的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作為民間團體,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次展覽引導人們探尋這些成就從何而來,看到老一輩革命家對香港和祖國做出的積極貢獻。

展覽於2011年6月26日至29日一連四天在港展出。據悉,首日的展出已吸引超過2500人入場觀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