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 - 漢語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 - 漢語漢字

和縣,古名歷陽,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縣。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皖江開發的最前沿,向為江淮水陸之要衝。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接壤,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一橋之隔,東面緊靠長江,隔江面對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

總面積131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54萬人,轄9鎮,85個村委會、30個居委會。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縣城常住人口10萬人。

有煤、磷、白雲石、石灰石、黃沙等礦產資源;有西楚霸王項羽拔劍自刎的烏江、李白駐足吟唱的天門山、劉禹錫貶謫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療疾的香泉、明太祖登臨點兵的鎮淮樓等20餘處自然和人文景觀。和縣名人有唐朝詩人張籍、宋朝杜默、愛國詩人張孝祥、清朝文學家陳廷桂、當代草聖林散之、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獲得者許海峰、中國科學研究院學部委員著名生態學家侯學煜等。

和縣是包拯初仕地、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縣、安徽省旅遊工作優秀縣、安徽省縣域旅遊工作優秀單位 、安徽省縣域經濟發展一類縣、安徽省首屆投資環境十佳縣、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和縣

面積; 1319平方公里

外文名; HexianCounty

人口; 59.1512萬人

別名; 歷陽、和州

方言; 江淮官話洪巢片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

著名景點; 霸王祠、雞籠山等

下轄地區; 轄歷陽鎮、香泉、烏江等9鎮

政府駐地; 和縣歷陽鎮和州路縣行政中心

電話區號; 0555

車牌代碼; 皖E

郵政區碼; 2382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東部,長三角地區的邊緣

行政代碼; 340523

縣委書記; 戴瑞

縣長; 汪強

城區面積; 18平方公里

縣城常住人口; 10萬人

地理位置

和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地處東經118°04`—118°29`,北緯31°22`-32°03`,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相隔、南臨蕪湖市鳩江區、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全縣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約36.4公里(窄處約17.5公里) ,總面積為1194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4.3萬,下轄9個鄉鎮。和縣南北長,東西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南部及沿江一帶地勢較為平坦,為長江沖積平原,溝河港汊縱橫交錯,水庫、坑塘星羅棋布。沿江平原圩區土地面積占全縣57.7%,圩田最低海拔7.3米。西北部多為波狀起伏的丘陵、崗地,土地面積占全縣42.3%,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境內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陽河、得勝河、石跋河等五條河流,另有滁河為縣北界河。

概述

和縣區位優勢獨特。穿境或沿邊緣而過的合巢蕪、合寧、寧馬蕪三條高速公路構成金三角框架。乘車自縣城至合肥駱崗機場、南京祿口機場、蕪湖灣里機場均不到120分鐘。「黃金水道」——長江流經和縣境內65公里,有三處18公里長江深水岸線資源。已經建成的公鐵兩用橋——蕪湖長江大橋引橋即落腳在和縣南端,南京長江大橋至和縣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長江三橋至和縣北端只有20公里。馬鞍山長江大橋已於2013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建成,該長江大橋起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牛路口(蘇皖界),接溧水至常熟的高速公路,在馬鞍山江心洲位置處跨越長江,止於和縣姥橋,接馬鞍山至合肥高速公路。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已形成,投資、旅遊,方便快捷。

自然氣候

和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適宜農作物生長。

和縣年平均氣溫15.8℃。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溫度2.6℃。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3.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0.0℃,南北各地溫度差異不大,但春秋兩季溫度升降快,冬夏溫度變化小。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以上農作物生長期為230天、活動積溫5021℃、全年無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時數2126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陽輻射總量為119千卡/平方厘米。[1]

參考文獻

  1. , 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