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卡的質地與工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卡的質地與工藝
圖片來自搜狐網

唐卡的質地與工藝,唐卡是指能懸掛的捲軸畫。因此除彩繪在布上的唐卡,還有繪於紙、絹上的,或刺繡、緙絲、織錦、堆綾繡、納紗、墨拓等不同質地與工藝的唐卡。這些不同材質與工藝製作出的唐卡構成了唐卡種類的繁多,雍和宮唐卡幾乎囊括了所有種類。

原文

刺繡唐卡

雍和宮數學殿南牆上掛有一幅《釋迦牟尼佛》,即是刺繡唐卡代表作,豎長95厘米,橫寬66厘米,整幅畫面規整雅潔,色彩濃艷深邃。釋尊肌膚平滑的肉質感,袈裟鍛衲的豐厚感,背光的芒芒射線,山川層疊深遠,綠色系與紅色系在不足平米的尺幅中得到充分排比演變,細密的針線不露絲毫邊縫,絨線的奪目光彩一展釋迦牟尼佛祖華貴的氣質。刺繡唐卡較之繪畫唐卡更有立體效果和麗質豐腴的特質。

緙絲唐卡

雍和宮收藏中,有一幅《藥師佛》緙絲唐卡。其絲織質感強,工藝味濃,緯絲壓在經絲上的紋理破壞了畫面線條的婉轉與流暢。主尊藥師佛端坐在方台之上的蓮花寶座上,佛身為金色,着滿飾花紋的佛衣。佛尊周圍,天界雲團托起的蓮座中五佛莊嚴,地界五尊佛、菩薩和金剛像,十尊佛像均不足8厘高,卻都刻畫得十分細緻,佛指纖纖,儀容各異。只是主尊藥師佛的雙足及托缽之手為蘭色,而另一下伸的手臂卻與身相同為金色,或許這是織作中的紕漏吧。

織錦唐卡

雍和宮原保存一幅長6.83米、寬3.2米的巨幅織錦《無量壽尊佛》唐卡。這幅織厚有3毫米的重錦唐卡,曾是雍和宮法輪殿的壓殿之寶。

唐卡最上部織有「無量壽尊佛」五字,三團雲氣左擁日右托月,最下部是五彩升騰的祥雲。畫面人物從上至下分為四層,第一層為四對飛天奉寶展翅雲間;橫向的細線條代表流動的雲氣;第二層是畫面主尊,彌勒、釋迦、燃燈三世佛陀結跏趺於高座蓮台是漢傳排列樣式,及蓮台兩側恃立佛的兩大弟子;第三層在祥瑞寶盆兩側有十八羅漢行走於彩雲之上,他們各持法物,神態飛揚。第四層是身着戰袍鎧甲,氣宇軒昂的四大天王像。人物線條酐暢飄動,極富感染力。

青黑色的底背以金線貫織,深沉中透出古雅恢宏之美。這幅可稱稀世珍寶的唐卡,由於損壞嚴重已不能展觀。頤和園尚存一幅與此幅幾近一樣的織錦唐卡,保存完好。均為乾隆時期的織錦佳作。

堆綾繡唐卡

雍和宮永佑殿西牆上一幅堆繡《綠度母》唐卡,長175厘米、橫寬115厘米。全幅分天、地、海三層表現。天界的伎樂飛天與長壽佛;地界主尊綠度母,海下是聚寶供養與護法佛母,是一幅讚頌佛母慈悲淨德的尊像畫。唐卡用了上千塊形色各異即柔又薄的錦緞綢絹,把層疊變化的裙衣飄帶、瓔珞珠釧表現得姿彩美麗。傳說這幅唐卡是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太后帶領宮中繡女共同繡制的,使這幅唐卡有了百倍身價,成為宮中傳世孤品。

納紗繡唐卡

雍和宮密宗殿東牆南面,掛有一小幅不足尺方的納紗唐卡《金剛瑜伽母》。此尊又稱空行母,是密乘中代表智慧與力量的在空中飛行的女神,是密修中必供的佛像。其左手舉持嘎布拉碗,右手伸握鉞刀,弓步立姿,赤體仰面,頸掛骷髏串,身飾瓔珞,足踏二魔立於單瓣仰蓮之上。褐紅色的佛母,金黃色的火焰,蓮座與蓮瓣的多層色彩交替,背光、山巒與天空的深淺色度的搭比變化構成此幅沉穩厚朴的特質。整體棕紅色調給人深邃莫測的感覺,這正是佛母法力伸張的引喻。

墨拓唐卡

雍和宮保存有一套乾隆四十四年(公元 1780年)的墨拓《班禪源流》唐卡,計十三幅,每幅長92厘米,寬67厘米。畫幅表現自第六輩班禪之前輩的各輩師承大師,第十三幅即是第六輩班禪大師,法名羅布藏巴勒墊伊喜。其面廓寬圓,坐態端穩,左手平托經冊,右手胸前結說法印。周圍林木山川中繪有佛、護法、及其應身說法像,畫面下用藏文標出所繪班禪大師的名號;畫幅四周裝飾邊框及八寶、七珍、龍戲珠等紋樣,並書滿、漢、藏、蒙四種文字的年款:「乾隆庚子欽定」。畫面構圖嚴謹,虛實相應,線條細潤連綿,清雅別致,是清宮造品。[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