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哈里遜
喬治·哈里遜 George Harrison MBE | |
---|---|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樂手巢 | |
歌手 | |
出生 |
George Harrison 1943年2月25日 英國國 利物浦 |
逝世 |
2001年11月29日 美國 洛杉磯 | (58歲)
職業 | 音樂家、歌手、作曲人、音樂及電影監製 |
宗教信仰 | 印度教 |
音樂類型 | 搖滾、流行、世界音樂、實驗 |
演奏樂器 | 歌唱、吉他、錫塔琴、鍵盤、貝斯、烏克麗麗 |
活躍年代 | 1958–2001年 |
唱片公司 | Parlophone、Capitol、Apple、Vee-Jay、EMI、Dark House |
網站 | www.georgeharrison.com |
相關團體 | The Quarrymen、披頭四樂團、Traveling Wilburys |
著名樂器 | |
|
喬治·哈里遜,MBE(英語:George Harrison, MBE,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披頭四樂團主音吉他手,在六零年代、七零年代,世界上樂壇無人不曉,他是是一位英國吉他手、音樂人、歌手、作曲家,音樂和電影製作人。儘管樂團歌曲的主要創作者是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但大部分專輯中都至少收錄一首哈里森的作品,也展露了他的歌唱天份,包括「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Here Comes the Sun」和「Something」,後者是翻唱版本第二多的披頭士歌曲,1965年起,披頭四樂團的專輯至少有收錄二首哈里森的歌曲。
目錄
[隱藏]個人經歷
1958–70年: 披頭四時期
哈里森為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在樂隊最風光的歲月,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是主要作曲人。 喬治在每張專輯中也都會創作並主唱一到兩首歌曲,著名歌曲《If I Needed Someone》、《Taxman》、《Love You To》、《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Here Comes the Sun》及《Something》。
在披頭四時期,哈里森被印度的音樂及哲學所吸引,是當時最積極接觸的西方人。 而這也將影響哈里森往後的人生及音樂創作。
1968–2001年: 個人時期
哈里森離開披頭四後的事業不算太成功,但偶然也有佳作。
暢銷作品《My Sweet Lord》(1970年)、《Give Me Love (Give Me Peace on Earth)》(1973年)、《All Those Years Ago》(1981年),以及 《Got My Mind Set on You》(1987年)。
1971年8月1日號召首度大型慈善演唱會《The Concert For Bangla Desh》。
2001年11月29日下午哈里森因肺癌病逝於洛杉磯友人的家中,享年58歲。
2001-:離世以後
哈里森因肺癌於2001年去世,享年58歲。在私人的印度教傳統儀式上,他的骨灰被撒入印度恆河和亞穆納河中。他在身後留下近1億英鎊財產。
獲獎榮譽
1988年以披頭四樂團的成員,四位團員都被引入搖滾名人堂[1],2004年喬治·哈里森以個人表演再一次獲選進入搖滾名人堂[2]。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2003年列為21名[3],2011年列為第11名[4]。2006年獲得好萊塢星光大道的星形獎章[5]。2015年2月獲頒葛萊美終身成就獎[6][7]。
個人生活
1966年,當喬治·哈里森在拍攝電影《一夜狂歡》期間,愛上時任模特兒貝蒂·伯伊德(pattie boyd),最初夏里遜打趣跟伯伊德說要她嫁給他,並對她說"Well, if you won't marry me, will you have dinner with me tonight?",伯伊德並沒有立刻應承。但於下次拍攝,夏里遜再次邀請她共進晚餐次時,她便應邀,二人並於同年結婚[8],直至1977年離婚[9]。期間夏里遜好友暨搖滾樂手埃里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以原創搖滾樂名曲「蕾拉」(Layla)對伯伊德展開猛烈追求,1979年,埃里克·克萊普頓迎娶夏里遜前妻伯伊德[10]。2001年,夏里遜因肺癌逝世,已經歷三次婚姻的貝蒂·伯伊德直言後悔當初離開佐治·夏里遜投奔埃里克·克萊普頓,若果當初大家能共渡難關,她的生活將會快樂一些[11]。
作品
音樂
- 《Electronic Sound》(1969年5月2日)
- 《All Things Must Pass》(1970年11月27日)
-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1973年6月22日)
- 《Dark Horse》(1974年12月20日)
- 《Extra Texture》(1975年10月3日)
- 《Thirty Three & 1/3》(1976年11月19日)
- 《George Harrison》(1979年2月23日)
- 《Somewhere in England》(1981年6月5日)
- 《Gone Troppo》(1982年11月5日)
- 《Cloud Nine》(1987年11月2日)
- 《Brainwashed》(2002年11月18日)
電影
- 哈里森是電影製作人,1979年建立「Handmade Film」(手工電影公司)。此公司電影包括蒙提·派森《The Life of Brain》,《Time Bandits》,《Withnail and I》以及《Mona Lisa》。
- 哈里森在一部披頭四的模仿片《The Rutles》中擔任一個小角色。
參考文獻
- 移至 ↑ 1988
- 移至 ↑ 2004
- 移至 ↑ 2003年滾石雜誌: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
- 移至 ↑ 2011年滾石雜誌: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
- 移至 ↑ George Harrison honoured on Hollywood Walk of Fame. CBC News. 15 April 2009 [29 December 2012].
- 移至 ↑ George Harrison Honored with Lifetime Achievement Grammy. jambands.com. 28 December 2014 [28 December 2014].
- 移至 ↑ 2015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George Harrison. Grammy.com. 6 February 2015 [28 September 2015].
- 移至 ↑ ABCNews,"The Real 'Layla' Talks About George Harrison and Eric Clapton",The ABC News,Aug. 31, 2007
- 移至 ↑ Womack, Kenneth (2014).The Beatles Encyclopedia: Everything Fab Four [2 volumes]: Everything Fab FourABC-CLIO. p. 158. "divorce was finalized in 1977"
- 移至 ↑ Cassandra Rose,"How Eric Clapton Ended Up Marrying His Best Friend’s Ex-Wife",Ultimate Classic Rock,27-03-2015
- 移至 ↑ Daily Mail, "Pattie Boyd: I burst into Tears when George died. Was I right to leave him?",The Daily Mail,20/0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