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峪關站位於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前進街,於1956年啟用,為蘭州鐵路局管轄的客貨運一等站及輔助編組站。經過鐵路有蘭新鐵路和嘉鏡鐵路[1]。
車站設施
嘉峪關站建有候車站台2座,共有29條股道(客貨運)。站房總建築面積3696平方米。另有貨場2個。
使用情況
嘉峪關站是蘭新鐵路的客貨運一等站及輔助編組場。每年旅客發送量14萬人次,貨物發送量12萬多噸。
站台由來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地圖上標註的長城是明代長城。這條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橫貫冀、京、蒙、晉、陝、寧、甘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故有「萬里長城」之譽。
關城是長城上重要的防禦據點,一般多選擇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明長城的關城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系統。
中國鐵路以萬里長城關城命名的車站有山海關站、居庸關站、古北口站、娘子關站、平型關站和嘉峪關站,還有與關城有關的榆林站、玉門站等。
那麼,如果讓你乘火車遊覽萬里長城,你是願意從東往西走,還是願意從西往東走?終於,你下定決心,來到了嘉峪關站,從萬里長城的最西端邁開探訪的第一步。
這裡的人們時時以嘉峪關為驕傲,他們寫文章時,往往以「雄關腳下」開篇,仿佛過去有些人張口就來的「我的朋友胡適之」之類的話頭。
嘉峪關站在蘭新鐵路上,外形頗似一座長城關城。站前廣場中心有一個郵傳驛使塑像,此像出自嘉峪關魏晉墓彩繪磚畫中的《驛使圖》。
20世紀70年代初,嘉峪關市一個牧羊人在距市區18公里處的戈壁灘上放羊時,無意間發現了一處內藏大量磚壁畫的墓葬。後經專家考證,在嘉峪關以東至酒泉市以西20公里的範圍內,共有1400多座魏晉時期的、包含大量地下磚壁畫的墓群,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
其中五號墓出土的《驛使圖》,畫面上的驛使頭戴黑帽,身着短衫,足蹬長靴,持韁舉牘,穩坐馬背;驛馬四蹄騰空,飛速向前,馬尾也隨風飄起。整幅畫面動中有靜,反襯出驛馬的速度與信使業務的熟練。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吳作人的提議下,郵電部以《驛使圖》為郵票圖案,發行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小型張1枚。此後,嘉峪關魏晉墓葬群因《驛使圖》郵票小型張的走俏而蜚聲海內外。
沿蘭新鐵路西行,出嘉峪關站不久,就可以看到鐵路北側的嘉峪關關城。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虜大將軍馮勝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險要地勢,開始築城設關,以後歷經100多年時間的擴建,才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嘉峪關建成後,便成為西部邊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與萬里長城其他關城相比,此關城最為雄偉壯觀,因此清代洋務派和湘軍首領左宗棠將其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現在的嘉峪關關城由外城、內城和瓮城組合而成,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東西有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築有瓮城,城樓對稱,三層三檐五間式,周圍有廊,單檐歇山頂。瓮城四隅有角樓,南、北牆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外城正中大門上方刻有「嘉峪關」三個大字。東瓮城外還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清代建築。內城靠北有一座游擊將軍府,裡面用塑像展示了游擊將軍府里的日常生活場景。
據說建關時,工匠計算用料十分精確,嘉峪關建成後,僅僅剩下一塊定城磚。現在,這塊磚還放在西瓮城門樓的後樓台上,印證着這段傳說。
自嘉峪關向南、向北分別走七八公里,可以看到萬里長城第一墩(討賴河墩)和黑山懸壁長城。
自嘉峪關站旁的鐵路大橋起,討賴河(北大河)谷越來越深,越來越險,進入祁連山中,深度可達千米。冰溝口的討賴河鐵路橋,橋面距水面120米,據說是嘉峪關站至鏡鐵山站鐵路支線上最高的一座橋[2]。
視頻
嘉峪關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多圖直擊丨嘉峪關火車站站前廣場大改造,真是太美了!! ,搜狐,2017-10-31
- ↑ 那些留在嘉峪關人記憶里的車站,你都見過嗎?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