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分五裂(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學習力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四分五裂(拼音:sì fēn wǔ liè)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一》。「四分五裂」的原義是分裂成很多塊;形容一個整體不統一、不完整;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補語。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四分五裂
  • 拼 音:sì fēn wǔ liè
  • 注音字母: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
  • 成語出處:《戰國策·魏策一》

成語出處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一》)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四分五裂」。

成語故事

張儀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和謀略家。他的外交策略,幫助秦惠文王遊說各諸侯國與秦國結盟。而在此之前,秦國之外的六國已經聯合起來組成合縱聯盟,共同抗秦。

張儀想讓魏國最先依附秦國,於是去遊說魏王:「魏國是個小國,人口不多,但是交通便利,不管從哪個國家去魏國國都都十分方便。而這就給邊界的防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魏國光守衛邊境就需要十萬士兵,還能剩下多少兵力用於作戰呢,再加上魏國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在各國戰爭時受到牽連,淪為戰場。要是那幾個鄰國一起出手,魏國的國土就四分五裂了。」

魏王忙問:「先生有什麼好辦法嗎?」張儀回答:「魏國想要平安,試圖和那幾個國家聯合是完全沒用的。魏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和秦國合作,有了強大的秦國做後盾,還有哪個鄰國敢輕舉妄動?而若是魏王不及早做選擇,等到臨近的韓國先歸順了秦國,必定會來攻打魏國,到時候魏國還有活路嗎?」張儀一番話說得魏王心服口服,他立刻答應和秦國結盟。之後其他幾國也紛紛效仿,六國合縱聯盟也就此瓦解了。

成語寓意

張儀巧舌如簧,採取種種手段嚇唬魏王,其目的無非是想讓魏國和秦國和好而魏王恰好不明就裡,中了張儀的圈套。可見,對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因此,面臨困境時要處變不驚,權衡利弊,再作決斷。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四分五裂」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補語;用於政治等;形容一個整體不統一、不完整。 [1]

運用示例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
  • 現代教育家嚴復《論世變之亟》:「故其端起於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禍可至於亡國滅種,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常見近義詞舉例:

驚濤駭浪-波濤洶湧 堅固- 牢固 晶瑩-剔透 危險-損害

瀰漫-彌散 奇怪-稀罕 慈祥-和藹 照例-循例 喧鬧-喧譁

常常-屢屢 潔白-雪白 朦朧-模糊 討厭-憎惡 依然-仍然

詳細-細緻 想念-思念 高興-喜悅 着急-焦急 強盛-強大 [2]

常見反義詞舉例:

逐漸-立刻 感動-冷漠 仍然-未曾 願意-反對 瞬間-永遠

驚慌 -鎮靜 想念-忘懷 快樂-痛苦 清醒-恍惚 周圍-中間

害羞-大方 飛快-緩慢 忽然-漸漸 透明-渾濁 儲存-動用

膽怯-勇敢 難過-高興 陌生-熟悉 敏捷-笨拙 繼續-中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