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學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學研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編輯的影響廣泛的國學研究集刊,收文學歷史哲學、考古方面的高水平的論文14篇。

基本內容

書名:國學研究

ISBN:9787301158081

作者:袁行霈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推薦

《國學研究(第24卷)》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文摘

對於七子與唐宋派的並不「異趨」,艾南英做出更為明確的闡發,其《答陳人中論文書》云:「夫韓、歐者,吾人之文所由以至於秦漢之舟楫也。」(《天傭子集》卷三)「舟楫」之喻,與茅坤以唐宋八家為「操觚者之券」取譬不同而取義相似,更進一步,如果說前後七子為了救八股之弊而上溯六藝,但六藝已遠須取徑秦漢,那麼在艾南英及其所親近的唐宋派看來,並秦漢亦已久遠而須取徑唐宋名家一一以唐宋韓歐之文為「舟楫」,至於秦漢而再溯六藝。通過如此「舟楫」擺渡的接力,不同文學時代之間相互銜接起來。換句話說,秦漢文章與唐宋文章,原本因為一些偏激的文學主張而不免關係緊張,但最終互通「舟楫」,趨於一致。由正題而反題而達到合題,逭也正是易於為一般文學現象所掩蓋的文學史發展的內在邏輯。

由明而清,仍然「舟楫」可渡。桐城文派之祖方苞《古文約選序例》云:「是編所錄,惟漢人散文,及唐宋八家專集,俾承學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後可溯流窮源,盡諸家之精蘊耳。」而經由八家「以求《左》、《史》、《公》、《谷》、《語》、《策》之義法,則觸類而通,用為制舉之文,敷陳論、策,綽有餘裕矣」」。易「舟楫」為「津梁」,恰如清廷之延續有明八股取士,方苞也把七子和唐宋派的主張打成一片繼承下來。姚鼐門人劉開《與阮芸台宮保論文書》云:「志於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文之義法,至《史》、《漢》而已備;文之體制,至八家而乃全。彼固予人以有定之程序也,學者必先從事於此,而後有成法之可循。否則雖銳意欲學秦、漠,亦茫無津涯。」(《劉孟塗文集》卷四)可見循八家之法,窺秦漢「津涯」,蓋已成為桐城派內家法,一脈以承。與方苞差不多同時的唐彪作《讀書作文譜》,以為古來佳文雖多,「至於永叔、子瞻之文,初學尤宜先讀,以為造就之階,則工夫易於人手。」「自歸震川、錢牧齋二先生讀歐文,且極口稱讚,自此諸名公皆爭效法,而歐文遂為古學津梁矣。」可見對八家古文「津梁」之認識,蓋已越出桐城派外,成為風氣。[1]

參考文獻

  1. 國學研究的三大課題豆丁網,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