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書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圣书字)
前往: 導覽搜尋

聖書文(或稱聖書字,聖書體,神碑體)是古代埃及的正式書寫體系,它由表音字母,表意文字共同構成,並被分為音節。它擁有1000多個單獨的文字圖形。聖書字有三種字體,其中碑銘體(聖書體)被視為正規體,此外還有草體的「僧侶體」和簡化的「大眾體」(或稱世俗體)。

聖書字發源於5200年前(即公元前32世紀)的青銅時代早期,最早的被破解的成句的書寫文字來自第二王朝(前28世紀),並在中王國時期形成了成熟的書寫文字體系。聖書字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紀後消亡。1820年,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1]在羅塞塔石碑的幫助下重新破解。

歷史和演化

1890年代在希拉孔波利斯(又譯希拉康坡里斯)發掘時發現的納爾邁石板(公元前31世紀)多年來被認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獻。然而,在1998年德國考古隊在阿拜多斯(現在地名為烏姆·卡伯)發現了前王朝奈加代三期的一個統治者的U-j墳墓,復原了幾百塊骨片,從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規模的埃及象形文字。這一墳墓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3世紀。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種字符:音符,包含單音素文字,還有許多單音節文字和多音節文字;意符,表示一個單詞;限定符,加在單詞的最後以限定語意的範圍。埃及學家商博良對這一文字系統作了如下說明:

當文字發展並在埃及普及時,對文字的簡化也就發展了。這就導致出現了僧侶體和世俗體字體。這些字體適合於在草上書寫。但是聖書體並沒有因此而衰落,而是與這些字體共存。羅塞塔石碑就包含了聖書體和世俗體

在波斯人的統治期間(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其中有間斷),在亞歷山大征服埃及之後,在馬其頓和羅馬統治時期,聖書體繼續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點複雜。一種說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區分了「真正的埃及人」和外國統治者(以及埃及的僕從),這可能歸因於希臘羅馬的作家對於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見。另一個原因是出對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家不願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方的文化。由於埃及象形文字是神聖的,那個時代的作家們把它想像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術式的,秘傳的,神秘的知識。這種自尊心導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無視。雖然這種文字系統儘管複雜但卻合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即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是一個饒有興味的研究課題。

公元4世紀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還能夠讀出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後逐漸就真的成了一個「謎」。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發布敕令,關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從此就再也沒有建造過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者神殿。最後寫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後,在遙遠南方的一座神殿裡發現的。

公元4世紀出現了赫拉波羅的《象形文字集》,對將近200個象形文字作了解釋。到底誰是作者至今還不清楚,這部著作長期以來成為解讀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礙物。早期研究者認為它源出於希臘文,近期的研究則傾向於它含有真正的知識的殘片,把它定性為埃及知識階層試圖挽救瀕於失傳的文化的一次「絕望」的嘗試。《象形文字集》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符號主義起了主要的影響,特別是安德烈亞·阿爾恰托的《圖形的寓意》,還有弗朗切斯科·科隆納的《尋愛綺夢》[2]

幾百年來,有許多近代學者對解讀這些象形文字進行了嘗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紀阿塔納斯·珂雪。然而這些嘗試不是失敗,就是漫無邊際的想像力的虛幻。對解讀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馬斯·楊和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拿破崙軍隊遠征埃及時,在羅塞塔城附近發現了一塊用三種文字(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寫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稱為「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給解讀帶來了關鍵性的資料。商博良藉助自己豐富的語言知識,從國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幾乎完全破譯了埃及象形文字。這對當時誕生不久的埃及學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進展。

視頻

聖書文 相關視頻

象形文字的動畫
古近東與古埃及藝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