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籠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圣救主城之战)
前往: 導覽搜尋

雞籠之戰(又稱為第二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聖救主城之戰、聖救主城荷西浴血戰),是164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從西班牙帝國手中奪取北台灣統治權,所發動之戰爭[1]。由於雙方戰力相差過大,西班牙軍對抗荷軍僅6日就投降,進而結束了台灣西班牙統治時期。戰後荷蘭人把聖薩爾瓦多城改建成北荷蘭城,作為往東台灣探金的據點;又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修築安東尼堡,以掌控此地的硫磺貿易。

起源

1637年,菲律賓總督塞巴斯提安·巫它度·德·科奎拉下令拆除淡水的聖多明哥城,以及雞籠島聖薩爾瓦多城的看守堡(la mira)、撤守堡(la retirada)、桶方堡(el cubo),只保留主城「聖薩爾瓦多」;不過拆除計劃受到當地道明會的反對,桶方堡未被拆除。雞籠駐軍也縮減至百餘人,且科奎拉每年都會把部分士兵調回菲律賓

西班牙人裁軍的消息傳到大員後,荷蘭人認為征服雞籠的時機已經到來。1641年8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第6任台灣長官保羅·杜拉弟紐司派遣205位荷軍士兵,及約500位淡水原住民組成的聯軍,試圖進攻雞籠。只是荷軍偵查過雞籠島上的據點後,判斷火炮數量不足以攻破城堡,勸降對方失敗後即返回大員。稍後荷軍在歸途上燒毀了大雞籠社,以誇耀軍威,並把淡水納入治下。經過此事,波提羅長官為強化雞籠島的防禦,違背科奎拉的指示,重建可以俯瞰聖薩爾瓦多城的撤守堡,以免爾後荷軍從此地居高臨下炮擊主城。

攻陷雞籠

1642年,巴達維亞當局以拉莫提(Johannes Lamotius)為統帥,增援大員當局進攻雞籠。不過杜拉弟紐司擔心夏季季風結束前,援軍無法抵達台灣,遂派哈魯斯(Hendrik Harouse)率396位士兵先行進攻。8月19日,哈魯斯的艦隊抵達雞籠島水域,上岸時因受潮流影響及西軍火炮壓制,只得退回船上。隔日,荷軍迂迴至雞籠島東側之八尺門水道附近,打算奪取島上的制高點,亦即原為看守堡所在之山丘。荷軍搶灘時,與20位西班牙士兵交戰,因西軍欠缺後援,不久後就退回撤守堡,讓荷軍成功上岸,並攻下了山丘。

21日起,荷軍在看守堡山丘構築陣地,和撤守堡展開炮擊戰。然而荷軍地勢上占有優勢,加上雙方火力相差過大,西班牙軍每發射10枚炮彈,荷軍就反擊200多枚。交戰結果西軍損傷慘重,撤守堡胸牆嚴重損毀;聖薩爾瓦多城也受炮火波及,損毀一處棱堡。交戰途中,有1000位淡水原住民(巴賽族)弓手抵達雞籠島對岸,替荷軍助陣,不過哈魯斯認為弓箭對戰況幫助不大,令其留駐原地。

荷軍除了持續炮擊外,另外又準備了2台18磅的加農炮,24日布署完成後,共以108枚炮彈轟毀了撤守堡城牆[2]。到了25日,西軍共陣亡6位士兵及損毀2台加農炮,西軍只得放棄抵抗,退回聖薩爾瓦多城。荷軍占領撤守堡後,幾乎已確定獲勝,因為從此處可觀察聖薩爾瓦多城守軍的動向,並切斷城內水源。當晚,波提羅與城內所有官兵及傳教士商議,大多數人皆認為無力抵抗荷軍,遂於26日開城投降。

戰後

9月5日,拉莫提率軍抵達大員,杜拉弟紐司還不知道荷軍已經獲勝,仍派拉莫提北上增援。沒多久後,荷軍攻陷雞籠的消息傳到大員,不過拉莫提照樣出發,於13日抵達雞籠,並接管此地的指揮權。

此役結束後,西班牙俘虜被運至巴達維亞囚禁,然而不久後即獲釋,於1643年6月29日平安返回馬尼拉。可是波爾的里奧害怕被追究戰敗責任,不願隨其他人回去馬尼拉而滯留於望加錫。結果菲律賓總督科奎拉被迫承擔丟失台灣的責任,1644年卸職總督後就遭當局逮捕,坐了4年牢。

視頻

雞籠之戰 相關視頻

曉說:維米爾畫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市值超過目前全球前20名公司總市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