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卒世童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母卒世童貞(希臘語:ἀειπάρθενος,羅馬化:Aeiparthenos,又譯聖母終身童貞)是認為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耶穌誕生之前、誕生之時、誕生之後都保持童貞的神學觀點。聖母終身童貞是天主教會關於聖母瑪利亞的四大教義之一。在西方基督教中,部分路德宗、加爾文宗、聖公宗和少部分其他新教宗派的神學家也主張這一教義。東正教會亦認可瑪利亞是終身童貞的[Notes 1]。現代新教宗派大多不認可該教義。
兩百多個國家的綜合性人口學研究顯示,當今世界各年齡段的基督徒有21.8億[1]。基督徒占到近三分之一。基督徒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分布如此之寬廣,以至於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大洲或者區域可以單獨地成為毫無異議的全球基督教中心[2]。
簡介
聖母卒世童貞的傳統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晚期的《雅各福音書》。在公元431年召開的厄弗所大公會議上,這一思想被視為正統。公元553年召開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給與瑪利亞卒世童貞的稱號。在公元649年召開的拉特蘭主教會議上,教宗瑪爾定一世強調了聖母卒世童貞的三重內涵,即瑪利亞在耶穌誕生之前、誕生之時、誕生之後都保持童貞。
在新約聖經中,僅明確記載瑪利亞在受孕時為童貞狀態,並提到了耶穌的弟兄(希臘語:ἀδελφοί,羅馬化:adelphoí),《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記載了他們的名字,《馬可福音》還記載耶穌有幾個姐妹。由於"ἀδελφοί"一詞多指有血緣或精神上聯繫的兄弟姐妹,因此一些學者基於此認為在耶穌誕生後若瑟和瑪利亞還生育了其他孩子。
視頻
聖母卒世童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全世界基督徒規模與分布的報告,搜狐,2012-01-17
- ↑ 淺談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搜狐,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