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美國聖公會主辦。1880年,文恆理在上海同仁醫院創辦醫學班,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聖約翰書院。1896年,聖約翰書院改組,設醫學部,文恆理任主任,將同仁醫院生員併入,學制4年,校址在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1575號。1905年,聖約翰書院改名聖約翰大學,在美註冊;醫科學制改為7年,其中醫預科2年、醫科5年(包括一年實習),4年時授予理學學士學位,7年畢業後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是當時中國兩所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學校之一

191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主辦的廣州賓夕法尼亞醫學院與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合併,成立聖約翰大學賓夕法尼亞醫學院,先後由莫約西(廣州賓夕法尼亞醫學院創辦人)、刁信德任院長。聖約翰大學醫學課程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相同,且全部用英語教學,醫院實習查房、寫病史亦都用英語,因而在學業、語言方面與美國醫學院完全銜接,很多畢業生赴美國接受住院醫師培訓和進一步深造。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為同仁醫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共有床位400張。1945年下半年起,仁濟醫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宏仁醫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亦接受聖約翰大學醫學生臨床實習。1947年更名為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倪葆春出任院長。1949年,醫學院有教師59人,在校學生298人,應屆畢業生25人。

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撤銷,其醫學院參與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72年中共畢業學生466人。

參加抗戰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當天,日軍轟炸了位於同仁醫院(為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西北的火車站。為此,同仁醫院經多次搬遷,於12月初遷入九江路英國男童公學,成為同仁第一醫院;經莫約西(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倪葆春(一級教授,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等人的交涉,另向政府租下了比鄰聖約翰大學的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對面的前「國立中央研究院」房屋,將其改建為「同仁第二醫院」(即「美國難民醫院」),收治難民和傷員;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亦遷至此處。

在美國聖公會總部、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國際紅十字會、紐約國家兒童福利機構的資助下,同仁第二醫院於1937年12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醫院共有3棟建築物,分別為門診部、住院部和肺結核門診部,在開業初期就能提供115張床位。醫療服務方面,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多數來自同仁第一醫院,並優先收留來自難民營的難民。在費用方面,門診掛號費為1分錢(即使拿不出1分錢「也不打緊」),其他方面對窮人都是免費的,包括診療、輸血、藥品以及住院等項目。截至1941年7月,在累計18157例住院病例中,16990例獲得免費治療;336347例門診病例中,284412例也完全免費。

1938年冬,倪葆春的好友劉吉生從香港來信說,因地處雲南山區的滇緬公路瘴氣盛行,急需良好的醫療服務,以確保運輸人員的健康,因此希望聖約翰大學醫學院能夠承擔這個艱巨的任務。獲此信息後,倪葆春積極響應,請當時醫科校友會主席王以敬召集執行委員會共同討論,並代表校方到香港與劉吉生具體磋商。返滬後,倪葆春經與卜舫濟(原聖約翰大學校長)商談,決定成立一個由校方、院方和醫科校友會組成的委員會開展工作。由於當時上海市郊已經淪陷,為此招募醫護的工作只能秘密進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師生對於這一愛國行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一年半時間裡,倪葆春先後招募了七批醫護人員(包括21名聖約翰大學醫科校友和120名護士),並兩次奔赴前線。在雲南,這些醫療隊不僅熱情地為戰鬥在公路運輸線上的廣大官兵服務,還為沿線居民進行醫療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和緊急治療,並對滇緬公路西段傣族同胞居住地區發生較多的惡性瘧疾進行了有效的防治工作。有的病員臨時需要輸血,醫生、護士就在自己身上抽血給病人……醫療隊的努力取得了顯着的成效,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聖公會

聖公會也稱為安立甘會或英國國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聖公宗。與信義宗[1]、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當時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階級的聖職,主教(會督)Bishop,牧師(會長)Priest和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和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樣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以外,使用的《聖經》(不適用於大中華地區)、教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教會並不自認為屬於新教(Protestant),認為自己也是大公教會(即天主教),稱教宗為「羅馬主教」,不過教宗認為只要不承認教宗至高無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屬於新教[2]

參考文獻

  1. 信義宗,新浪博客,2008-04-01
  2. 新教六大派別,個人圖書館,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