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區域差異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於區域差異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研究》,郝金磊 著 著,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經濟學、社會學、保險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借鑑已有文獻的研究成果,利用相關統計年鑑的宏觀數據及實地調查的微觀數據,採用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因子分析、多元回歸模型、有序Probit模型、保費估算模型等實證分析方法,從區域差異的視角對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模式進行了系統研究。
作者介紹
郝金磊,1978年生,山東青島人,漢族,中員,管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魁北克大學渥太華分校訪問學者。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區域優化與配置。主要講授《人力資源管理》、《員工關係管理》、《團隊建設與管理》等課程;近3年來,共參與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教育廳項目3項;在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篇。
目錄
章 導論
節 研究背景
一、農村養老保障面臨嚴峻挑戰
二、農村養老保障實踐欠缺理論指導
三、制度建設的滯後性導致試點效率不高
四、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的針對性不強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三、國內外研究評述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
二、技術路線
第五節 研究創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礎理論分析
節 相關概念界定
一、區域與區域差異
二、農村養老保障相關概念
第二節 農村養老保障的征與功能
一、農村養老保障的征
二、農村養老保障的功能
第三節 基礎理論分析
一、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
二、養老保障的經濟理論
三、養老保障的社會需要理論
四、養老保障的計劃行為理論
五、養老保障的消費理論
第三章 農村養老保障及其模式的現狀
節 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現狀
一、個體自我養老保障能力有限
二、家庭代際養老保障功能弱化
三、社會互濟養老保障水平較低
第二節 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現狀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
二、農村老年人社會救助制度建設
第三節 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發展現狀
一、模式發展歷程
二、模式發展現狀
第四章 農村養老保障模式運行環境的區域劃分
節 區域劃分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區域劃分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二、指標體系構建的步驟
三、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三節 區域劃分的方法選擇
一、主成分分析
二、聚類分析
第四節 區域劃分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二、變量間的相關性檢驗
三、變量主成分分析
四、變量的聚類分析
第五章 農村養老保障模式區域適應性分析
節 研究方法與指標選擇
一、研究方法
二、指標選擇
第二節 數據來源與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
二、模型構建
第三節 區域適應性分析
一、個體自我養老保障模式區域適應性分析
二、家庭代際養老保障模式區域適應性分析
三、社會互濟養老保障模式區域適應性分析
第六章 不同區域農民養老保障模式選擇意願分析
節 指標選擇及影響效應預測
一、個體徵
二、家庭征
三、社區征
四、認知征
第二節 數據來源及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與說明
二、模型構建
第三節 I類區域農民養老保障模式選擇意願分
一、變量統計描述
二、數據結果分析
第四節 Ⅱ類區域農民養老保障模式選擇意願分
一、變量統計描述
二、數據結果分析
第五節 Ⅲ類區域農民養老保障模式選擇意願分
一、變量統計描述
二、數據結果分析
第七章 基於區域差異的農村養老保障模式構建
節 模式構建的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
二、基本原則
第二節 模式構建
一、I類區域模式構建
二、Ⅱ類區域模式構建
三、Ⅲ類區域模式構建
第三節 構建模式保障效果分析
一、I類區域保障效果分析
二、Ⅱ類區域保障效果分析
三、Ⅲ類區域保障效果分析
第四節 模式的轉換與升級
一、過渡模式一區域統籌模式
二、目標模式一城鄉統籌模式
第五節 模式的運行保障
一、制度保障
二、經濟保障
三、意識保障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節 研究結論
一、農村養老保障模式運行環境的區域劃分
二、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的區域適應性
三、農民養老保障模式的選擇意願
四、農村養老保障模式的構建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