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督教與中國的心理建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基督教與中國的心理建設》是趙紫宸所著作品,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

中國晚近內有自相殘害的苦痛,外有強鄰侵奪欺壓的危險,社會政治俱呈衰靡紊亂的現象。有識之士,憂心國是,莫不說中國的制度不良,所以現在國家有紛崩的形勢。目下急務,端在改良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等。制度一改革,什麼都可以上軌道,中國就可以興旺強盛,內部可以安,外國不敢欺了。這句話,誰也不能否認,然而制度的造成,至少一部分是以人為主因;制度的改革,也至少一部分是以人為主因。環境影響人,而人亦影響環境。人在環境中能有超越的權力,觀察了解而後乃取環境中所有的材料,以破壞環境中的惡勢而創造環境中可容的人生。凡此種種作為,皆由人心的能自主自動,皆因人能自運心智的力量。有相當的心理,即有相當的創作。牛馬犬豕,亦動物也,而不能改革其所處的境遇。為什麼?因為牛馬犬豕不能超環境,識環境,用環境,故亦不能改造環境。現在有多少人想人是一個機械,與自然同,絕無心理上的超脫、精神上的自由。這等人似乎將人與其環境同列,似乎要環境自身去改革環境,故奔走驚呼,彼此相告,又彼此相迷醉,說改革制度,改革制度,而根本就把能改革制度的人遺忘於九霄之外。思想的矛盾無過於此。其實呢,只有人能盡人事,只有善人,能盡善事。

中國的患難,固然是因為制度的敗壞,但亦是因為人心的墮落。我們若說,國內有強有力的政黨,握政權,握軍權,便可以改革中國的種種制度,摧其舊,建其新,由是而拯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末國民黨——三年前萬目俱注、萬首仰瞻的國民黨——為甚麼沒有乘萬世一時的機運,造千秋永鞏的新國呢。人壞了!國民黨的罪惡,鮮紅如民眾所流的血。南北之斗不息,京粵之爭靡已;孫先生的親弟子皆不合作。在民眾看,就只見殘哄殘殺,鈎心鬥角,毫無國是的可言,更毫無公理政則的可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有主義而不行,可以改造國家社會而終於驅民眾於死地,置國家於危境。心不在焉,即無所謂改造與革命。吾們不願意追隨眾囂囂者之後而批評政府,一若政府壞了,適足以顯出我們的好來。吾們要很痛心地說,中國人的心理俱有衰老、敷衍、苟偷、私營的疾病;要批評政府,要更批評我們自己。有此心理的疾病,便人人可以腐化。今日中國國民黨的失敗在於無少數偉大的善人在其間維繫、整飭、發揮黨的生命。而其他的黨——如……青年黨等——亦莫不如是。故今日中國的急務,不在於以黨推翻黨,以黨代替黨,而在於各黨自悟各人自悟,而努力急追,作其心理上的革命。

今日的怪現象是心理無結集的精神中心,而思想言語無不非笑摧殘人的精神生活。有許多人大聲說,「打倒」宗教。所以三年前的國民黨軍隊到處拆毀偶像,破壞廟宇,壓迫教會,侵占教會學校。然而打倒甚易易,建設誠難難。聰明俏皮,天下各國,誰如吾們中國人,而欲將老大中國,病夫中國,一旦而刷新之、振興之,以之建設在早就虧損的病態心理上,則天下各國又誰能及吾們中國人。甲則高談,乙則大倡機械主義;是非公道,既系人為,則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宗教信仰,既系人自己的影子,則捕風捉影,不可捉摸,何不踐踏而遺棄之。然而大匠所遺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上頭一塊石頭。今日中國的大難,就是因為無宗教、無信仰。俄國近來,進步至速;原其全國的狂熱,乃是其國性,素為宗教所陶鎔者,湧出而反舊教而注向新生活。俄國的發展,所依賴者,還是宗教,至少還是帶有宗教色彩的信仰。日本現在正染一種瘋狂症,迷信武力,崇尚法西斯蒂主義,將來也許因此而自相戕賊,但其所以現在澎湃者,也似乎帶一些宗教的色彩。惟有中國人最聰明,最不須要宗教,亦最沒有辦法。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趙紫宸(1888—1979),舉世公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奠基人,基督教詩人。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碩士,東吳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神學博士。任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校務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學的薰陶,終生努力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神學精華進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國基督教神學、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目。

神學(theology),又稱聖經學。是歐洲著名的經院哲學的前身。最早的神學起源於聖保羅[1],聖保羅用基督的話語來解釋天地奧秘、人生百態,遂成神學之基礎。5世紀左右,聖安東尼奧用聖經來補充他自己的元素論,進一步為神學奠定基礎。到了中世紀早期,神學家只是對基督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注釋。到11世紀,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而辯證法也成為經院哲學的基礎。並日益成為神學的理論基礎。而教授神學的學校即為神學院。最早的神學院是的巴黎大學,羅馬大學後來居上,成為當時羅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學院。13至15世紀的樞機主教[2]大多從這裡畢業。當今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羅馬大學神學院的神學院長。

編者簡介

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60餘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