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家店遺址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家店遺址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北,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 。

夏家店遺址群共發現9處遺存,並以居住址為主,主體、墓葬群、居住址呈三角形構成了夏家店上層祭祀遺址群,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基本相同,有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和戰國時代文化遺存。夏家店遺址群為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物證,對探討草原青銅文化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祭祀和宗教活動有重大學術意義。[1] 2006年5月25日,夏家店遺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夏家店遺址群已形成規模較大的社區性聚落群。

民國24年(1935年),日本學者濱田耕作等人在夏家店遺址群發掘的石棺墓中發現了青銅器,提出了赤峰第二期文化,並推斷其年代和秦漢相當。 1960年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在劉觀民的帶領下,確認了兩種青銅文化,並命名「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

研究價值

夏家店遺址群,發現為探尋中國北方青銅文明和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物證,對於研究夏家店下層文化至戰國時期的人口規模、社會結構、生活習俗及埋葬習俗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夏家店文化的確立,對於中國考古學體系的構建、中國文明發展進程的探索、東北亞地區文化交流的研究均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對探討草原青銅文化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祭祀和宗教活動有重大學術意義 。

遺址特點

夏家店遺址群有多處文化類型相同的聚落遺址,遺址面積38萬平方米,房址150座、窖穴150座、墓葬總數約在450-500座,從院落整體布局來看,每個院子都有主房、配房、窖穴,可以看出當時的家庭組合方式,其文化內涵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和戰國時代文化遺存;岱王山頂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祭祀遺址,面積為1.5平方千米里,集祭祀、墓葬、居住於一體,主體建築在1083米的山頂,面積8000多平方米,3層台面呈階梯狀,外側為砌築石牆,依山而建;在相對較低緩的的地段有相對獨立、規模較大、連續埋葬的普通墓葬區,分布在主祭祀區西南和東南部,墓葬埋葬深度有的達到2米,都是無棺無槨的單體墓。主體、墓葬群、居住址呈三角形構成了夏家店上層祭祀遺址群。

文物遺存

夏家店遺址群共發現9處遺存,遺址內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角器等遺物,出土的彩繪陶器系用紅白兩彩在烘製後的陶器上繪有饕餮紋、雲雷紋、蟠螭紋、龜蛇紋等圖案,在夏家店下層文化層內發現了青銅器。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製法有泥圈套接法、輪制、模製3種,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骨器以錐和鏃最多,住址中還堆積有豬、狗、羊、牛和鹿科動物的骨骼,以豬骨較多,還發現有卜骨。

歷史文化

夏家店文化是內蒙古早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也是內蒙古旅遊的重要代表。 夏家店遺址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其文化內涵包括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

夏家店上層文化 夏家店上層文化,是北方地區的一種青銅器時代文化。因1960年在今屬內蒙古赤峰夏家店發掘確認而得名。分布範圍和夏家店下層文化大體相同。其年代據所出青銅器及碳—14法測定,大致相當西周到春秋早期。陶器多夾砂,質粗松,火候低,皆手制。

有些器形有明顯特徵,如鬲的空足大多為淺而圓的半球形,不分檔。房屋有半地穴的,也有地面的,房外有貯藏用窖穴。墓葬為土坑豎穴,有的有木質葬具,有的則以石塊圍築。男性墓主有的隨葬戈、矛、短劍、鏃、飾牌等青銅器,並有隨葬成組禮器。夏家店上層文化與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顯著不同,反映了商、周之間這個地區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當中原地區由新石器時代經過銅石並用時代而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內蒙古地區的先民們也已開始使用青銅器。建國前在內蒙古地區只零星地發現的一些青銅器。50年代以後,在中國北方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青銅文化遺址遺蹟,如:遼寧省左縣馬廠溝發現的一組有郾侯銘文的青銅器;內蒙古寧城縣南山根、遼寧省朝陽十二台營子以及遼寧錦西縣烏金塘等地發現的春秋時銅戈式墓葬。60年代以來,又發現和分辨出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等青銅文化。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夏家店遺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9年,赤峰市文化部門為保護夏家店遺址群免遭風雪侵蝕,在遺址分布範圍內臨時搭建起了鋼架結構彩鋼大棚。 2015年10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保護範圍:東至夏家店自然村東砬子(遺址第四地點東側),南至英金河灌渠北側,西至楊家營子村東洞子溝(遺址群第九地點西側),北至平頂山頂南緣;建設控制地帶:以遺址保護範圍四至邊線為基線,向東、南、西、北各外延100米。[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