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科學 | |
---|---|
外科學,是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範疇是在整個醫學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且不斷更新變化的。在古代,外科學的範疇僅僅限於一些體表的疾病和外傷;但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對人體各系統、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獲得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加之診斷方法和手術技術不斷地改進,現代外科學的範疇已經包括許多內部的疾病。[1]
學科介紹=
歷史研究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發現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已經從戰爭、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外科的實踐經驗。現代外科學開創於19世紀末,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髮師代理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髮師"(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Mister)而不是"醫生"(Doctor)。在20世紀初,隨着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學奠基於是19世紀40年代,先後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手術疼痛曾是妨礙外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46年美國Morton首先採用了乙醚作為全身麻醉劑,並協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術。自此,乙醚麻醉就被普遍地應用於外科。1892年德國Schleic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但由於其毒性高,不久即由普魯卡因所代替,至今普魯卡因仍為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藥。
傷口"化膿"是100餘年前外科醫生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問題之一,其時,截肢後的死亡率竟高達40%~50%。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檢查產婦前用漂白粉水將手洗淨,遂使他所治療的產婦死亡率自10%降至1%,這是抗菌技術的開端。1867年英國Lister採用石炭酸溶液沖洗手術器械,並用石炭酸溶液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使他所施行的截肢手術的死亡率自40%降至15%,從而奠定了抗菌術的基本原則。1877年德國Bergmann對15例膝關節穿透性損傷傷員,僅進行傷口周圍的清潔和消毒後即加以包紮,有12例痊癒並保全了下肢,他認為,不能將所有的傷口都視為感染的,而不讓傷口再被沾污更為重要。在這個基礎上他採用了蒸氣滅菌,並研究了布單、敷料、手術器械等的滅菌措施,在現代外科學中建立了無菌術。1889年德國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國Halsted倡議戴橡皮手套,這樣就使無菌術臻於完善。手術出血也曾是妨礙外科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年英國Wells介紹止血鉗,1873年德國Esmarch在截肢時倡用止血帶,他們是解決手術出血的創始者。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現血型,從此可用輸血來補償手術時的失血。初期採用直接輸血法,但操作複雜,輸血量不易控制;1915年德國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櫞酸鈉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間接輸血法,以後又有血庫的建立,才使輸血簡便易行。[2]
1929年英國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1935年德國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類藥),此後各國研製出一系列抗菌藥物,為外科學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再加以麻醉術的不斷改進,輸血和補液的日益受到重視,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外科手術的範圍,並增加了手術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闢了發展道路。60年代開始,由於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創傷、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各種纖維光束內窺鏡的出現,加之影像醫學的迅速發展(從B型超聲、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特別是介入放射學的開展,應用顯微導管進行超選擇性血管插管,不但將診斷,同時也將治療深入到病變的內部結構。此外,生物工程技術對醫學正在起着更新的影響,而醫學分子生物學的進展,特別對癌基因的研究,已深入到外科領域中。毫無疑問,外科學終將出現多方面的巨大變化。 隨着現代外科學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發展,一個外科醫生已不可能掌握外科學的全部知識和技能;為了繼續提高水平,就必須有所分工。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症外科等。特別是由於手術範圍的
日益發展,對麻醉的要求不斷提高,就需要有麻醉專業;建立監護病房,也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
外科經常處理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種胸腹部急症、先天/後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臨床應用上和麻醉學、特級護理學、病理學、放射學、腫瘤學等其它醫學專科工作關係極其密切。隨着藥物、早期診斷技術與其他醫療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學)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併發症不可或缺的後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窺鏡手術)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疾病分類
(一)損傷 由暴力或其他致傷因子引起的人體組織破壞,例如內臟破裂、骨折、燒傷等,多需要手術或其他外科處理,以修復組織和恢復功能。
(二)感染 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蟲侵襲人體,導致組織、器官的損害、破壞、發生壞死和膿腫,這類局限的感染病灶適宜於手術治療,例如壞疽闌尾的切除、肝膿腫的切開引流等。
(三)腫瘤 絕大多數的腫瘤需要手術處理。良性腫瘤切除有良好的療效;對惡性腫瘤,手術能達到根治、延長生存時間或者緩解症狀的效果。
(四)畸形 先天性畸形,例如唇裂齶裂、先天性心臟病、肛管直腸閉鎖等,均需施行手術治療。後天性畸形,例如燒傷後瘢痕攣縮,也多需手術整復,以恢復功能和改善外觀。
(五)其他性質的疾病 常見的有器官梗阻如腸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環障礙如下肢靜脈曲張、門靜脈高壓症等;結石形成如膽石症、尿路結石等;內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也常需術治療予以糾正。
現代外科學,不但包括上列疾病的診斷、預防以及治療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研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為此,現代外科學必然要涉及實驗以及自然科學基礎。
外科學與內科學的範疇是相對的。如上所述,外科一般以需要手術或手法為主要療法的疾病為對象,而內科一般以應用藥物為主要療法的疾病為對象。然而,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術的,而常是在一定的發展階段才需要手術,例如化膿性感染,在前期一般先用藥物治療,形成膿腫時才需要切開引流。而一部分內科疾病在它發展到某一階段也需要手術治療,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穿孔或大出血時,常需要手術治療。不僅如此,由於醫學科學的進展,有的原來認為應當手術的疾病,已經可以改用非手術療法治療,例如大部分的尿路結石可以應用體外震波,使結石粉碎排出。有的原來不能施行手術的疾病,創造了有效的手術療法,例如大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應用了低溫麻醉或體外循環,可以用手術方法來糾正。特別由於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使外科與內科以及其他專科更趨於交叉。所以,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和診療方法的改進,外科學的範疇將會不斷地更新變化。
外科學是現代醫學的一個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 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併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臨床外科學根據治療目標的不同有着明確的分工,可分為普通外科(現專指各種腹腔、乳房、甲狀腺及簡單的皮膚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兩者可合稱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有時簡稱腦外科)、頭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矯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牙科(口腔面頜外科)等。
發展成就
現代外科學傳入中國雖有幾百年的歷史,然而在舊中國進展很慢,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有外科設備的大醫院都設在少數的幾個大城市,稍大的手術如胃大部切除、膽囊切除或腎切除等也只能在幾個大城市的幾個大醫院中進行;外科醫生很少,外科的各種專科多未形成。建國後,中國的外科學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外科體系。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高等醫學院校外科隊伍不斷壯大;外科專科如麻醉科、腹部外科、胸心外科、骨科、整復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以及兒科外科等均已先後建立。外科技術不但得到普及,並且在普及的基礎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普及方面:中國的縣醫院有有外科專業,設備和技術條件不斷改善;而且不少縣以下的基層醫院也開展了外科工作。提高方面:新的外科領域如心血管外科、顯微外科技術以及器官一直正在蓬勃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另外重要的外科儀器器械如體外循環機、人工腎、心臟起搏器、纖維光束內鏡、人工血管、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關節以及微血管器械、震波碎石裝置等,都能自行設計生產。 由於貫徹了中醫政策,中西醫結合在外科領域裡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些外科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膽管結石以及粘連性腸梗阻等,獲得了較好療效。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應用動靜結合原則,採用小夾板局部外固定,既縮短了骨折癒合時間,又恢復了肢體功能。其他如內痔、肛瘺和血管性脈管炎等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均取得了較單純西醫治療為好的效果。
建國以來廣大的外科工作者遵循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和創傷,千方百計的進行搶救,做出了優異成績。自1985年成功地搶救了一例大面積燒傷工人之後,大面積燒傷的搶救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又有不少例3度燒傷面積超過90%的治癒報道。進入了國際領先行列。1963年,首次成功地為一工人接活了已斷離6小時的右前臂後,中國各地陸續接活了斷指、斷掌、斷肢已達數千例。離斷時間長達36小時的肢體、截斷三節的上肢的再植、同體異肢的移植等均獲得成功,在國際上屬於領先地位。多年來,中國外科工作者在長江兩岸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在農村簡易的手術室中,給幾萬名晚期血吸蟲病人進行了巨脾切除術,使他們恢復了健康,重新走上生產崗位。腫瘤的防治工作也迅速開展,對食管癌、胃癌、乳癌等進行了數十萬至數百萬人口的普查,不但使這些癌腫得到早期發現,還在高發地區調查了這些癌腫與各種環境因素的關係,提出了新得研究課題。 必須認識到,世界上的每一項專業都經歷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研究和探討,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資料。外科學也是一樣,歷史上所有為解除病人疾苦而刻苦鑽研的外科工作者,對外科學的充實和提高都作出了有益的貢獻,都是值得人們繼承和學習的。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中醫學以外科命名本專科者始於宋。見宋代伍起予《外科新書》,為存目外科專書。宋代以前之外科多以瘍醫之類名之。是研究體表病證的病因、病理、證候、診斷、治法、醫療技術等之專門學科。包括有癰、疽、瘡、瘍、疥、癬、傷折等等疾病。宋以後此類疾病之專門著作多以外科名之。 關於外科的起源
今天使用的手術器具與十世紀時一位名叫扎哈拉維的穆斯林外科醫生所設計的手術工具一摸一樣。另一位阿拉伯醫生在13世紀就描述了血液循環的概念,與威廉.哈維相比早了300年。
專業圖書
《外科學》
版權信息
版 次:8頁 數:838字 數:1486000 印刷時間:2013-3-1開 本:大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62I S B N:9787117170222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外科學 外科學第八版 外科學第八版
圖書信息
版權信息
作 者:吳在德 等主編 外科學第七版 外科學第七版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版次:1984年10月第1版 2011年5月第7版第56次印刷
字 數:1623000
頁 數:957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 :9787117096218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外科學
《外科學》第6版教材自2003年出版至今已近4年,在此期間重印多次,並於2005年榮獲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和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全國高等醫藥優秀教材一等獎。第7版教材屬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遵循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和衛生部臨床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關於五年制第七輪教材修訂的規定,我們於2006年11月開始至2007年8月完成了修訂工作。
根據第七輪教材修訂的原則和基本要求,教材要體現三個"特定":①特定的對象,是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學生;②特定的要求,是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通科醫生;③特定的限制,是有別於參考書、專著和醫療診治規範等。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文字方面保持少而精和本教材內容不再兼顧長學制使用的原則。在廣泛徵求和收集多數院校師生對第6版教材意見的基礎上,為適應21世紀國內外醫學科學的新進展和診療技術的新進步,對各章節內容進行了更新、修改和必要的調整、增刪,諸如:刪除了"外科領域的分子生物學"、"顏面部疾病"兩章,以及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顳下頜關節脫位、髕骨脫位、椎體骨軟骨病、脊髓灰質炎後遺畸形及矯正等有關節、段的內容,但也有少數內容如肥皂水刷手、酒精浸泡手臂消毒法等,鑑於少數基層醫院尚在使用,從"適用性"出發,在配套教材中仍予保留。教材增加了"內鏡外科"章,以及各章節均注意刪陳增新在內容上予以充實更新,但在文字上要求刪繁求簡,儘量做到簡明得體,便於教學。
作者介紹
吳在德,男,1927年生。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同濟醫科大學校長、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1955年在同濟醫院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專業特長肝膽外科。對腸粘連、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癌、門靜脈高壓外科治療、肝移植進行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獲得諸多成果。為我國最先(1985年)嘗試開展動物肝移植和最早(1977年)開展臨床肝移植手術者之一。曾主持或參加10餘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作為課題完成者排名第1~3人。先後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項目有:"同種原位肝移植"、"J-CW-I型激光手術器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抗淋巴細胞球蛋白試製研究"、"肝缺血再灌注細胞損傷機理及預防的研究"、"有關肝外科手術的系列研究和技術改進"、"肝外科中五個觀念的更新和技術改進"和"肝外科手術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等。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一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無菌術
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調
第四章 輸血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七章 麻醉
第八章 重症臨測治療與復甦
第九章 疼痛治療
第十章 圍手術期處理
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的營養代謝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 創傷
第十四章 燒傷、冷傷、咬螫傷
第十五章 顯微外傷
第十六章 腫瘤
第十七章 移植
第十八章 內鏡外科
第十九章 顱內壓增高和腦疝
第二十章 顱腦損傷
第二十一章 顱腦和脊髓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二章 顱內和椎管內腫瘤
第二十三章 顱內和椎管內血管性疾病
第二十四章 頸部疾病
第二十五章 乳房疾病
第二十六章 胸部損傷
……
圖書信息
書 名: 外
科學
作 者:梁勇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ISBN:9787509133743
開本:16開
定價:65.00元
內容介紹
《外科學》力圖體現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的統一,以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系統及應用原則,同時以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能力為基本參照,以農村、社區等基層醫療服務為基本方向,結合專科教學實際情況,以適應臨床醫學專科教學的需求。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外科學簡介
第二節 外科學簡史
第三節 如何學習外科學
第2章 無菌術
第一節 器材和空間的滅菌與消毒
一、清潔
二、高溫滅菌法
三、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二節 人員的消毒和無菌原則
一、手術人員的無菌處理
二、患者手術區的無菌處理
三、污染手術的隔離技術
四、手術過程中的無菌原則
附:清創術
第3章 體液代謝及酸鹼平衡失調
第一節 體液代謝失調
一、水、鈉代謝異常
二、體內鉀的異常
三、體內鈣、鎂及磷的異常
第二節 酸鹼平衡的失調
一、代謝性酸中毒
二、代謝性鹼中毒
第4章 輸血
第一節 輸血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第二節 輸血的併發症
第三節 自體輸血、成分輸血和血漿增量劑
第5章 外科休克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二、創傷性休克
第三節 感染性休克
第6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急性腎衰竭
第三節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第7章 麻醉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全身麻醉
一、氣管內插管術
二、全身麻醉及其麻醉深度判斷
三、全身麻醉併發症預防及處理
第三節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藥物
二、局部麻醉方法
第四節 椎管內麻醉
第五節 疼痛治療
一、疼痛
二、疼痛的診斷
三、疼痛的治療
第8章 圍術期處理與營養支持
第一節 術前準備和術後處理
一、術前準備
二、術後處理
第二節 術後併發症的防治
第三節 外科患者的營養代謝
第四節 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
一、腸內營養
二、腸外營養
第9章 創傷與外科重症監測
第一節 創傷
第二節 外科重症監測與復甦
一、外科重症監測
二、心肺腦復甦
三、損傷控制理論簡介
第10章 外科感染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軟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一、癤
二、癰
三、皮下急性蜂窩織炎
四、丹毒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
第三節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一、甲溝炎和膿性指頭炎
二、急性化膿性腱鞘炎、滑囊炎及
手掌深部間隙感染
第四節 全身性外科感染
第五節 有芽胞厭氧菌感染
一、破傷風
二、氣性壞疽
第六節 外科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則
第11章 燒傷、凍傷、咬蜇傷
第一節 熱力燒傷
第二節 電燒傷和化學燒傷
一、電燒傷
二、化學燒傷
第三節 冷傷
一、非凍結性冷傷
二、凍結性冷傷
第四節 咬蜇傷
一、狂犬咬傷
二、毒蛇咬傷
三、蟲蜇傷
第12章 腫瘤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常見體表腫塊
一、皮膚乳頭狀瘤
二、皮膚癌
三、黑痣與黑色素瘤
四、纖維瘤及纖維瘤樣病變
五、脂肪瘤
六、血管瘤
七、神經纖維瘤
八、囊性腫瘤及囊腫
第13章 微創外科、顯微外科和移植
外科簡介
第一節 微創外科
第二節 顯微外科
第三節 移植
第14章 顱內壓增高征
第一節 顱內壓增高
第二節 腦疝
第15章 顱腦損傷
第一節 頭皮損傷
一、頭皮血腫
二、頭皮裂傷
三、頭皮撕脫傷
第二節 顱骨骨折
一、顱蓋骨折
二、顱底骨折
第三節 腦損傷
一、腦震盪
二、腦挫裂傷
三、原發性腦幹損傷
第四節 顱內血腫
一、硬膜外血腫
二、硬腦膜下血腫
三、腦內血腫
四、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
第五節 開放性顱腦損傷
第16章 顱腦、椎管和脊髓的外科疾病
第一節 顱腦、脊髓的先天畸形
一、先天性腦積水
二、顱裂和脊柱裂
二節顱內和椎管內腫瘤
一、顱內腫瘤
二、椎管內腫瘤
第三節 顱內和椎管內血管性疾病
一、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二、出血性腦卒中的外科治療
第17章 頸部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疾病
一、單純性甲狀腺腫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外科治療
三、甲狀腺炎
四、甲狀腺腺瘤
五、甲狀腺癌
第二節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第三節 頸部腫塊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第18章 乳房疾病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急性乳腺炎
第三節 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四節 乳房腫瘤
一、乳房纖維腺瘤
二、乳管內乳頭狀瘤
三、乳腺癌
第19章 胸部損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肋骨骨折
第三節 氣胸
一、閉合性氣胸
二、開放性氣胸
三、張力性氣胸
第四節 損傷性血胸
附:胸膜腔閉式引流術
第20章 胸壁疾病及膿胸
第一節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
第二節 膿胸
一、急性膿胸
二、慢性膿胸
第21章 肺部疾病
第一節 肺癌
第二節 肺結核的外科治療
第22章 食管疾病
第一節 食管癌
第二節 食管良性疾病
一、食管良性腫瘤
二、食管灼傷
三、賁門失弛緩症
第23章 縱隔和心臟疾病
第一節 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
一、動脈導管未閉
二、室間隔缺損
第二節 心瓣膜病的外科治療
第三節 縱隔腫瘤
第24章 腹外疝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腹股溝疝
第三節 股疝
第四節 其他腹外疝
一、切口疝
二、臍摘
三、白線疝
第25章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第一節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第二節 腹腔膿腫
一、膈下膿腫
二、盆腔膿腫
三、腸間膿腫
第三節 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第26章 腹部損傷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腹內臟器損傷的處理原則
一、脾破裂
二、肝破裂
三、小腸破裂
四、結腸破裂
第27章 胃和十二指腸疾病
第一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外科治療
一、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二、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
三、胃、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
四、手術方式及術後併發症
第二節 胃癌
第三節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第28章 腸梗阻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見腸梗阻
一、粘連性腸梗阻
二、腸扭轉
三、腸套疊
第29章 闌尾炎
第一節 急性闌尾炎
第二節 特殊類型闌尾炎
第三節 慢性闌尾炎
第30章 結腸、直腸與肛管疾病
第一節 解剖生理概要
一、結腸、直腸與肛管解剖
二、結腸、直腸與肛管生理
第二節 潰瘍性結腸炎的外科治療
第三節 腸息肉及直腸息肉
一、腸息肉
二、直腸息內
第四節 結腸、直腸癌
一、結腸癌
二、直腸癌
第五節 先天性直腸肛管疾病
一、先天性直腸肛管畸形
二、先天性巨結腸
第六節 肛裂
第七節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第八節 肛瘺
第九節 痔
第31章 肝疾病
第一節 肝膿腫
一、細菌性肝膿腫
二、阿米巴性肝膿腫
第二節 肝腫瘤
一、原發性肝癌
二、繼發性肝癌
三、肝良性腫瘤
第三節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治療
第32章 膽道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膽石病
一、膽囊結石
二、肝外膽管結石
三、肝內膽管結石
第三節 膽道感染
一、急性膽囊炎
二、慢性膽囊炎
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第四節 膽道腫瘤
一、膽囊息肉和良性腫瘤
二、膽囊癌
三、膽管癌
第33章 胰腺疾病
第一節 胰腺炎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第二節 胰腺囊腫
第三節 胰腺癌和壺腹周圍癌
一、胰腺癌
二、壺腹周圍癌
第34章 急腹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35章 周圍血管、淋巴管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周圍血管損傷
第三節 動脈疾病
一、動脈硬化性閉塞症
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四節 靜脈疾病
一、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二、深靜脈血栓形成
……
第36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外科檢查和診斷
第37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
第38章 泌尿系統損傷
第39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感染與結核
第40章 泌尿系統梗阻與尿石症
第41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
第42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的其他
第43章 男性性功能障礙與不育症
第44章 骨折概論
第45章 上肢骨、關節損傷
第46章 下肢骨折與脫位
第47章 脊柱和骨盆骨折
第48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49章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第50章 腰腿痛和頸肩痛
第51章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第52章 骨與關節結核
第53章 非化膿性關節炎
第54章 運動系統畸形
第55章 骨腫瘤
第56章 皮膚病概論
第57章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58章 感染性皮膚病
第59章 其他皮膚病
彩圖
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基本請況和題型特點介紹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綜合模擬練習題
其它圖書
科學出版社圖書
書名:外科學(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供成人專升本臨床醫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口腔
ISBN:703010712
作者:陳國玉/吳文溪/陳亦江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75
頁數:0
出版日期:2002-9-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包裝:精裝
簡介:本書為高等醫學院校成人專升本系列教材之一,包括總論及各論共70章,總論部分主要介紹外科常見問題及處理,各論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診斷及鑑別診斷、外科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及操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在本書編寫過程中,作者力求文字簡明,強調實用和對臨床工作的指導性。本書不僅適合成人專升本學生使用,也可供綜合性醫院的廣大臨床醫生閱讀。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無菌術
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調
第四章 輸血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七章 麻醉
第八章 重症監測治療與復甦
第九章 疼痛治療
第十章 圍手術期處理
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 的營養支持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 創傷與戰傷
第十四章 燒傷和冷凍傷
第十五章 腫瘤
第十六章 器官移植
第十七章 顱內壓增高
第十八章 顱腦損傷
第十九章 顱腦先天性疾病
第二十章 顱內和椎管內腫瘤
第二十一章 顱內和椎管內血管性疾病
第二十二章 顏面部疾病
第二十三章 頸部疾病
第二十四章 乳房疾病
第二十五章 胸部損傷
第二十六章 胸壁疾病
第二十七章 膿胸
第二十八章 肺部疾病
第二十九章 食管疾病
第三十章 原發性縱隔腫瘤
第三十一章 心臟疾病
第三十二章 胸主動脈瘤
第三十三章 腹外疝
第三十四章 腹部損傷
第三十五章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第三十六章 胃、十二指腸疾病
第三十七章 腸疾病
第三十八章 闌尾炎
第三十九章 直腸肛管疾病
第四十章 肝臟疾病
第四十一章 門靜脈高壓症
第四十二章 膽道疾病
第四十三章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鑑別診斷及處理原則
第四十四章 胰腺疾病
第四十五章 脾切除術的適應證及其療效
第四十六章 腹主動脈瘤和肢體動脈瘤
第四十七章 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第四十八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外科檢查和疾病診斷
第四十九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畸形
第五十章 泌尿系統損傷
第五十一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感染
第五十二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結核
第五十三章 泌尿系統梗阻
第五十四章 尿石症
第五十五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
第五十六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的其他疾病
第五十七章 腎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療
第五十八章 男性性功能障礙、不育和節育
第五十九章 骨折概論
第六十章 上肢骨與關節損傷
第六十一章 手外傷與斷肢(指)再植
第六十二章 下肢骨折及關節損傷
第六十三章 脊柱與骨盆骨折
第六十四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六十五章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第六十六章 腰腿痛和頸肩痛
第六十七章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第六十八章 骨與關節結核
第六十九章 運動系統畸形
第七十章 骨腫瘤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圖書
書名:外科學(附光盤北京大學醫學教材)
ISBN:781071362
作者:郭應祿/祝學光
出版社: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定價:99.9
頁數:1148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本書是為長學制臨床外科教學編寫的教材。自1998年我校(原北京醫科大學)增設7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以來,已連續招生十四屆。參與歷年教學的教師們通過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深感為了鞏固教改成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加強校際交流,應為長學制教學編寫一本新教材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為此,由我校各附屬醫院和臨床教學醫院的資深教師和中青年骨幹教師根據教育部對長學制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參照國外經典教材及其他外科專業書籍,結合教師們十幾年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及臨床教學改革的效果編寫了本教材。編寫中除了強調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突出寬口徑、廣適應性的原則外,還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嘗試雙語編寫,強化外語學習 本書以我校《人體生理學》為樣本,嘗試在教材中加強英語關鍵詞的教學,使同學通過學習專業內容擴大專業英語詞彙,有利於提高英語文獻的閱讀能力。
2.突破傳統教材的模式,提倡內容更新,開拓思路 本教材除介紹一般教材對疾病的概念、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外,還選擇性地介紹了一些極有發展前景的新概念、新理論或短時間內極可能推廣使用的新療法和新技術以及一些國內尚在醞釀、國際已經使用的新理念或新法規等,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他們畢業後在新環境下的工作做好適應性的準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及對新問題探索與研究的興趣。此外,教材中還包括了一些只供小組討論和個人自學的內容,有助於學生後期的科研選題。
3.教材配有光碟 請外籍教師讀講每章中的關鍵名詞及其註解內容,幫助學生自學專業外語,提高學生聽、讀、說、寫專業外語的能力。 由於本書為初次編寫,作者人數極多,對上述編寫要求的認識與理解不同,因此各章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英語詞彙量的選擇範圍均可能存在繁簡程度不一,比例不平衡的問題,加上成書倉促和我們的經驗與水平有限,不足與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有待今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們誠邀各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二章無菌術(6)
第一節手術用品的滅菌(7)
第二節手術人員和病人手術區域的準備(8)
第三節手術進行中的無菌原則(10)
第四節手術室的無菌原則(10)
第三章外科病人水電解質和酸平衡失調防治(11)
第一節水電解質和酸 平衡失調的防治(11)
第二節體液容量不足的綜合治療(13)
第三節輸液不當引起的問題(21)
第四節外科病人的酸 平衡失調(23)
第四章輸血(26)
第一節輸血適應證 輸血技術血製品的選擇和注意事項(26)
第二節輸血的併發症及其防治(28)
第三節自身輸血(32)
第四節血液成分製品和血漿增量劑(32)
第五章休克(35)
第一節概述(35)
第二節低血容量性休克(43)
第三節感染性休克(44)
第六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46)
第一節概述(46)
第二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50)
第七章麻醉(55)
第一節概述(55)
第二節麻醉前準備和麻醉前用藥(56)
第三節局部麻醉(59)
第四節椎管內麻醉(68)
第五節全身麻醉(80)
第六節麻醉期間和麻醉恢復的檢測和管理(98)
第七節控制性將壓和全身低溫(101)
第八章重症檢測治療與復甦(104)
第一節重症檢測治療室(104)
第二節血流動力學檢測(107)
第三節呼吸功能檢測(113)
第四節心肺腦復甦(115)
第九章疼痛治療(120)
第一節概述(120)
第二節疼痛的測定和評估(123)
第三節疼痛治療的原則和方法(123)
第四節手後鎮痛(126)
第五節癌痛治療(128)
第十章術前準備(130)
第二節術後處理(134)
第三節術後併發症的處理(138)
第十一章外科營養(141)
第一節營養狀況的評價(141)
第二節能量代謝與能源基質(143)
第三節外科病人的蛋白質代謝(144)
第四節微量元素與維生素(146)
第五節腸內營養(147)
第六節腸外營養(150)
第十二章外科感染(153)
第一節概論(153)
第二節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160)
第三節全身化膿性感染(165)
第四節腸源性感染(169)
第五節特殊感染(169)
第六節外科操作後並發的感染(175)
第十三章創傷與戰傷總論(179)
第一節創傷的全身反應(179)
第二節嚴重創傷的分類和創傷嚴重性的判斷(180)
第三節重度創傷患者的現場急救和運送(182)
第四節多發傷和多發骨關節損傷(183)
第五節創傷早期常見的併發症(186)
第六節戰傷的類型和處理原則(190)
第14章燒傷 冷傷和咬 傷(194)
第一節燒傷的預防(194)
第二節燒傷病理變化(194)
第三節燒傷的診斷(195)
第四節燒傷臨床分期(199)
第五節燒傷治療(200)
第六節特殊燒傷(204)
第七節冷傷(208)
第八節咬 傷(211)
第15章顯微外科(217)
第一節顯微外科基礎(217)
第二節顯微外科基礎手術技術(219)
第16章腫瘤學概論(223)
第一節腫瘤病因學基礎(223)
第二節腫瘤的臨床診斷(225)
第三節腫瘤的治療(229)
第四節腫瘤的預防(232)
第17章器官移植(234)
第一節基本概念及移植髮展史(234)
第二節移植免疫學基礎(238)
第三節供體的選擇和評估(251)
第四節器官的切取與保存(251)
第五節移植排斥反應及免疫抑制劑(257)
第六節器官移植手術(264)
第18章顱內壓增高(268)
第一節顱內壓的形成及其生理調節(268)
第二節顱內壓增高的病因 臨床表現及其病理生理基礎(269)
第三節顱內壓增高的治療(272)
第19章顱腦損傷(274)
第一節概述(274)
第二節頭皮和顱骨損傷(275)
第三節閉合性顱腦損傷(276)
第四節外傷性顱內血腫(278)
第五節開放性顱腦損傷(279)
第20 章顱內腫瘤(281)
第一節概述(281)
第二節顱內腫瘤的臨床表現(282)
第三節顱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284)
第21章脊髓壓迫症(287)
第一節概述(287)
第二節椎管內腫瘤(292)
第三節椎間盤突出合脊椎關節病(293)
第22 章腦和脊髓血管外科疾病(295)
第一節高血壓腦出血(295)
第二節頸動脈海綿竇僂(297)
第三節顱內動脈瘤(298)
第四節腦動靜脈畸形(300)
第五節脊髓血管畸形(302)
第23章顱腦和脊髓發育異常(304)
第一節腦積水(304)
第二節狹顱症(305)
第三節顱裂和脊柱裂(305)
第四節顱椎聯合部畸形(306)
第24章頜面部疾病(308)
第一節頜面部感染(308)
第二節頜面部創傷(310)
第三節頜面部腫瘤(313)
第四節唇裂與齶裂(316)
第25章頸部疾病(320)
第一節頸部腫塊(320)
第二節頸淋巴結結核(323)
第三節甲狀腺疾病(323)
第四節原發性甲旁狀腺功能亢進症(335)
第26章乳腺疾病 (337)
第一節乳房發育及解剖生理概要(337)
第二節乳腺檢查法(339)
第三節乳腺炎性疾病(341)
第四節乳腺囊性增生病(342)
第五節乳腺良性腫瘤(343)
第六節乳腺惡性腫瘤(344)
第七節男性乳房肥大症(352)
第27章胸部損傷(353)
第一節概論(353)
第二節肋骨骨折(355)
第三節氣胸(357)
第四節血胸(358)
第五節膈肌損傷(360)
第六節創傷性窒息(361)
第七節肺爆震傷(361)
第八節心臟損傷(362)
第28章胸壁和胸膜疾病(366)
第一節先天性胸壁畸形(366)
第二節胸壁結核(367)
第三節胸壁腫瘤(368)
第四節非特異性肋軟骨炎(369)
第五節胸膜疾病(369)
第29章肺部疾病(374)
第一節原發性自發性氣胸的外科治療(374)
第二節肺氣腫和肺大泡的外科治療(375)
第三節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療(377)
第四節肺部腫瘤的外科治療(382)
第30章食管疾病(390)
第一節食管腫瘤(390)
第二節 門失弛症(394)
第三節損傷性食管狹窄(395)
第四節食管室(396)
第五節食管囊腫(397)
第31章原發性縱隔腫瘤(398)
第一節神經源性腫瘤(398)
第二節生殖細胞腫瘤(398)
第三節胸腺瘤(399)
第四節淋巴瘤(400)
第五節縱隔囊腫(400)
第32章心臟外科(402)
第一節心臟直視手術的基礎(402)
第二節先天性心臟病(408)
第三節後天獲得性心臟病(427)
第33章胸部主動脈疾病(442)
第一節胸部主動脈瘤(442)
第二節胸部主動脈夾層動脈瘤(443)
第三節馬方綜合徵(445)
第34章疝(447)
第一節概論(447)
第二節腹股溝疝(448)
第三節股疝(462)
第四節其他腹外疝(464)
第35章腹部創傷(468)
第一節概論(468)
第二節常見內臟損傷的特徵和處理原則(473)
第36章急性腹膜炎(478)
第一節急性瀰漫性腹膜炎(481)
第二節原發性腹膜炎(484)
第三節腹腔膿腫(485)
第37章胃十二直腸疾病(488)
第一節胃十二直腸的解剖生理(488)
第二節胃十二直腸潰瘍的外科治療(491)
第38章腸疾病(508)
第一節炎性腸病的外科問題(508)
第二節腸梗阻(513)
第三節短腸綜合症(524)
第五節腸腫瘤(529)
第六節小腸移植(529)
第39章闌尾炎(530)
第一節急性闌尾炎(530)
第二節小兒 老年及妊娠期急性闌尾炎(538)
第三節復發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539)
第40章急腹症(541)
第一節腹痛的解剖與生理學(541)
第二節急腹症的臨床診斷要點(544)
的41章直腸肛管疾病(550)
第一節解剖生理概要(550)
第二節檢查方法(554)
第二節直腸肛管畸形(556)
第四節直腸肛管損傷(557)
第五節肛裂(558)
第六節直腸肛管周圍膿腫(560)
第七節肛瘺(561)
第八節痣(564)
第九節直腸脫垂(567)
第十節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療(568)
第十一節直腸息肉(570)
第十二節直腸癌(571)
第十三肛管及肛周惡性腫瘤(576)
第42章肝外科(578)
第一節肝解剖生理概念(578)
第二節肝外傷(580)
第三節肝膿腫(581)
第四節肝囊性疾病(583)
第五節肝腫瘤(584)
第六節肝移植(590)
第43章膽道外科(594)
第一節膽道炎症(594)
第二節膽石病(599)
第三節膽道蛔蟲病(609)
第四節膽道腫瘤(610)
第五節膽道先天畸形(613)
第44章門靜脈高壓症(617)
第45章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處理原則(624)
第一節出血病因(624)
第二節診斷方法(626)
第三節處理原則(628)
第46章胰腺疾患(631)
第一節解剖及生理(631)
第二節急性胰腺炎(632)
第三節慢性胰腺炎(639)
第四節胰腺假性囊腫(640)
第五節胰腺癌和壺腹部癌(641)
第六節胰外分泌良性腫瘤(646)
第七節胰腺內分泌腫瘤(646)
第47章脾外科(651)
第一節概論(651)
第二節手術治療的各種脾疾患(651)
第48章周圍血管與淋巴管疾病(656)
第一節周圍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及體症(656)
第二節動脈疾病(658)
第三節下肢靜脈疾病(669)
第四節淋巴水腫(674)
第49章泌尿外科緒論(676)
第一節泌尿外科的範圍及腔鏡發展(676)
第二節泌尿 男生殖系統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狀(679)
第三節泌尿男生殖系統外科檢查(681)
第50章泌尿男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685)
第一節腎和輸尿管的先天性畸形(685)
第二節膀胱和尿道的先天性畸形(690)
第三節睾丸的先天性畸形(693)
第四節包痙和皮包過長(694)
第51章泌尿系統損傷(696)
第一節腎損傷(696)
第二節輸尿管損傷(699)
第三節膀胱損傷(701)
第四節尿道損傷(703)
第52章泌尿 男生殖系統(707)
第一節概論(707)
第二節上尿路感染(709)
第三節下尿路感染(712)
第四節男生殖系統感染(715)
第53章泌尿 男生殖系統結核(718)
第一節腎結核 (718)
第二節腎結核對側腎積水(721)
第三節男生殖繫結核(723)
第四節尿道與陰莖結核(725)
第54章尿路梗阻(726)
第一節概述(726)
第二節腎積水(727)
第三節良性前列腺增生(729)
第四節急性尿瀦留(732)
第55章尿石症(734)
第一節概論(734)
第二節上尿路結石(742)
第三節膀胱結石(747)
第四節尿道結石(749)
第56章泌尿 男生殖系統腫瘤(751)
第一節腎腫瘤(751)
第二節膀胱腫瘤(755)
第三節陰莖癌(759)
第四節睾丸腫瘤(762)
第五節前列腺癌(762)
第57章泌尿男生殖系統的其他疾病(764)
第一節腎下垂(764)
第二節精索靜脈曲張(765)
第三節鞘膜積液(766)
第四節睾丸扭轉(768)
第五節壓力性尿失禁(768)
第六節腎血管性高血壓(772)
第58章腎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療(775)
第一節概論(775)
第二節皮質醇多症(776)
第三節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778)
第四節兒茶酚胺增多症(779)
第五節無功能腎上腺腫瘤(780)
第59章男性不育節育和性功能障礙(781)
第一節男性不育(781)
第二節男性節育(784)
第三節男子性功能障礙(786)
第60障骨科基本理論與診斷治療技術(791)
第一節骨組織學與生理學基本知識(791)
第二節骨癒合與骨移植(795)
第三節骨的生物力學(798)
第四節骨折內固定和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學(801)
第五節關節鏡術(806)
第六節骨科輔助診斷技術(809)
第七節運動系統疾病的康復問題(814)
第八節截肢與假肢技術(817)
第61章骨與關節損傷概論(821)
第一節骨折定義 原因與分類(821)
第二節骨折的臨床表現與診斷(823)
第三節骨折治療大的原則(824)
第四節開方骨折的處理原則(832)
第五節併發症的診斷與處理原則(834)
第62章上肢損傷(837)
第一節肩部損傷(837)
第二節骨幹骨骨折(846)
第三節肘部損傷(849)
第四節前臂骨折(861)
第63章下肢損傷(872)
第一節髖部損傷(872)
第二節股骨幹骨折(883)
第三節膝部損傷(886)
第四節脛腓損傷(897)
第五節 部損傷(899)
第六節跟腱骨折(301)
第七節跟腱斷裂(902)
第八節趾骨骨折(902)
第九節趾骨骨折(902)
第十節骨盆骨折(903)
第64章手部損傷與疾病(908)
第一節腕關節損傷(908)
第二節掌指骨骨折(913)
第三節狹窄性腱鞘炎(914)
第四節肌腱損傷(916)
第五節手部的化膿性感染(918)
第65章周圍神經損傷(923)
第一節概論(923)
第二節上肢神經損傷(926)
第三節下肢神經損傷(929)
第四節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徵(930)
第66章肢體離斷傷(934)
第67章運動損傷(940)
第一節關節軟骨損傷(940)
第二節運動員末端病(944)
第三節肌腱斷裂(946)
第四節 關節韌帶損傷(948)
第五節肩袖損傷(950)
第六節疲勞骨折與骨膜炎(952)
第七節骨軟骨病(954)
第68章脊柱損傷與疾病(957)
第一節脊柱骨折 脫位與脊髓損傷(957)
第二節頸肩痛與頸椎病(970)
第三節腰腿痛與腰椎間盤病(986)
第四節胸錐間盤病與黃韌帶骨化(994)
第五節脊柱側彎與脊柱後凸畸形(998
第六節強直性脊柱炎(1004)
第69章骨與關節結核(1006)
第一節概論(1006)
第二節脊柱結核(1009)
第三節髖關節結核(1012)
第四節膝關節結核(1014)
第70章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1016)
第一節化膿性骨髓炎(1016)
第二節血源性化膿性關節炎(1024)
第71章非化膿性關節炎(1027)
第一節骨性關節炎(1027)
第二節類風濕性關節炎(1033)
第三節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性關節炎(1037)
第四節大骨節病(1042)
第五節色素沉着絨毛結節性滑膜炎(1046)
第六節血友病性關節病(1048)
第七節銀屑病性關節炎(1051)
第72章骨關節先天性畸形(1055)
第一節顱椎畸形與寰樞椎不穩(1055)
第二節先天性肌性斜頸(1057)
第三節高肩胛症(1058)
第四節先天性髖脫位(1059)
第五節先天性髖內翻(1063)
第73章骨腫瘤(1065)
第一節原發性骨腫瘤(1065)
第二節骨轉移瘤(1089)
第74章缺血性骨壞司病(1090)
第一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090)
第二節股骨頭骨骺無菌性壞死(1095)
第三節月狀骨無菌性壞死(1098)
第四節脛骨節結骨骺無菌性壞死(1098)
第五節潛水病(減壓病)(1099)
第75章營養性與代謝性骨疾病(1101)
第一節骨質疏鬆症(1101)
第二節佝僂病與骨軟化症(1104)
第三節維生素D中毒(1107)
第四節壞血病(1109)
第五節非氟骨症(1110)
第六節腎性骨病(1112)
第七節畸形性骨炎(1114)
第76章整形外科(1118)
第一節概論(1118)
第二節皮膚瘢痕(1119)
第三節皮膚移植(1123)
第四節其他組織移植(1134)
第五節美容外科概要(1138)
主要參考書目(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