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便失禁由於肛門或神經損傷,導致不能控制糞便和氣體排出的現象。又稱排便失禁或肛門失禁。對干便和稀便都不能控制者,稱完全失禁;能夠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和氣體者,稱不完全失禁。排便是複雜而又協調的反射性動作,是在內臟植物神經和大腦中樞神經雙重支配下完成的反射活動。直腸下端的切除、神經反射的障礙和肛門括約肌張力的喪失,都可以發生大便失禁。
簡介
大便失禁也叫肛門失禁。大便失禁是泛指消化道下端出口處失去正常的控制,這包括不同的內涵和不同的程度,如睡眠時不能控制排便,排氣時出現漏糞和不能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能控制排氣和排便等。如果對乾的大便能隨意控制,但對稀的大便及氣體失去控制能力,成為不完全性失禁。如果肛門失去對干大便、稀大便和氣體的控制能力,而導致有糞便黏液外流,污染內褲,使肛門潮濕、肛門瘙癢,則稱為完全性失禁。
症狀
專家指出, 肛門失禁有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因此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有些病例的表現為主要病變所掩蓋,如腦外傷和腦血管意外病人,神志不清,糞便溺床,除護理中注意外,人們多集中注意對腦部情況的處理。先天性巨結腸病例,主要表現為大便秘結腹脹和腹部極度膨隆等。
由於大量糞便充塞結腸,使結直腸協調作用失控,加以腸壁神經缺如,硬糞箝壓直腸等因素,出現肛門失禁,糞水從硬糞旁漏出。在常見的肛直腸手術後並發肛門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狀較輕,訴腹瀉時稀便不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訴會陰部常有粘液和糞便沾染。也有主訴糞便不能隨意控制,或夜間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氣時有漏糞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現。 [1]
病因
很多神經系統疾患、結直腸疾患和對肛直腸的直接損傷等,均可造成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發病機制
正常排便活動在是神經內分泌調節下條件反射的隨意活動,是多系統參加的複雜生理過程。結腸內糞便或氣體,隨着結腸節律性收縮運動和胃結腸反射的不自主活動到達直腸下段後,刺激直腸壁壓力感受器。當腔內壓達到一定閾值時,交感神經興奮,直腸擴張、內括約肌收縮,肛隱窩受到刺激而產生便意。這一衝動沿內臟傳入神經骶副交感神經傳入腰髓的排糞中樞,再傳入大腦皮質感覺區和運動區。當大腦皮質解除排便的抑制時,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鬆弛,即可出現排便活動。
關於大便失禁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正常大便的自控有賴於許多因素:大腦的功能、糞便的容量和稠度、結腸的傳輸、直腸的膨脹性、肛門括約肌的功能、肛門直腸的敏感性和肛門直腸反射等。這些因素中任何1個或多個因素的異常都可能導致大便失禁。
正常的排便需要適當的肛門直腸感覺。盆底感受器在察覺直腸內存在糞便方面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糞塊嵌塞和溢出性大便失禁患者均有直腸感覺的降低,外傷性和特發性大便失禁(idiopathic fecal incontinence)的患者可能有肛管感覺的異常。特發性大便失禁或稱神經源性大便失禁,它是由於控制盆底橫紋肌及肛門外括約肌的神經進行性損害及內括約肌功能減退所致。
痔瘡或肛裂引發大便失禁
引發大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是由痔瘡或肛裂引起的大便失禁,就像水龍頭的閘門鬆懈後無法控制水的流出一樣。建議平日應多吃新鮮蔬菜,多喝水,少飲酒。 [2]
檢查
近年來對肛腸功能檢查有一些新的進展,包括肌電描記可見到肌肉張力異常,肛門反射潛伏期加長,肛門皮膚反射和直腸膨脹正常反射消失等。肛直腸腔內氣囊測壓描記可見到壓力圖異常。排糞X線造影可見到肛管直腸角消失等,這些檢查有助於區分病變病因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法。
大便失禁的檢查中,體格檢查應注意評估總體的括約肌功能和肛門周圍感覺,應排除糞便嵌塞的可能.肛門括約肌超聲波,骨盆和肛門周圍的磁共振,骨盆底肌電圖描記和肛門直腸測壓法也有用。
診斷
本病的診斷通過病史分析,包括症狀表現以及原發病因的臨床分析,初步可以成立。視診檢查可能見肛門處有原手術或外傷疤痕畸形等。
肛指檢查見肛管鬆弛或括約肌收縮功能差等,臨床診斷可以確立原發病因在神經系統和結腸者,要通過神經系檢查鋇劑灌腸和內窺鏡檢查等來確立。
近年來對肛腸功能檢查有一些新的進展,包括肌電描記可見到肌肉張力異常,肛門反射潛伏期加長,肛門皮膚反射和直腸膨脹正常反射消失等。肛直腸腔內氣囊測壓描記可見到壓力圖異常。
排糞X線造影可見到肛管直腸角消失等,這些檢查有助於區分病變病因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法。
鑑別
主要與急性菌痢及急性腸炎等腹瀉患者偶爾出現的大便失控相鑑別,但這些患者的大便多數情況下能隨意控制,並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膿血便或水樣便,經對症治療後,隨着腹瀉症狀的緩解、大便成形,而偶發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間的鑑別,包括神經障礙和損傷、肌肉功能障礙和受損、先天性疾病等。
併發症
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種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是會陰部、骶尾部皮膚炎症及壓力性潰瘍(壓瘡)。大便失禁在老年人、危重病人及癱瘓臥床病人中發生率達46。0﹪~54。4﹪。由於糞便的刺激,使會陰部皮膚經常處於潮濕和代謝產物的侵蝕狀態,易發生皮膚紅腫、潰爛,皮膚破潰感染可深及肌層或破潰延伸至陰囊、陰唇、腹股溝等;污染尿道口、陰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困難、由於會陰經常受到糞水刺激、肛周皮膚可發生糜爛、瘙癢、潰瘍及疼痛等、少數病人為使大便減少而節制飲食、出現消瘦、體重下降。
治療
肛門失禁的治療首先應針對病因進行,如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在病情恢復後,肛門失禁亦多能恢復。脊椎裂患者要強調早期手術修補,才能保全肛門功能。
脊髓瘤患者,原發病灶手術切除後,肛門失禁多較難恢復先天性巨結腸,作保留括約肌的結腸切除,可以有良好肛門功能。潰瘍性結腸炎,切除病變結腸,保留肛直腸,多能保全肛門功能。
臨床上常見的肛門失禁,大多由肛直腸直接損傷所引起,如分娩時會陰撕裂、手術損傷以及意外傷等,應強調在損傷後立即或在6~12個月內進行修補。對那些不完全失禁病例,尤其在損傷後早期,可先試用姑息療法進行觀察,食物應調節,少吃纖維素類,多吃精細食品,使糞便少而乾燥,必要時可服用便秘類藥。
訓練括約肌,令病人在溫水坐浴中收縮肛門。亦有人採用電刺激方法,電極放於啞呤形肛塞內,然後放入肛管,進行刺激訓練。針刺治療亦有改善症狀的報道。對損傷較重的完全性肛門失禁,均需進行修補手術,手術方法按不同病因和失禁程度採用不同類型方法。
護理
大便失禁患者的照料方法:
1、護理員要主動關心病人,積極給與精神安慰;
2、了解病人排便規律,適時給與便盆。在可能情況下,與醫生協商每日定時為病人使用導瀉劑或灌腸,以幫助建立排便反射。3、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一但發現有糞便污染,用柔軟衛生紙擦淨後再用溫水清洗局部皮膚,用毛巾擦乾,並塗油膏於肛門周圍皮膚,防止發生皮疹或壓瘡。
4、使用柔軟透氣性好的尿布墊或一次性尿布鋪在病人臀下,一經污染要立即更換,有條件時可讓病人臥於有孔的病床上,以減少床褥污染。要隨時更換污染的衣物和被單。
5、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