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小興安嶺分類經營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小興安嶺分類經營技術應用案例本技術圍繞大小興安嶺低質低效林、天然次生林、用材林等各類森林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技術瓶頸,開展低質林結構與功能優化技術、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天然次生林經營管理技術研究,自2010年起至今,利用該技術,對不同類型林分進行改造。應用低質林結構與功能優化技術,在加格達奇、新林、帶嶺和鐵力林業局建立試驗示範區4處,營造林247公頃,試驗示範區1188公頃,林木生長量提高13.7%。

應用場景

本技術圍繞大小興安嶺低質低效林、天然次生林、用材林等各類森林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技術瓶頸,開展低質林結構與功能優化技術、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天然次生林經營管理技術研究,自2010年起至今,利用該技術,對不同類型林分進行改造。應用低質林結構與功能優化技術,在加格達奇、新林、帶嶺和鐵力林業局建立試驗示範區4處,營造林247公頃,試驗示範區1188公頃,林木生長量提高13.7%。應用低質低效林多功能經營技術,建立試驗示範區289公頃,生長量提高15.1%。應用天然次生林經營管理技術,建立試驗示範區總面積為317.21公頃。應用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建立試驗示範區3處,總面積240公頃。

主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有效加速了受損害的森林生態系統[1]正向演替,儘快恢復到生態功能強、樹種結構優、系統穩定的頂級群落,促進大小興安嶺地區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要點

1.低質低效林結構與功能優化技術。

(1)低質林林分評定及類型劃分技術應用多元統計分析理論對林分樹種、林分密度、林分徑級、林分多樣性和豐富度以及土壤狀況等進行分析,提出了適合黑龍江省低質林類型的劃分技術,確定低質林劃分的技術參數,據此劃分了低質林的不同類型。

(2)低質林生態功能評價技術 在大小興安嶺林區通過建立各類型低質林實驗樣地,從林分的樹種組成、垂直結構、水平結構、空間結構進行統計分析,評價低質林各類型的林分結構和群落物種多樣性;對林分土壤理化性質,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碳通量,主要樹種根呼吸等進行分析,據此評價低質林的生態功能。

(3)低質林結構與功能優化調控可持續經營模式分別以帶狀塊狀皆伐、擇伐作業方式對低質林進行改造,在採伐林地內栽植珍貴樹種苗木,擇伐帶分別進行天然更新、人工促進更新和人工補植更新,從更新苗木和保留木的生長指標、土壤養分指標、林地水源涵養指標、林地碳通量指標和林分生物多樣性指標等方面進行評定,篩選最適宜龍黑龍江省低質林改造模式。

2.天然次生林經營技術

(1)天然次生林格局優化和調控技術體系。分析了大興安嶺落葉松天然次生林水平結構及空間結構,提出了通過補植及撫育間伐的方法,優化林分樹種結構和徑階結構,提高落葉松的競爭優勢。

(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次生林撫育更新及林分生長效果綜合評價研究。分析了不同演替階段土壤肥力的變化及撫育間伐對大興安嶺天然落葉松林不同演替階段水源涵養的影響,為加快大興安嶺天然落葉松[2]林生態演替速度提供理論依據。

3.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

(1)大興安嶺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模式基於Richards方程,建立了落葉松、紅松和樟子松生長模型,綜合樣地的林分、解析木等信息,以森林蓄積最大為目標,建立最優化模型,採用整數規劃相關算法,確定單木經營措施(撫育間伐、整枝),同時確定樣地最佳撫育間伐強度。

(2)建立典型樹種樹高生長模型研究了大興安嶺落葉松在不同採伐強度時的樹高曲線模型,確定了小興安嶺天然林中的雲杉、紅松、水曲柳和椴樹4種樹種的樹高曲線模型。

(3)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軟件採用Visual Basic 6.0編程語言,應用OpenGL技術、數據庫技術編制了用材林精細化經營技術軟件。

應用成效

該技術在實施過程中解決了林區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了林區社會和諧穩定;培養的碩博研究生充實了森林經營管理的一線科技力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應用該技術的各示範區年增加蓄積1141.5m³,2018—2020三年累計273.9萬元。生態效益與林木效益比值25.6:1,經推算,三年累計取得生態效益7012萬元。

適用範圍

該技術使用大小興安嶺低質低效林、天然次生林、用材林等各類森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