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巢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巢菜 |
中文名稱:大巢菜 拉丁學名 Vicia gigantea Bge. 二名法 Vicia cracca 科 豆科 屬 野豌豆屬 種 大巢菜 |
大巢菜,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的全草或種子。具有益腎,利水,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腎虛腰痛,遺精,黃疸,水腫,瘧疾,鼻衄,心悸,咳嗽痰多,月經不調,瘡瘍腫毒。
信息
別稱 薇(詩經),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西),山木樨(河北)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目 薔薇亞目
亞科 蝶形花亞科
族 野豌豆族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寒
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5-50cm。被疏黃色短柔毛。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頂端具卷鬚;托葉戟形,一邊有1-3個披針形齒牙,一邊全緣;小葉4-8對,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8-18mm,寬4-8mm,先端截形,凹入,有細尖,基部楔形,兩面疏生黃色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1-2朵,花梗短,有黃色疏短毛;花冠深紫色或玫紅色;萼鍾狀,萼齒5,披針形,漸尖,有白色疏短毛;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爪;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先端背部有淡黃色髯毛。莢果線形,扁平,長2.5-4.5cm,近無毛,成熟時棕色。種子圓球形,棕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1]
化學成分
1、全草含維生素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含)維生素C。
黃酮類:異槲皮素、芸香甙、安妥甙、生物槲皮素、大波斯菊甙、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
甾類:膽甾醇、△7-豆甾烯酸、(葉含)β-谷甾醇和少量豆甾醇。
香豆素類:花椒毒素、香柑內酯、傘形花內酯、馬栗樹皮素和東莨菪素。
類胡蘿蔔素物質:胡蘿蔔素、葉黃素、玉蜀黍黃質、堇黃質、新黃質。
氨基酸:賴氨酸、色氨酸、穀氨酸、穀氨酰胺、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
礦物質:鈷、鎳、銅、鋇、鍶、錳、鋁、鐵及鈣、鉀、鎂、鹽酸。
還含有其他成分如蛋白質、糖、氫氰酸、(葉含)原花色素的多聚物及尿囊酸。
2、種子含精氨酸、N-(γ-穀氨酰)-β-氰基-L-丙氨酸和β-氰基-L-丙氨酸。
胺類:均戊胺、均己胺、N5-氨丁基均精胺、N5-氨丁基均戊胺、N10-氨丁基均戊胺、N5,N10-雙氨丁基均精胺、N5-氨丁基均己胺、N10-氨丁基均己胺、N5,N10-雙氨丁基均戊胺、N5,N15-雙氨丁基均戊胺、去甲精脒、高精脒、精胺、熱精胺、高精胺、氨丙基高精脒。
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α-D-吡喃半乳糖基-(1→1′)-肌醇和α-D-吡喃半乳糖基(1→6)-α-D-吡喃半乳糖基(1→1′)-肌醇。
蛋白質中分得豆(球)蛋白和豌豆球蛋白和清蛋白。
種子中還含巢菜鹼甙、巢菜甙、植物凝集素、4-氯吲哚乙酸甲酯、半乳糖基甘油二酯、胍及氫氰酸。
3、根中還含聚-β-羥基丁酸。[2]
植物種屬
豆科野豌豆屬大巢菜。
分布區域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于山腳草地、路旁、灌木林下。
藥用價值
一、
功能 益腎,利水,止血,止咳。
主治 腎虛腰痛,遺精,黃疸,水腫,瘧疾,鼻衄,心悸,咳嗽痰多,月經不調,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2、《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3、《品匯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相關配伍 1、治腎虛遺精:野豌豆30g,黃精15g,天冬15g,硃砂0.6g,仙茅12g,杜仲9g。加豬蹄燉服。
2、治陰囊濕疹:野豌豆30g,艾葉15g,防風15g。水煎服或趁熱熏洗。(1-2方出自《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瘧疾:肥田草30g,煨水服。
4、治鼻血:肥田草30g,煨甜酒吃。
5、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15g。泡酒服。
6、治咳嗽痰多:肥田草種子30g。煨水服。(3-6方出自《貴州草藥》)
7、治疔瘡:大巢菜,鹽滷搗敷。(江西《草藥手冊》)
8、治癰疽發背,疔瘡,痔瘡:馬豆草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雲南中草藥》)
9、治小兒疳積:巢菜全草15g,煮蛋食。或巢菜根15g,水煎服。
10、治眼蒙夜盲:巢菜全草30g,蒸豬肝食。(9-10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採收加工 4-5月采割,曬乾,亦可鮮用。
藥材性狀 種子呈略扁的圓球形,直徑3-4mm,表面黑棕色或黑色,種臍白色。質堅硬,破開後可見子葉2枚,大形,黃色。氣微,味淡具豆腥氣。[3]
二、
拼音Dà Cháo Cài
別名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匯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黃藤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苕子(《廣州植物志》),肥田草(《貴州草藥》)。
出處《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4~5月間採收。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栽培者可達90厘米,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雙數羽狀複葉,葉軸末端具卷鬚;托葉半箭頭狀,一邊有1~3披針形齒牙,一邊全綠,小葉8~16個,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或凹,並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長8~18毫米,闊4~8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萼管狀,外被黃色短柔毛,萼齒線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爪;雄蕊10,兩體;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黃色微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頂端外面有一叢髯毛。莢果略扁,成熟時棕色,裂為2片捲曲的果瓣。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邊及草地。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性味甘辛,寒。
①《本草拾遺》:"味甘,寒,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子,無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和血祛瘀。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
①《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②《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③《品匯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藥志》:"生血。治腎虛遺精,腰痛,濕熱黃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複方
①治瘧疾:肥田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兩,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③治黃腫及水腫:野麻豌、黃腳雞、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夜夢遺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黃精、天冬、硃砂、仙茅、杜仲。燉豬蹄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⑥治疔瘡:鮮大巢菜,鹽滷搗敷。(江西《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