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籽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籽蒿

中文學名:大籽蒿

拉丁學名: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拼音:dazihao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屬:蒿屬

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莖單生,高達1.5米,縱棱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深裂,每側裂片2-3,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2-1厘米,寬1-2毫米,葉柄長(1-)2-4厘米;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裂。頭狀花序大,多數排成圓錐花序,總苞半球形或近球形,徑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小苞葉,在分枝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稍窄圓錐花序;總苞片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0-30;兩性花80-120。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形態特徵

根:主根單一。

株:一、二年生草本。

莖:莖單生,高達1.5米,縱棱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

葉: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深裂,每側裂片2-3,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2-1厘米,寬1-2毫米,葉柄長(1-)2-4厘米;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裂。

花:頭狀花序大,多數排成圓錐花序,總苞半球形或近球形,徑(3)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小苞葉,在分枝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稍窄圓錐花序;總苞片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0-30;兩性花80-120。

果:瘦果長圓形。

產地分布

分布:朝鮮半島北部、日本北部、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歐洲部分。

產地:黑龍江吉林遼寧南部、內蒙古河北山東中西部、山西、河南、湖北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雲南及貴州。

生境:多生於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原、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

海拔:地區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西南最高達海拔4200米。

大籽蒿的功效與作用

主要成分

大籽蒿地上部分含有大量的游離氨基酸。並分離得到13個單體成分,其中七種經鑑定為1-異白氨基酸、d-纈氨酸、1-脯氨酸、dl-α-丙氨酸、γ-丁氨酸、1-天門冬氨酸、1-精氨酸。另含揮髮油,成分為內酯類及薁類物,如蘭香油薁、苦艾內酯,此外還有白蒿寧(siversinin)、白蒿素(sieversin)及苦艾素(absinthin)等。

藥理作用

1.祛痰、平喘作用:①大籽蒿可使小鼠支氣管酚紅排泄量明顯增加。②用離體豚鼠氣管法試驗,認為大籽蒿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較氨茶鹼弱。臨床用大籽蒿煎浸膏片和複方大籽蒿片劑治療支氣管炎,獲得較理想的療效。

2.消炎作用:大籽蒿對燙傷炎症滲出,血管通透性增加,蛋清、甲醛性關節腫等均有顯着抑制作用。

3.提高缺氧耐力和預防肺水腫的作用:大籽蒿可顯着增加小鼠對減壓缺氧的耐受力,提高因注射擬腎上腺素藥物而降低缺氧耐力的作用,預防腎上腺素誘發之肺水腫。

4.抗菌作用:從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內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體外有抑制作用。用以治療細菌性痢疾可獲得良好療效。療效似較小檗鹼、痢特靈、合黴素等為優。沖劑、片劑療效較煎劑為差。

用法用量

癰腫疔毒:花蕾3~5錢,水煎服。黃水瘡,皮膚濕疹,宮頸糜爛:花蕾適量水煎洗患處。

方一:大籽蒿、小檗皮各等分,研成粗粉。治衄血、咯血。一次5~10g,一日3次。

方二:大籽蒿30g,短管兔耳草25g,獐牙菜25g。共研細粉。治肺部疾病,氣喘咳嗽,咽喉腫痛。一次3~6g,一日3次。

方三:大籽蒿製成栓劑,尖端塗以紅花、熊膽、織錦緞炭製成之軟膏,納入鼻腔深處。可治各種鼻衄。

方四:獨活、大籽蒿共研。貼創口,可止脈斷流血者。[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