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尊閣,又名太乙觀,是一座巍峨挺拔、氣勢恢宏、綠樹紅牆掩映的高大木結構建築,是天津道教活動場所的三大閣之一,建於清康熙年間,位於天津市寧河縣豐台鎮南村。
目前,天尊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薊縣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建築風格
天尊閣佔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40平方米,建造在高大磚石台基之上,由山門、配殿和天尊閣組成。其中,山門為兩層硬山式建築,天尊閣為歇山式三層木結構樓閣建築,高17.4米,三層中,最下層為天尊閣,面闊5間,進深4間前出廊;中層為王母殿,面闊5間,進深4間;上層為紫微殿,面闊5間,進深2間前出廊。
此外,天尊閣內還設有八根圓柱,由平地直達閣頂,大柱之外又輔以檐柱、山柱、廊柱,並用3種鬥拱和不同規格的榫貿卯,把木構件連成一體,結構異常牢固,增強了建築的牢固性和穩定性。雖經歷唐山大地震而不倒,它的修復可為研究三百年來津唐地區地震和房屋抗震、防震提供科學的依據。
天尊閣在歷史上曾為供奉元始天尊等神祇的道教場所。該建築是一座具有清代中國傳統官式建築特徵的中國古典式建築。[1]
歷史沿革
- 咸豐八年(1858年),天尊閣曾被油漆和彩塑。
- 清末時期,天尊閣被改為豐台鎮中學。
-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天尊閣主體結構無損。
- 1982年,天尊閣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並得到修繕。
- 1996年,天尊閣及文昌宮等建築再獲修葺。
- 2001年,民間人士出資完善閣前廣場和配殿等,使其格局得以完善,異彩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