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華昌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媽媽的味道》是中國當代作家華昌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媽媽的味道
說到好吃的,立刻就會想起媽媽做的各種菜餚。雖然都是一些最普通的農家飯菜,卻是一生中最難忘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香甜的、麻辣的、酥脆的……有着一家人的其樂融融,有着成長中的一幕幕溫馨畫面。
小時候,家裡窮,很難吃到肉。媽媽總會想出各種辦法用有限的食材給我們做出各種不同的美味。青椒炒雞蛋,味道香又辣。黃黃的蛋皮香又脆,碎碎的青椒辣得有味,青色與黃色相配,既養眼又開胃。洋芋蘸辣椒蘸水也很好吃。一個個烤得發黃的洋芋,用竹篾片刮乾淨皮後,掰成幾小塊,蘸着媽媽用糊辣椒麵做的蘸水,好吃又下飯。至今想起,都在回味。
「扁食捏似月牙彎,韭菜做餡味道鮮」。媽媽不但韭菜種得極好,而且喜歡在春天帶着我們包餃子吃。韭菜一年四季的味兒略有不同,春天的韭菜是最香的。媽媽會帶着我們姐妹分工合作包餃子。媽媽親自到地里割下鮮嫩的韭菜回來。我們姐妹們小的洗韭菜,大的在媽媽的指導下和面、揉面。媽媽說:「面要揉得好,餃子吃起來軟而香。」切韭菜、拌餃子餡是媽媽的專利。在刀起刀落菜板上發出的歡快節奏聲中,細長的韭菜就切得碎碎的了,韭菜的清香撲鼻而來。媽媽用紗布把韭菜的汁水擠了,加上剁碎的鮮肉、鹽、味精,再加一點菜油,然後用筷子順着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均勻。
開始包餃子了。只見媽媽熟練地把揉好的麵團搓成一條長蛇,再擰成大小均勻的小面球。拿起一個面球用手壓扁,右手拿着擀麵棒不停地擀,左手隨着擀麵棒的節奏轉動面球,不一會兒一張厚薄均勻的餃子皮就做好了。接下來左手攤好麵皮,用勺子舀適量的餡放在麵皮中間,最後把餃子皮對摺捏攏,像一個彎月牙。從彎月牙的一端開始一下一下向前壓出一道均勻的褶皺來,像是給月亮姑娘的裙子加上了一道好看的花邊,一個可愛的月牙餃子就做好了。我們姐妹們,也照着媽媽的樣子做起來。開始做得不好,要麼是把餡兒加多了一捏餡就往外跑,要麼是捏得褶皺不好看。不過在媽媽手把手地耐心指導下,我們做得越來越好了。「吃餃子啦!」嚼着熱氣騰騰的餃子,蘸着媽媽調的好吃蘸水,有着韭菜的清香,還有蘸水的麻辣香,真是滿口留香啊!現在每次吃餃子時,眼前就會浮現出媽媽教我們做餃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吃餃子的美好畫面。媽媽的味道是成長中的耐心指導。
夏天,玉米成熟了,包穀粑的香又刺激着我們的味覺。媽媽帶着我們到小河邊山坡上那片茂密的桐子林里採摘翠綠像手掌一樣的桐子葉洗乾淨。母女幾人在石磨旁圍站一圈,大家的手按上到下錯落有致地捏住石磨的木柄,一起用力把石磨反時針推。媽媽一邊推一邊用勺子往石磨孔里添新鮮的包穀籽,只見米白色的包穀漿從石磨里了流了出來。把包穀漿裝盆後加上發酵粉拌勻放一段時間後,用桐子葉把包穀漿包成三角形放在蒸籠上蒸,出籠的包穀粑有着桐葉的清香和玉米的甜香,白嫩嫩的,又香又軟又甜,唇齒留香。
最愛夏天的南瓜四季豆烘飯。從自家地里摘回來的新鮮南瓜和四季豆綠的惹人喜愛,南瓜切成塊,四季豆折成節,淘洗後晾乾水分。媽媽先用豬油炒南瓜、四季豆,炒出了香味後加鹽,有五六層熟的時候加水沒過南瓜、四季豆,接着把上一頓剩下的米飯壓散均勻地蓋在南瓜、四季豆上面。用小火伙煮,等水汽煮干,用鍋鏟把南瓜、四季豆和米飯拌勻。用自家做的醃菜素湯,配着燒熟剁碎的青辣椒麻辣蘸水,那味道呀好巴適,讓人想着就想吃!媽媽的味道是就地取材滋味好。
我現在也喜歡吃包穀面面飯。只是覺得怎麼也沒有媽媽做的味道香。記得那時,家裡孩子八個,家庭負擔很重,貧困的家境中因為有着聰慧的母親,日子過得也並不算苦。大米不夠吃時,需要添加包穀面,做成包穀面面飯。工序的複雜難不倒身材瘦弱的母親。廚房的方桌上放着一張大大的簸箕,母親拿着一雙筷子嫻熟的把濾過米湯的米飯和蒸過一次的包穀面來回地拌勻,金黃的包穀面里攙着白白的米飯,熱騰騰的蒸汽里飄着包穀的香味,一道道筷子划過的波紋,猶如一道道金色的波浪。此時母親臉上的汗珠在滾落。拌均勻的黃金米飯再次上鍋蒸上一段時間,就能聞到香味了,惹得人嘴饞了。母親做的包穀飯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香甜的包穀飯了。現在每次看到包穀飯總是不由得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媽媽的味道是巧手下的香飄飄。
隨着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家裡生活條件已有改善。心靈手巧的媽媽又給我們做更多好吃的美味了。媽媽把瘦肉切成長條碼味,再一條一條放到調拌勻的雞蛋和洋芋粉糊里裹一圈,放到油鍋里炸黃。她先把盤子底部放兩張嫩綠的生菜葉子,再把酥黃的肉條整齊的放進盤子裡,就是我們家的一道藝術而又詩意的菜了。看起來養眼,吃起來酥脆香,讓我們大飽口福。
過年前殺過年豬後,媽媽炸的酥肉至今還讓我嘴饞。炸好的酥肉有一大筲箕,一直要吃到春節,我和妹妹常常抵不住酥肉的誘惑,時常去偷吃解饞。媽媽做的油壇肉也是一道特色,把油壇肉的油熱化後切成片,肥肉晶亮瘦肉紅潤,加上剛從地里摘回來的青椒切絲爆炒,臘肉香滿屋飄,強烈的刺激你的味蕾,迫不及待地吃一口,肉皮糯滋滋的,瘦肉綿而香,吃起來油而不膩。現在二姐就得到媽媽的真傳,做得油壇肉特別的好吃,有媽媽做的味道。
冬天醃製了臘肉,等豌豆成熟的時候。媽媽又給我們做臘肉豌豆洋芋飯,每次鍋蓋一揭開,滿屋都飄香,白的米飯,淡黃的洋芋,綠綠的豌豆,小方塊的紅色臘肉,讓人饞得直流口水,每次都要比平時多吃一碗飯。
胡豆成熟了,我們又可以吃媽媽做的臘肉、胡豆粉蒸了。媽媽首先把米炒黃、炒香,然後我們母女幾人又在廚房門口的石磨上把炒香的米磨成粉。媽媽把切成塊的臘肉和胡豆、米麵翻炒,一邊炒一邊加適量的水,等米麵和臘肉、胡豆粘合在一起以後出鍋,放在墊好了紗布的蒸格上。大概蒸一個多小時就好了。和臘肉豌豆洋芋烘飯相比,各具特色,那是另一種綿軟的香甜在心頭。每一次看我們吃了一碗又一碗,媽媽的臉笑成了一朵花,一臉滿足地看着我們。媽媽的味道是臘肉飄香的美味,是冬天陽光般的溫暖。
大年初一時,吃着媽媽自製的油渣、酥麻、花生、紅糖餡的大湯圓,又是一道美味迎接新年。媽媽的味道是團團圓圓一家歡。
如今,爸爸、媽媽已經到了另一個世界,可是媽媽的味道永遠瀰漫在我們的心田,那味道是香甜的,幸福的,持久的,永生難忘的。那味道伴隨着媽媽的微笑一直留在我們的心裡,是那樣慈祥,那樣美麗,那樣馨香。回味媽媽的味道,祝願爸爸媽媽在另一個世界安好。[1]
作者簡介
華昌萍,涼山州普格縣作家協會會員,熱愛生活,喜愛養花、運動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