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劉公島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公島風景區
中文名稱 : 劉公島風景區
地理位置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
氣候類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
開放時間 07:00~17:00
門票價格 138.00元
著名景點 :海上仙山
所屬國家 : 中國
所屬城市 : 山東省威海市
建議遊玩時長 3-4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景點級別 AAAAA級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
距威海市區2.1海里,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處1.5公里,
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點旗頂山海拔153.5米,2010年,劉公島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
劉公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因地勢扼海防之要
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2015年,被評為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全年接待遊客143.2萬人,比2014年增長10.2%。 [1]
發展歷史
劉公島在歷史上曾有過許多名稱。漢時稱「劉氏別業」,元代稱劉島、劉家島,明中後期一度稱劉島山。
明隆慶六年,在官方奏章和皇帝詔令中始正式出現劉公島這一名稱,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朝初期,為避倭寇侵擾,魏國公徐輝祖將島上居民遷至陸城城郊。
嘉靖年間王憲武率農民軍占據劉公島,墾土種田,威震朝廷,後遭官軍鎮壓而撤走。
萬曆末年,登州知府陶朗先又招人進島居住,墾田種糧納稅。
並於島上高峰設墩台,派兵戍守。在此期間,中國發展海運,劉公島成為中轉站,
至劉公島停泊的船隻日益增多,使島上居民也隨之增加。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立威海衛,屯兵駐守。自此,劉公島及威海衛港便成為海防重地。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劉公島成為其重要基地。
島上先後設立了工程局、機器廠、屯煤所,興建了北洋海軍提督署、
威海海軍學校,海軍官邸、營房、鐵碼頭、炮台等一大批軍事設施。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除割地、賠款、增開通商口岸外,還允許日本軍隊駐紮威海衛。
劉公島被日軍強占達3年之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劉公島風景區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位於北緯37°30′19.79″,東經122°11′16.81″。
距威海市區2.1海里,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處1.5公里,占地面積3.15平方公里。[2]
氣候特點,劉公島風景區受海洋調節作用,島內氣候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2攝氏度左右。 [3]
地形地貌,劉公島風景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
南部避風朝陽,平緩綿延,最高點旗頂山海拔153.5米。
自然資源
劉公島風景區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7%,
有植物100多種、動物20多種,其中銀杏、水杉、鵝掌楸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主要景點
劉公島風景區主要景點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歷史為中心內容的紀念遺址性博物館,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的專門管理保護機構,
負責管理和保護威海灣南北兩岸與劉公島上28處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遺址。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是一處遺址類博物館,以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等清代建築為主體,
真實再現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爭的歷史原貌,
先後被公布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劉公島博覽園是一處融劉公島悠久歷史與豐厚文化於一身
集高新技術與精湛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遊覽園區,全方位、立體化再現了劉公美德、
甲午風雲、英租歷史三大主題,堪稱"解讀劉公島的百科全書"。
劉公島鯨館是一處以實體標本展示為主的海洋科普展館
館內存放着目前世界上岸最大抹香鯨(長約19.6米,重50.1噸)的表皮、骨骼以及重要器官的標本。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全國第一個海上森林公園。
樹種共約19個科目,80多種,野生花草50多種,鳥類50多種。
釣魚島主權館是由國家海洋局和劉公島管委會聯合主辦的,是全國第一個系統展示釣魚島歷史與主權的專業場館
館內通過真實的歷史圖片、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詳實的文字,從享有主權、宣示主權、
捍衛主權三個角度深入闡述了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的滄桑命運。
蘇寶鴻收藏展覽館設在劉公島北洋海軍提督署西側英租時期英利洋行,該館展覽面積500多平方米
作為一個長期的專題展,本次展出的130餘件瓷器、玉石、琺瑯等,
均為美籍華人蘇寶鴻先生多年海外徵集流失國寶的一部分,
涵蓋了元、明、清青花瓷器、雍正鬥彩瓷、壽山石雕刻、琺瑯彩、田黃帝璽等國寶級文物藏品。
中國刻字藝術館,於2012年4月28日正式開館
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東民先生題寫館名,收藏253幅刻字精品。
劉公島國家海洋公園包含劉公島周邊的大泓島、小泓島、日島、青島、黃島、連林島、牙石島、黑魚島、
黑島等無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總面積1187.79公頃。
中國高爾夫博物館,劉公島是中國高爾夫運動的起源地,中國最早的海島高爾夫球場就位於劉公島的東部,
同時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座高爾夫球場。也因之被稱為「中國高爾夫朝聖者的聖地」和「中國的聖安德魯斯」。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陳列館是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
通過珍貴歷史圖片、場景還原、3D影視、聲光電與多媒體複合等多種手段,1[5]
生動展示了黃海大戰、威海衛保衛戰等戰爭場面。主體建築由中科院院士彭一剛教授設計,入選20世紀中華百年建築經典。
定遠艦,「定遠」艦景區位於劉公島客運中心西側,主體景觀為按原貌複製再現的清末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北洋海軍提督府,又稱水師衙門,建成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位於劉公島西部南坡傍海高地,坐北朝南,背山面海,
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正規化海軍的指揮機構。
2010年4月,對北洋海軍提督署進行復原,先後對提督署16個廳室按照原有功能進行原貌復原,
陳列仿製古典家具300件、歷史塑像18尊、各類文物200餘件,
人文歷史
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
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
經歷了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等戰役,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
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6]
北洋水師,劉公島上的北洋海軍提督署是威海重要的古蹟之一。清光緒十二年(1887年),
朝廷建立北洋水師,並設督署於島上,習稱北洋水師提督衙門,是北洋海軍的指揮機關。提督署背
山面海,坐北朝南,圍以長垣,占地1萬平方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群。
沿中軸線有三進院落,分前、中、後三廳。前為議事廳,中是宴會廳,祭把廳在後面。
東西跨院問有長廊貫通。大門前左右角樓為鳴金、奏樂和瞭望處,東西兩側是轅門。
整個建築飛檐畫棟,雄偉壯觀。提督衙門外西南200米處是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寓所。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與日寇激戰於黃海。
提督丁汝昌和艦長鄧世昌英勇奮戰,最後壯烈殉國。
海上仙山劉公島空氣清新,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
年平均氣溫12°C左右,是避暑、度假、療養的理想之地。
劉公島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
又有名揚海內外的清朝北洋水師提督署、
水師學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鐵碼頭等大量文物古蹟,
還有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眾多歐式建築,
近幾年又修復興建了劉公島博覽園、甲午海戰館等多處新景觀。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基礎上籌建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殊榮,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劉公島博覽園是一處融劉公島悠久歷史與影視科技於一體,集古典園林風格與精湛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大型景點
集中展現了劉公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三大主題,堪稱劉公島的百科全書。
劉公島自1985年由封閉的軍事禁區對外開放以來,景區的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旅遊環境顯著改善,兩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先後於1999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AAAA級旅遊區。
進島遊客以年10-20%的速度遞增,2002年達138萬人,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所獲榮譽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公布為「國家森林公園」。
2010年12月15日,劉公島景區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0年,劉公島被國家海洋局批准為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
2016年,劉公島榮獲2015「十大美麗海島」稱號。
意義價值
劉公島是北洋海軍成軍地、甲午戰爭主戰場,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獨特,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是國內唯一以北洋海軍與甲午戰爭為主題的紀念遺址性博物館。
與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合作成立的中國近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是國內首個公共媒體與專業博物院共同建造的近現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機構。
雙方將通過共享文博傳媒資源,尋訪近現代海軍後裔,訪查歷史遺址,補充完善近現代海軍史,
促進歷史和海權文化普及和研究,
對擴大劉公島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歷史文化品牌影響,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視頻
豪華遊輪環遊「海上仙山」,劉公島自然風光優美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威海劉公島,門票130元,甲午戰爭爆發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