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敖
出生 1932年
北京 
逝世 2002年
職業 配音 演員
知名作品 《孤島情報站》
《十五歲的船長》
《解放》

孫敖(1932年-2002年),生於北京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配音、演員。1951年到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6年調到長影廠當演員。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其中《永恆的愛情》《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1]

簡介

基本信息

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配音、演員,回族。1932年出生於北京,2002年逝世於長春

1951年到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3年畢業,1955年12月25日與柏瑞桐結婚,1956年調到長影廠當演員。56歲時(1988)加入共產黨。

演員經歷

當演員期間,他曾在影片《三進山城》(飾王翻譯官)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不同個性的人物;從事配聲工作以來,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如《永恆的愛情》中的哈邁德、《蝴蝶夢》中的德溫特先生、《兩個人的車站》中的普拉米·謝爾蓋維奇、《斯特凡大公》中的大公、《瘋狂的貴族》中的薩呂斯特、《獨立與死亡》中的佩德羅皇帝、《誘拐報道》中的古屋數男、《殺人狂》中的夏邱、《警告》中的季米特洛夫等男主角,均由他配音。其中,《永恆的愛情》、《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作品獲獎

1982年第四屆小百花獎優秀男配音演員獎《阿西門的街》

家庭

父親:孫燕翼是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和伊斯蘭教事業家,飲譽國際宗教界,被世界"伊斯蘭教聯盟"授予"終身理事"。

妻子:柏瑞桐1937年1月4日生,也是北京人,也考入了電影局表演所,出演過《平原游擊隊》(1955)、《媽媽要我出嫁》(1956)、《寂靜的山林》(1957)、《英雄兒女》(1964)、《花園街五號》(1984)等20多部影片各種角色,有相當的藝術潛質。

兒子:孫佳禾國家一級演員

女兒:孫柏,中國著名製片人,四川大學信息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1. 《孤島情報站》 (1990) .... 陳裕泰

2. 《十五歲的船長》 (1989)

3. 《解放》 (1987) .... 夏光

4. 《佩劍將軍》 (1982) .... 戚汝田

5. 《吉鴻昌》 (1979) .... 聶慶鳴

6. 《熊跡》 (1977) .... 康一挺

7. 《平原游擊隊》 (1974) .... 楊守業

8. 《三進山城》 (1965) .... 王翻譯

9. 《新的一課》 (1958) .... 王亮

10. 《暴風雨中的雄鷹》 (1957) .... 索甲

製作電影

1. 《初春》 (1982) .... 配音

2. 《笑比哭好》 (1981) .... 配音

3. 《戰鬥指揮部》--《大慶之路》之十 (1977) .... 解說

4. 《紅麻 》(1974) .... 解說

5. 《鐵路裝卸索具》 (1974) .... 解說

6.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1976) .... 解說

7. 《自動線》 (1975) .... 解說

8. 《宰雞流水線》 (1976) .... 解說

9. 《沼氣》 (1975) .... 解說

10. 《新苗茁壯》 (1973) .... 解說

11. 《保護森林》 (1973) .... 解說

12. 《速生樹》 (1973) .... 解說

13. 《自動線》 (1973) .... 解說

14. 《水泥壓力管》 (1973) .... 解說

15. 《英雄頌》 (1960) .... 解說

16. 《通鋼在建設中》 (1960) .... 解說

17. 《人民公社戰荒年》 (1960) .... 解說

18. 《松遼油田》 (1962) .... 解說

19. 《劉主席視察》 (1962) .... 解說

20. 《海上的人們》 (1958) .... 解說

21. 《教育的火花》 (1958) .... 解說

22.《國防體育》 (1958) .... 解說

23. 《祖國的東北》 (1958) .... 解說

24. 《白手起家》 (1958) .... 解說

25. 《大慶之路》-戰鬥的指揮部 (1977) .... 解說

26. 《讓農業展翅高飛》 (1958) .... 解說

27. 《躍進的吉林婦女》 (1958) .... 解說

28. 《躍進的吉林青年》 (1958) .... 解說

29. 《乘東風展紅旗》 (1958) .... 解說

30. 《冬季愛國衛生運動在長春》 (1958) .... 解說

參與影片

解放 LIBERATION(1987)

峽江疑影 MURKY SHADOWS OVER THE GORGES(1985)

媽媽,你在哪裡 WHERE ARE YOU,MOM?(1982)

佩劍將軍 GENERALS WITH SWORD(1982)

吉鴻昌(上下集) GENERAL JI HONGCHANG(1979)

科技捷報(之七) (1978年)

科技新聞39號 (1978年)

科技新聞三十四號 (1977年)

科技新聞三十五號 (1977年)

熊跡BEAR'S PRINTS(1977)

戰鬥的指揮部(《大慶之路》之10) (1977)

戰鬥指揮部--《大慶之路》之十 (1977)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1976)

宰雞流水線 (1976)

自動線 (1975)

沼氣 (1975)

平原游擊隊 (1974)

紅麻 (1974)

鐵路裝卸索具 (1974)

新苗茁壯 (1973)

保護森林 (1973)

速生樹 (1973)

自動線 (1973)

三進山城 (1965)

松遼油田 (1962)

劉主席視察 (1962)

英雄頌 (1960)

通鋼在建設中 (1960)

人民公社戰荒年 (1960)

新的一課(1958)

海上的人們 (1958)

冬季愛國衛生運動在長春 (1958)

教育的火花 (1958)

乘東風展紅旗 (1958)

國防體育 (1958)

躍進的吉林青年 (1958)

躍進的吉林婦女 (1958)

讓農業展翅高飛 (1958)

祖國的東北 (1958)

數據統計

據不完全統計,孫敖自1956年配錄第一部影片《纖維素工廠》(日本)至90年代中期:

(1)為中外500多部電影配音,主要角色占三分之二以上,另為新聞、科教、美術片解說近300本;

(2)為中外電視劇如《女奴》《卞卡》《長夜春曉》等配音300多集;

(3)在200多集廣播劇中執導或擔任重要角色,如《張海迪》《楊靖宇》等。

(4)在10部國產影片飾演角色,如《暴風中的雄鷹》《三進山城》《吉鴻昌》等;

(5)排演話劇16台,多為主角,演出624場,《釵頭鳳》的陸游、《年輕一代》的肖繼業,《紅燈記》的李玉和,均受好評;

(6)錄製小說、評書30餘部,其中《戰地紅纓》《紅岩》曾引起強烈反響;

(7)為中小學錄製電教課文40餘篇,為大中學講課、朗誦幾十場;

(8)在各種新聞儀式、文藝演出和電視晚會擔任主持人200多場次。

藝術成就

孫敖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在電影配音上,其語域廣闊,音色淳美而深厚,善於塑造複雜豐富的性格形象。《忠誠》(1959)的艾米爾、《復活》(1961)的聶赫留道夫、《斯特凡大公》(1974)的斯特凡、《蝴蝶夢》(1979)的麥克西姆、《永恆的愛情》(1980)的哈邁德、《兩個人的車站》(1986)的普拉東,都表達得出神入化。

因譯製片配音的成就,他曾獲國家政府獎、中國表演學會首屆獎,並11次獲長影"小百花"獎。其中《永恆的愛情》獲得1981年文化部頒發的最佳譯製片獎、《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為山東人民廣播電台導演的廣播劇《張海迪》獲得了導演獎,參加演出的《吉鴻昌》獲得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從長影第三屆到第八屆小百花獎,他一直都獲得"最佳男主角配音獎"。

孫敖藝術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寧可一人千聲,也不能千人一聲",反感於那種為金錢而粗製濫造的商業習氣。配音《復活》,小說原著讀了五遍;為找《十字小溪》(英國)老獵人的聲音感覺,用非正常發音法喊破了嗓子,同事們愛惜地勸戒他,他笑笑說:"配音演員首先要盡力適應和貼近角色,不能只想着保持自己的發聲法。"

人物軼事

長春網聚期間,在飯桌上,在為孫敖老師掃墓的途中,柏瑞桐老師曾幾次回憶起孫敖老師生前感人至深的點滴往事,現選擇其中的三個,貼在這裡,與諸位共享,也算是對已故的孫敖老師獻上一縷相思之情,願他的精神成為後輩寶貴的精神財富。

入黨的故事

眾所周知,孫敖老師是回族,他的出身在"極左"的年代裡,"並不算好",父親是牛街的大玉器商,叔叔是國民黨蒙藏事務委員會的高級官員。雖然孫家為新中國的建立,為促進民族團結,作過許多有益的工作,但文革期間,依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而且牽連到了孫敖老師,孫敖老師為此,在文革期間曾遭受殘酷地打擊、迫害。但是孫敖老師對共產黨的熱愛從來沒有動搖過,一輩子把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大的心愿,孜孜以求。改革開放以後,許多民主黨派慕孫敖老師大名,上門動員孫敖老師加入民主黨派,提出了種種優惠條件,包括職務上的,物質利益上的,其中許多來勸駕的都是孫敖老師多年故交。柏瑞桐老師形容當時的情況是:"一天到晚都有人,一來就賴在家裡不走。"但是孫敖老師從來不為所動,一個個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終於,在八十年代中期,孫敖老師如願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

累死的孫敖

"爸爸是累死的",孫敖老師的女兒這樣對我說。按照她給我提供的一份孫敖老師的日程表,晚年的孫敖老師每天工作的時間長達二十小時左右,除去吃飯和短暫的休息時間,都在工作。配音、教學,培養後進,忙個不停。工作到零點以後是經常的事情。年輕時,曾經是籃球隊主力,在文化部門比賽中多次拿過名次的孫敖老師,身體硬是被這繁重的工作拖垮了,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一起向孫敖老師襲來。而孫敖老師的日程表幾乎沒有變過,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柏瑞桐老師特別講到,當時配音界的風氣已大不如前,演員接到本子直接進棚,照本宣科,已經成為配音界的常態。但這種風氣,在孫敖老師這裡卻根本行不通,孫敖老師認為:"演員一邊看本子,一邊配音,必然分散注意力。影響對角色情緒的理解和發揮。"他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進棚前必須把台詞背下來。這無疑給重病纏身的孫敖老師增加了巨大的負擔。為此,柏瑞桐老師曾多次苦苦勸阻孫敖老師不要那麼認真,但孫敖老師堅持一定要這樣做。直到最後。

莊嚴的決定

孫敖老師最後一次去醫院,是在腦充血引起昏迷的情況下,抬進醫院的。在商討治療方案時,醫生提出要實行開顱手術,柏瑞桐老師問:"術後效果如何?"醫生答:"可以延續生命,但人會成為植物人。"柏瑞桐老師嚴肅地對醫生說:"我是孫敖的妻子,對這件事有最終決定權,請其他人退場。"又說:"如果術後,孫敖能恢復健康,那麼花多大代價都值。如果不手術是死人,手術後是活死人,那麼我寧願孫敖就這樣離去。讓你們把他的腦袋劃得亂七八糟,九泉之下,我沒法交代。"就這樣,一代配音英雄孫敖老師一句話沒有留下,就這樣靜靜地走了。柏瑞桐老師講這個故事,是在去為孫敖老師掃墓的途中,當時身邊有我、潘淑蘭老師、杜慧軍廠長,除我以外,另外幾位都是目擊者。柏瑞桐老師講述這個故事時,臉上依然像當年那麼平靜、堅強、有主見、有個性,因此對我來說,真的是夢回從前,仿佛眼前就躺着昏迷中的孫敖老師。我當時有一個奇怪的聯想,我覺得孫敖老師若有知覺,也會同意老伴的意見,換言之,傲骨錚錚的孫敖老師也不會同意在謝幕時留給觀眾一個不完美的形象。這點,柏瑞桐老師心有靈犀,替他做到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