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守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守三一)
前往: 導覽搜尋

守一,又叫守真一、守三一,是中國道教漢代六朝時最重要的一種冥想法,修道者閉關冥想,想像自己的精神或魂魄顯形,與軀體合而為一。守一法以《道德經》為理論上的依據,相信「一」既是道,也是人的精神,可使人延年益身[1],袪除百病,消災解難,通神接真,甚至長生成仙;但亦有道教流派強調,守一併非最高道術。魏晉以後,守一變得複雜化,守一變成守三一,「一」分處於上、中、下三丹田,甚至統領一身24位身神;也有道士教人存思「一」分身多人,或同時存思天上星斗及其他仙真。漢代六朝時,守一法廣受推崇,唐宋時道教的內丹術亦沿用此詞,描述煉內丹的體驗。

概論

「守一」之名,可能源自老子的「抱一」,在莊子中也曾提到,但並未將守一當成一個專門名詞來使用。守一這個名詞雖然來源自先秦道家,但直到東漢末年才成為專有名詞。最早將這個單字名詞化的人,已經無可考證。在道教內部,東漢末年的《太平經》中首次使用這個名詞[2];同時間的佛教譯經,也將它應用在表達禪定方法上。在東漢末年,佛教最初的信徒經常也同時崇信道術,兩者有混同發展的狀況,守一這個用語可能是在這個狀況下發展出來的。

黃老道家中,道可稱為「一」,神秘奧妙,虛空而不可測;《道德經》「載營魄抱一」,指專注於內在的魂魄,與形體不離,並與「道」相合為一,能夠知一,則可以復歸純樸,與天地精神達致和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道士重新闡釋老子之言,神化道家哲理中的一,一與「玄」、「道」相近,都是生命力的神秘之源,是數字的開始,象徵世界的起源,是道的代名詞,又是身體重要部位的隱語,更是修練過程中精神體驗境界的代稱。一也可解作擺脫世俗的誘惑和外物的干擾,保持意念的專一和精神的純一。

在東漢末年至南北朝之間,譯出的佛經中,使用守一這個名詞,一般用來對應禪定中「制心一處」與「心一境性」的修習方法,如後漢譯出的《分別善惡所起經》,《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阿那律八念經》,三國魏晉時譯出的《法句經》、《瑞應本起經》。襄楷上書漢桓帝時,引用《四十二章經》中的說法,認為守一方能成道。守一這個用語,可能是佛經譯者參考道家典籍之後,以格義手法應用在譯經之上。在南北朝之後譯出的佛經,通常直接使用禪定、三昧、毘婆舍那等佛教術語來譯,較少使用守一。

視頻

守一 相關視頻

道德經。聖人無為,抱撲守一
《道德經》 第一集

參考文獻

  1. 道教養生--守一,新浪博客,2013-04-20
  2. 道家的宗教改造與積累,百年養生網,20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