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宇文紹節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宇文紹節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宇文紹節,字挺臣,成都廣都人。祖虛中,簽書樞密院事。父師瑗顯謨閣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無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紹節為之後補官仕州縣九年,第進士。累遷寶謨閣待制、知廬州。時侂胄方議用兵,紹節至廬州,乃修築古城,創造砦柵,專為固圉計。淮西轉運判官鄧友龍譖於侂胄,謂紹節但為城守,徒耗財力,無益於事。侂胄以書讓紹節,紹節復書謂:「公有復仇之志,而無復仇之略;有開邊之害,而無開邊之利。不量國力,浪為進取計,非所敢知。」侂胄得書不樂,乃以李爽代紹節,召還,為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

吳曦據蜀反,趣紹節赴闕,任以西討之事。紹節至,謂大臣曰:「今進攻,則瞿唐一關,彼必固守;若駐軍荊南,徒損威望。聞隨軍轉運安丙者素懷忠義,若授以密旨,必能討賊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親以帛書達上意,丙卒誅曦。權兵部尚書,未幾,除華文閣學士、知江陵府。統制官高悅在戍所,肆為殺掠,遠近苦之。紹節召置帳前,收其部曲。俄有訴悅縱所部為寇者,紹節杖殺之,兵民皆歡。升吏部尚書,尋除端明殿學士。安丙宣撫四川,或言丙有異志,語聞,廷臣欲易丙。紹節曰:「方誅曦初,安丙一搖足,全蜀非國家有,顧不以此時為利,今乃有他耶?紹節願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

朝廷於蜀事多所咨訪,紹節審而後言,皆周悉事情。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訃聞,上嗟悼,為改日朝享。進資政殿學士致仕,又贈七官為少師,非常典也。諡曰忠惠。 (節選自《宋史•宇文紹節傳》)

譯文

宇文紹節,字挺臣,是成都廣都人。祖父宇文虛中,曾擔任簽書樞密院事。父親宇文師瑗,曾擔任顯謨閣待制。父子倆都因為出使北方金國而死,沒有兒子,孝宗皇帝悲憫他們,讓他們的族子宇文紹節作為他們的後代,補任官職,在州縣做官。九年,考中進士。多次升遷擔任寶謨閣待制、廬州知州。當時韓侂胄正商議用兵北伐,宇文紹節到了廬州,卻修築古城,建造竹木柵欄,專門為防禦考慮。淮西轉運判官鄧友龍在韓侂胄前中傷宇文紹節,說宇文紹節只為守城,徒費財力,無益於事。韓侂胄寫信責備宇文紹節,宇文紹節回信說:「您有復仇之志向,但無復仇之方略;有開拓邊疆之害,卻無開拓邊疆之利。不考量國力,輕率謀劃北伐,不是我敢於想知道的。」韓侂胄得信後很不高興,於是用李爽取代宇文紹節,召回宇文紹節,讓他擔任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

吳曦占據蜀地謀反,朝廷急忙催促宇文紹節回京,把西討吳曦之事委任給他。宇文紹節到後,對大臣說:「如果進攻,那麼瞿唐一關,叛軍一定固守;如果駐軍荊南,又徒損軍隊威風。聽說隨軍轉運使安丙素懷忠義,如果授以密旨,一定能夠討賊成功。」大臣採納他的建議,派遣安丙所親近的人把寫在絲帛上的信送給安丙,傳達皇上旨意,安丙最終誅殺了吳曦。代理兵部尚書,不久,擔任華文閣學士、江陵知府。統制官高悅在駐防地,肆意殺戮搶劫,遠近之人以之為苦。宇文紹節把他召來安排在帳前任職,收留他的部下。不久有人控告高悅放縱部下為盜,宇文紹節用杖刑打死了他,士兵、百姓都很高興。升任吏部尚書,不久擔任端明殿學士。安丙任四川宣撫使,有人說安丙有謀反之志,這種傳聞讓朝中大臣聽到,朝廷大臣想撤換掉安丙。宇文紹節說:「當初誅殺吳曦時,安丙一跺腳,全部蜀地就非國家所有,他不趁那時謀反獲利,現在反而會有謀反之心?我宇文紹節願意以百口家人的性命擔保安丙。」安丙最終沒有被撤換。

朝廷對蜀地之事大多諮詢他,宇文紹節考慮清楚後再回答,所有事情都通曉知悉。宇文紹節於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去世,訃告上聞,皇上感嘆哀悼,為這件事而改變朝會宴享的日期。追贈他資政殿學士的職位退休,又追贈七級官為少師,這都不是一般的恩典。諡號曰忠惠。[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