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 |
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 作者:宋.蘇軾 |
原文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1]
譯文
同客人帶酒登山,長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裡飛過。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趁年輕時頭插滿菊花玩個痛快回來。 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日之景,朝着高聳入雲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數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
注釋
①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重陽:即重陽節。攜壺:帶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涵:容納,倒映。初:第一次,剛剛。塵世:人間。 ②酩酊: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謝。雲嶠:聳入雲霄的高山。登臨:登山臨水。斜暉:夕陽。多少:數不清。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賞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文化,稱之為「酒文化現象」,蘇軾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陽」也應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後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煉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 ↑ 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詩詞名句網
- ↑ 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古文學網
- ↑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