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將軍第位於台灣金門縣。將軍第是清朝末年被誥授為武顯將軍的盧成金之府第,為金門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典型三合院宅第建築,具有保存價值,亦已被列入縣立古蹟之一。盧成金字維麗,號芬亭,生於道光二年,卒於光緒二十年。幼年家貧,稍長乃投身軍旅,隨船搜補海盜有功,不久即拔額外外委。咸豐同治年間,成金先是參與平定竄佔廈門的小刀會匪,激戰於中港與金龜尾,燬匪船殆盡,很快即進剿廈門克復後搜補餘黨,以積功補提標後營把總,建功無數。[1]將軍第至今尚保有盧成金之袍甲武器、本人與夫人的半身畫像,以及兩方功德牌,尤以懸掛在祖廳神龕上方屋樑的聖旨牌匾最具特殊意義。該牌匾是為存放五卷「聖旨」而置的,正中為「皇恩誥命」字樣,周圍則以透雕的蟠龍環繞著,表面以金粉塗飾聖旨褒封,正表現出盧成金的功名顯赫。百餘年來,將軍第的整體建築,雖在某些地方曾有改變,如向外增建廁所、壁面加塗水泥、加裝水泥花磚,地坪也多改為水泥、洗石子或地磚,但仍大致保有原建形貌。歡迎旅人可前往一探究竟及觀光瀏覽[2]
景點介紹
金門縣後浦將軍第,位於今金城鎮珠浦北路24號,係縣定古蹟。宅第創建人,為清代官至浙江溫州鎮總兵之盧成金(1822-1895年)。盧成金從小家貧,原是福建人,後來隨父親遷居至金門,年約二十歲時便決定棄文從武,投金門鎮任標兵,緝捕海道呂建奇功,獲得賞識,官至溫州鎮總兵三年後才告老還鄉。將軍第內保有盧成金的戰袍、武器,以及本人與夫人的半身畫像,最特別的是神龕上方屋樑懸掛了一個牌匾,上有「皇恩誥命」,可見盧成金的戰功顯赫,宅第建築本身是典型的三合院,是金門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因此被列為金門縣立古蹟。[3]
為金門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典型三合院宅第建築的縣立古蹟
位於金城鎮北門里的「將軍第」為清朝末年「武顯將軍」盧成金的故居,創建於光緒7年(西元1881年),為超過百年歷史的建築, 金門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典型三合院宅第建築,並已被列為金門縣立古蹟。。根據金門縣志記載,盧成金幼年家貧,稍長投身軍旅,搜捕海盜屢建首功,咸豐、同治年間參與平定竄據廈門的小刀會匪,屢獲拔擢,先後署理金門鎮右營游擊、銅山營參將、授浙江乍浦副將、署溫州鎮總兵。「將軍第」為盧成金署溫州鎮總兵時所建,誥授「武顯將軍」,因此,宅第大門門楣上題額「將軍第」。「將軍第」為閩南傳統三落大厝,加掛右護龍及左突歸。大門兩側外牆堵以紅磚砌成雙囍圖案,饒富喜氣。林金榮說,可以想見新宅落成時,主人翁功成名就的心境。尤其是,正廳堂上方懸掛「皇恩誥命」的匾額,刻有龍頭,旁飾金箔透雕,為重要歷史文物。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黃振良表示,這塊匾額是盧成金一生功勳與勞績的表徵。「將軍第」於民國88年6月間公告為縣定古蹟,1年後政府斥資整修,整修時發現1塊66公分見方、厚10公分、重約60公斤的黑磚,引起學者的重視,經過考證磚側模印字跡,推斷係為光緒元年蘇州製造專供應紫禁城修葺宮殿的地磚。當年清朝皇帝感於盧成金將軍戰功彪炳,所賞賜之物品,該磚係以類似紫沙土之黑色「北頂土」在一千二百度高溫的燒窯經三、四天燒製,再經過四、五個月冷卻,後加工製成,磚質內外均是一色黑,質地堅硬,現陳列在前廳展示[4]。「將軍第」後人盧茂德說,這塊黑磚吸水易乾,曾聽長輩說拿來練毛筆字用,以節省紙張,後來也做為擺放盆栽的基座,要不是整修古蹟發現身世,還不知是件寶貝。藏在巷弄中的「將軍第」,除了建築本身是古蹟,及「皇恩誥命」匾額、上百年黑磚外,還有大刀、佩劍、誥命、聖旨龕等文物,見證清代金門武將光輝的一生,也是金門人歷史的教室。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5]
視頻
【6盧成金將軍第】
參考文獻
- ↑ 將軍第金門觀光旅遊網
- ↑ 將軍第金門縣文化局
- ↑ 將軍第玩全台灣旅遊網
- ↑ 將軍第牆角發現[黑金磚]金門日報
- ↑ 金門將軍第 巷弄歷史教室 台灣英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