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鎮海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屯溪桥)
前往: 導覽搜尋

鎮海橋又名屯溪橋,俗稱老大橋[1],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口新安江、率水和橫江交匯處)、屯溪老街西端,橫跨於橫江之上,東西連接屯溪老街與黎陽鎮(即今日的黃山市老城區和黎陽鎮新區)。該橋為六墩七孔的大型石拱橋,全長133米,寬15米,初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現狀為遭水毀後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所重修。橋墩呈等腰三角形,西側設有分水頭,翹起呈船頭狀。為保護該橋,現已在橋兩端設隔離墩及警示牌,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鎮海橋

「新安江水碧幽幽,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這是郁達夫所寫的詩句。這首詩寫的就是鎮海橋邊的情景,裡面的「橋」指的的就是鎮海橋。

歷史典故

鎮海橋始建於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傳是隆阜財主戴時亮為嫁女兒獨資建造。清康熙初年水毀,由程于謙捐資670萬貫,費時兩年建成,通行17年又被水毀、程子謙說:「橋之不固,是我之過也。」遂以獨資復建,橋未成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程岳,時任廣西清吏司、員外郎,為繼承父志,終於把橋建成。鎮海橋邊舊有「屯浦」之稱。橋東的華山腳和八家棧子,是屯溪街市的發祥地,也是垂楊夾岸、幾處樓台的繁華水口。

歷史典籍

清查錫恆有《屯浦歸帆》一詩云:「碧水蒙恛最上游,垂楊夾岸泊歸舟。漁歌遠近從風遞,帆影高低帶月收。飛倦劇憐投樹鳥,長閒終羨傍灘鷗。村煙起處樓台好,一片波澄萬頃秋。」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達夫浪遊到屯溪,曾在新安江邊夜泊。儘管當時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燒後,牆倒屋摧,尚未恢復元氣,詩人仍以極大的熱情讚美她。他「斜倚着枕頭,合着船篷上的雨韻,在朦朧的夢裡」寫下了遊記精品《夜泊屯溪記》。留下了臉炙人口的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2]

視頻

鎮海橋 相關視頻

風雨鎮海橋
福蔭子孫的屯溪鎮海橋

參考文獻

  1. 【黃山市】屯溪老大橋 ,新浪博客,2016-08-07
  2. 城市記憶:風雨鎮海橋 ,搜狐,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