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南湖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丹縣南湖天主堂位於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城南湖,2009年11月1日諸聖節當天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甘肅省蘭州教區迎來了一個喜慶的日子,教區為司鐸年獻上了一份厚禮,山丹縣城南湖的天主堂終於完工,歷時兩年多,於諸聖節交付使用。前來到賀的有省宗教局、省兩會等相關部門代表,教區20多位神職人員,30多位修女及各地會長、教友代表2000多人。
教堂簡介
山丹城是河西走廊上的必經之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歷史重鎮。教堂的落成更為這重鎮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教堂為哥特式建築,寬16米,長33米,鐘樓高30米;教堂建築面積900㎡,可滿足該城200多教友善度信仰生活的需要。
哥特式的由來
在中世紀的歐洲,繼仿羅馬式教堂[1]之後,興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產生於西歐11世紀後期興起了繁榮的城市經濟有關。在西歐的許多城市中,手工業和商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城市之間除了經濟、政治上的競爭,也帶來教堂建築的競爭,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麗雄偉的教堂為榮。基於這一背景,這一時期的哥特式教堂從外島內都十分瑰麗華美,即盡奢華之能事,使之成為城市經濟繁榮的象徵。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從法國的巴黎開始興建,其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從 12 世紀開始持續到 13 世紀的 50 年代,強調零散結構的遞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第二階段,十分重視裝飾性的處理,並開始追求豐富多彩的整體視覺效果,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第三階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點外,裝飾效果的變化已脫離了視覺上應有的結構整體性,如英國劍橋皇家學院禮拜堂[2]。
參考文獻
- ↑ 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新浪博客,2008-05-30
- ↑ 劍橋國王學院及禮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