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崞村鎮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地處宣化區南部,東、南與涿鹿縣接壤,西與深井鎮交界,北與塔兒村鄉、洋河南鎮為鄰,距宣化區人民政府40千米,區域總面積271.94平方千米。
新中國成立初期,崞村鎮境域屬宣化區三區;1992年10月,由崞村鄉改為崞村鎮。截至2018年末,崞村鎮戶籍人口為21244人。截至2020年6月,崞村鎮下轄4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崞村。
2018年,崞村鎮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1]
建置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屬宣化區三區。
1953年,分屬崞村、郭家灣、水泉、羅家窪4個鄉。
1958年,屬崞村公社。
1984年,崞村公社改為崞村鄉。
1992年10月,由崞村鄉改為崞村鎮。
1996年1月,郭家灣鄉、水泉鄉、崞村鄉3鄉併入崞村鎮。
2016年,隨宣化縣併入新宣化區。
行政區劃
1997年,崞村鎮下轄分水口、辛家莊、王莊子、石分村、寨山坡、黑台子灣、稱達溝、龍門坡、龍門堡、西河、立石、西崞村、中崞村、東崞村、樓房子、外口泉、里口泉、黃家梁、瓦窯溝、閻家果、谷峪口、閻樊青、寇家溝、保莊、辛莊堡、彭家灣、黃家灣、郭家灣、小口子、李家屯、姚家坡、馬鋪、海子溝、柴家莊、上坡底、下坡底、柏林寺、胡家溝、安家台、後溝、西寺溝、東寺溝、水泉、小西莊、榆林子、靳家梁、石牆子、党家溝、謝家梁、南峪溝49個行政村。
2011年末,崞村鎮下轄西崞村、中崞村、東崞村、樓房子、外口泉、里口泉、黃家梁、谷峪口、寇家溝、台子灣、分水口、寨山坡、石分村、辛家莊、稱達溝、王莊子、龍門堡、龍門坡、立石、水泉、西河、安家台、石牆子、小西莊、謝家梁、後溝、党家溝、榆林子、東寺溝、西寺溝、南峪溝、郭家灣、柴家莊、上坡底、下坡底、柏林寺、小口子、彭家灣、黃家灣、李家屯、姚家坡、海子溝42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崞村鎮下轄42個行政村:中崞村、分水口村、辛家莊村、王莊子村、黑台子灣村、稱達溝村、龍門坡村、龍門堡村、西河村、立石村、西崞村、東崞村、樓房子村、外口泉村、里口泉村、黃家梁村、谷峪口村、寇家溝村、彭家灣村、黃家灣村、郭家灣村、小口子村、李家屯村、姚家坡村、海子溝村、柴家莊村、上坡底村、下坡底村、柏林寺村、安家台村、後溝村、西寺溝村、東寺溝村、水泉村、小西莊村、榆林子村、石牆子村、党家溝村、謝家梁村、南峪溝村、石分村、寨山坡村,[1]鎮人民政府駐中崞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崞村鎮地處宣化區南部,東、南與涿鹿縣接壤,西與深井鎮交界,北與塔兒村鄉、洋河南鎮為鄰,距宣化區人民政府40千米,區域總面積271.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崞村鎮地處宣化盆地南部。
氣候
崞村鎮屬溫帶亞乾旱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7.7℃;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110—140天。
土壤
崞村鎮土壤以栗鈣土類和褐土類較多。
自然災害
崞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以旱災最為嚴重,主要發生在每年5月至6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2年。
自然資源
崞村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麥飯石和膨潤土,其中麥飯石礦區覆蓋範圍約11平方千米,儲量為1534.38萬噸。2011年,崞村鎮有耕地面積6.9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崞村鎮總人口231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513人;另有流動人口3120人。總人口中,男性12265人,占52.9%;女性10908人,占47.1%;14歲以下3218人,占13.9%;15—64歲15238人,占65.5%;65歲以上4717人,占20.6%;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崞村鎮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4.52‰,人口自然增長率3.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5人。
2017年末,崞村鎮常住人口為19818人。
截至2018年末,崞村鎮戶籍人口為21244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崞村鎮財政總收入60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0.85億元。2011年,崞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880元。
2018年,崞村鎮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崞村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24億元。崞村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黍子等小雜糧為主。2011年,崞村鎮生產糧食12933噸。2011年,崞村鎮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12萬噸。崞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奶牛、羊、肉驢為主。2011年,崞村鎮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8000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奶牛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肉驢0.5萬頭。2011年,崞村鎮生產肉類4863噸,鮮奶1095噸。2011年,崞村鎮水果種植面積6萬畝,產量3萬噸,主要品種有杏扁。
工業
2011年末,崞村鎮有13家以膨潤土加工產業為主的化工企業;另外,還有3家建材廠和1家加油站,共計17家。
商貿
2011年末,崞村鎮有商業網點2個,職工34人。2011年,崞村鎮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2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
金融
2011年末,崞村鎮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12355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崞村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2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5所,在校生543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0%;初中1所,在校生100人,專任教師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崞村鎮教育經費達80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崞村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15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者50餘人。2011年末,崞村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2011年末,崞村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2萬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崞村鎮鄉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25個;病床20張,在職職工18人,其中具有主治醫師職稱2人,醫士職稱5人;具有執業醫師資格3人,執業助理醫師資格1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崞村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21戶,人數3021人,支出45.2萬元,比2010年增長0.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9人,支出38.8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994人次,共繳納79萬元,比2010年增長1.65倍;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萬元,比2010年增長7.8%;有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敬老院1個,日間、留宿照料床位數13張;幸福院9個,日間、留宿照料床位數40張;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1萬元,比2010年增加0.3萬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5萬元,比2010年增加0.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萬人,參保率97%。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崞村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5千米,投遞點42個,鄉村通郵率90%;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移動寬帶接入用戶0.05萬戶。
供電
2011年末,崞村鎮有35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崞村鎮有花壇2個。
交通
崞村鎮有宣大高速公路、112國道過境,其中宣大高速公路境內長14千米,雙向車道,通往大同;112國道境內長12.5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崞村鎮因鎮人民政府原駐中崞村而得名。
文物古蹟
崞村鎮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林寺,柏林寺是是一座石窟佛寺,有"小雲岡"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