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左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綴術釋明

左潛,字壬叔,大學士宗棠從子。補縣學生。於詩、古文辭無不深造,尤明算理。長沙丁取忠引為忘年交。早卒,士林惜之。

簡介

左潛,他在鴉片戰爭前後全國日益發展的「經世致用」思潮的薰陶下,特別是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渴望振興國家,堅持把視角轉向世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認為學無中西界限,「嘗謂方圓之理,乃天地自然之數,吾之宗中宗西,不必分其畛域,直以為自得新法也可。」他在湖南數學研究帶頭人丁取忠的倡導下,重視研究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特別是與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緊密的數學,「所學自大衍、天元以及借根、比例諸法無不通貫,且能出己意變其式,勘其誤,作為圖解,往往突過先民。

清同治年間,他與同鄉殷家俊在長沙左荷池精舍專事數學研究,形成中國近代數學史上有名的「長沙學派」。吳嘉善撰有《割圜八線綴術》3卷,他以其「詳於述而略於草,」不便學習,「因於暇日一一盡為補草,合為四卷」。還用「綴術」說明戴煦的《外切密率》和明安圖的《割圜密率截法》,分別撰成《綴術釋戴》3卷、《綴術釋明》2卷,並先後協助丁取忠纂輯《粟布演草》,協助曾紀鴻撰成《圜術考真圖》;暮年,與丁取忠、黃宗憲、曾紀鴻等通力協作,編撰了流芳算學史冊的《白芙堂算學叢書》,其書收錄古今中外數學著作23種、85卷,集當時古今數學名著之大成。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其為「著名的數學著作集」。日本《科學技術史大事典》將其列為「東方科技大事」之一。

所學自大衍、天元及借根方、比例諸新法,無不貫通。且能自出己意,變其式,勘其誤,作為圖解,往往突過先民。嘗增訂徐有壬割圜綴術,既成,忽悟通分捷法析分母、分子為極小數,根同者去之,凡多項通分,頃刻立就。因演數草,為通分捷法一帙。[1]

所撰綴術補草四卷,自序曰:「自泰西杜德美創立割圜九術,以屢乘屢除通方圜之率,我朝明氏董氏各為之說,而杜書之義,推闡靡遺。顧八線互求,尚無通術,未足以盡一圜之變,非明氏、董氏之智力,不能因法立以盡其變也。其能窮杜氏之義也,資於借根方;其不能廣杜氏之法也,亦限於借根方。蓋借根方即天元一之變術,究不如元術之巧變莫測也。是書祖杜宗明,又旁參以董氏之法,八線相求,各立一式,因式立法,因法入算。鄉之不可立算者,今皆能馭之以法,即有不能立法布算者,而其式存,則能濟法之窮;而度圜諸線,一以貫之矣。推其立式之由,所謂比例術,即明氏定半徑為一率,所有為二率或三率之法也。所謂還原術,即明氏弧背求正矢,又以正矢求弧背之法也。所謂借徑術,即明氏借十分全弧通弦率數求百分全弧通弦率數,求千分全弧通弦率數諸法也。所謂商除法,又即還原術之變法。是故綴術胎於明氏,而又足以盡明氏之變。明氏之未立式者,以借根方取兩等數,其分母、分子雜糅繁重,既不可通,其多號、少號,展轉互變,又不可約。試取明氏書馭之以綴術,其遞降各率,頃刻可求。則是書也,其真能因法立法,別樹幟於明、董之後者歟?書為徐君青先生所作,吳君子登成之,顧詳於式而略於草。敬考其立法之原,不可遽得,學者難焉,潛因於暇日為補草四卷,因綴數語於簡端雲。」

歷史

又撰綴術釋明二卷,湘鄉曾紀鴻為之序,略曰:「易系云:『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則綜天下難定之象以歸有定,莫數若矣。在昔聖神,制器尚象,利物前民,於數理必有究極精微,範圍後世者,代久年湮,漸至失傳。近三百年,泰西猶能推闡古法,而中國才智之士,或反率其成轍。孔子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正今日數學之謂也。中國舊有弧矢算術,而未標角度八線鈐表,則雖有用其理以入算者,而無表可檢。則每求一數,必百倍其功,而所得數仍非密率。明代譯出泰西八線表及八線對數表,覈其立法得數之原,甚屬繁難,而成表之後,一勞永逸。大至無外,細及極微,莫不以此表測之,則其用之廣大可想。然得表之後,雖無事於再求,而任舉一數,無從較其訛誤。若仍用舊術,則非月經旬,不能得一數,此明靜菴、董方立推演杜德美弧矢捷術之所以可貴也。向來求八線者,例用六宗、三耍、二簡各法,若任言一弧,必不能考其弦矢諸數。至杜氏創立屢乘屢除之法,則但有弧徑,而八線均可求。董方立解杜術,先取其線之極微者,令與與弧線合,而後用連比例以推至極大。又考諸率數與尖錐理相合,故用尖錐以釋弧矢,而弧矢之數理以顯。明靜菴解杜術,先取四分弧與十分弧之通弦直線之極大者,用連比例以推至千分、萬分弧通弦之極微者,考其乘除之率數,與杜術乘除之原理合,故用綴術以釋弧矢,而弧矢之數理亦出。董、明二氏,均為弧矢不祧之宗,無庸軒輊。邇百年中繼起者,如戴、徐、李三氏所著書,雖自出心裁,要皆奉董、明為師資也。吾友左君壬叟,於數學尤孜孜不倦,遇有疑難,必窮力追索,務洞澈其奧窔。嘗謂方員之理,乃天地自然之數,吾之宗中宗西,不必分畛域,直以為自得新法也可。曾釋君青徐氏綴術,又釋戴鄂士求表捷術,茲又釋明靜菴弧矢捷術,而一貫以天元寄分之式,於員率一道三致意焉,可謂勤矣。孰意天厄良才,壬叟竟於甲戌秋不永年而逝,凡在同人,無不嘆惜!況余與之為兩世神交,安能無愴切耶!」

參考文獻

  1. 左潛.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