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丹半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丹半島(菲律賓)原圖鏈接來自 趣歷史 的圖片

巴丹半島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部,介於馬尼拉灣和蘇比克灣之間。長48公里,寬24公里。面積1,373平方公里。人口32.3萬(1980)。多邦板牙人。陡峭的山峰縱貫南北,北為納蒂布山,高1,287米;南為巴丹山,高1,432米,大部分為叢林。平均氣溫25-28℃,年降雨量1,500-3,000毫米。東部沿海平原為農業區,產稻、玉米、甘蔗、木材和魚類。南部有造船廠,北部闢為國家公園,有溫泉[1]

簡介

菲律賓呂宋島中部的半島,長50公里(30哩),寬25公里(15哩),面積1,370平方公里(530平方哩),將馬尼拉灣與南海隔開。科雷希多島(Corregidor Island)在其南端的海灣入口處。大部為叢林地帶,從北到南是陡峭的叢山峻岭,最高峰為北面的海拔1,287公尺(4,224呎)的納蒂布山(Mt. Natib)和南面的海拔1,433公尺(4,701呎)的巴丹山。半島上重要城市是巴朗牙(Balanga),北部的蘇比克灣(Subic Bay)是美國海軍和菲律賓海軍基地。馬里韋萊斯(Mariveles)港內有造船廠,因太接近首都馬尼拉,故巴丹半島的五個港口皆不對外開放。東海岸平原為主要農業區。莫龍(Morong)和巴加克(Bagac)位於西海岸。在北面的埃爾莫薩(Hermosa)有占地1,334公頃(3,296畝)的羅斯福國家公園,內有溫泉和禁獵區。俯瞰馬尼拉灣的巴丹國家公園,占地31,402公頃(77,593畝)。人口426,000人(1990)。

巴丹死亡行軍

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後,日本陸軍也開始進軍菲律賓,並與美國及菲律賓的聯合守軍交戰,其中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而因此開始了「巴丹死亡行軍」[2]

美菲聯軍投降後,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包括67名女護士,這78,000人成為日軍的戰俘後,開始遭日軍強索財物,並開始押解到約100公里外的戰俘營,路程以徒步行軍為主,但整個行軍過程除了初期給予少許的食物外(根據倖存者表示,僅給一次高爾夫球大小的米飯),一路上不再提供給戰俘食物(美軍投降時已用盡食物,而日軍因未料到美軍過早投降也沒有事先準備供給戰俘的食物),經常有找尋飲水與食物者被日軍以刺刀捅或開槍處決,同時也驅趕、阻止當地的菲律賓人給予戰俘食物與水,一路上因怕戰俘逃跑而只准他們從路邊水窪中飲即便有若干僥倖者躲過日軍眼線而偷喝到幾口河水,也因河水已嚴重遭受污染(河中漂浮着屍體以及綠色泡沫),且氣溫達攝氏38度,最後引發嚴重的腹瀉、嘔吐而死。後來日軍也追加設置了幾個食物供應點。如此,經過不吃不喝的趕路強行軍,最後雖抵達目標營地,但沿路上因饑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飢餓,糧食不繼才選擇投降)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

附帶一提的是,並非抵達戰俘營後就擺脫了死亡威脅,由於日軍也在營地內虐待戰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勞務、刻意讓其挨餓等,如此在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

視頻

巴丹半島 相關視頻

巴丹半島:七萬八千美菲聯軍苦戰之地

參考文獻

  1. 巴丹半島(菲律賓),個人圖書館,2018-09-15
  2. 巴丹死亡行軍:二戰中影響非常大的一次慘案,趣歷史,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