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拉格查理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布拉格查理大學
Univerzita Karlova

圖片來源 阿波羅網

校徽

創建時間  1348年     

校址   捷克布拉格

校長   Tomáš Zima

學校類型 國立研究型

簡稱   UK、CU、查大

布拉格查理大學(捷克語: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拉丁語:Universitas Carolina in Prague;英語: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德語:Karls-Universität Prag)於1348年成立,是捷克乃至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捷克最大的大學。布拉格大學是歐洲頂尖大學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聯盟(英語:Europaeum)成員。布拉格大學在歷史上誕生過很多著名學者和科學家。像第谷·布拉赫,約翰內斯·開普勒,伯納德·博爾扎諾,恩斯特·馬赫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都曾在此探索到他們的發現。布拉格大學的學生和教授在歷史上誕生過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它已發展成了一所綜合性的世界聞名的高等學府,現有五萬餘名學生在此就讀。

查理大學隸屬於歐洲常春藤聯盟科英布拉集團,也是國際公立大學論壇、europaeum、4EU+聯盟、歐洲大學協會、歐洲大學基金會及歐洲首都大學聯盟成員,位列2021USNEWS世界大學排名[1]第210名。

學校歷史概述

官方校史將查理大學的歷史分為四個時期:

  • 1347年至1740年:中世紀和巴洛克式大學(神聖羅馬帝國)
  • 1740年至1918年:奧匈帝國國立大學
  • 1918年至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國立大學
  • 自1945年以來: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1993-)國立大學

查理大學始建於1348年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統治時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和巴黎以東的第一所大學。以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為模型,最初它有四個學院:神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在查理之子溫塞斯拉斯四世的領導下,捷克學術界的地位得到了加強。

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要求他的朋友和盟友教皇克萊門特六世在布拉格創建大學。1347年1月26日,教皇在布拉格建立了以巴黎大學為藍本的大學,擁有中世紀標準的全部學院(即神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

1348年4月7日,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向已建立的大學授予世俗權力的特權和豁免權。1349年1月14日,他又以神聖羅馬皇帝的身份再次頒布大學特權和豁免權。自19世紀以來,捷克的大多數資料來源(百科全書、一般史及大學本身的資料)更傾向於將1348年作為大學成立之年,而不是1347年或1349年。

當時的查理大學主要有幾個民族:波希米亞民族巴伐利亞民族波蘭民族薩克森民族。所謂的波西米亞民族包括波西米亞人、摩拉維亞人、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所謂的巴伐利亞民族包括奧地利人、施瓦本人、法蘭克尼亞人和萊茵省的人;所謂的波蘭民族包括西里西亞人、波蘭人、魯特尼亞人;所謂的薩克森民族包括邁森、圖林根州、上薩克森州、下薩克森州、丹麥和瑞典的瑪格麗特沼澤居民。其中,捷克族裔學生占所有學生的16–20%。帕爾杜比采阿諾什大主教(Arnošt)積極參與大學工作,要求神職人員做出貢獻,並成為該大學的校長。

1359年晉升了第一屆畢業生。講座在各學院中舉行,其中最古老的教學建築以1366年成立的卡羅萊納姆國王命名。1372年,法學院成為一所獨立大學。

1402年,牛津布拉格的傑羅姆(Jerome)複製了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的對白和三部曲。文學院院長揚·胡斯(Jan Hus)將Trialogus翻譯成捷克語。

1403年,大學禁止其成員遵循威克利夫(Wycliffe)的教義,但他的學說繼續流行。

在西方分裂中,波希米亞民族站在了瓦茨勞斯國王的一邊,並支持比薩理事會(1409年)。該大學的其他民族宣布支持教皇格里高利十二世,因此對波希米亞人的投票為1:3。但是,胡斯和其他波希米亞人利用了瓦茨勞斯對格里高利的反對。根據1409年1月18日庫特納霍拉(Kutná Hora)的法令(德語:庫滕貝格),國王通過授予波西米亞大師三票來顛覆大學憲法。其他三個國家的總和只剩下一票表決權,而之前每個國家只有一票表決權。這次政變的結果是外國(主要是德國)教授和學生的移民,於1409年5月成立了萊比錫大學。在此之前的1408年,該大學擁有約200名醫生和賢士,500名學士和30,000名學生。現在它損失了這個數字的很大一部分,造成損失的人數從5000到20,000不等,其中包括46位教授。1409年秋天,胡斯當選為現在由捷克統治的rump大學的校長。因此,布拉格大學失去了最多的師生。從那時起,大學就淪為地位低下的地區性機構。很快,在1419年,神學院和法學院消失了,只剩下了文學院。

該大學在胡斯改革運動中進行了改造。宗教改革家揚·胡斯當時是這所大學的校長。在隨後的社會和政治革命中,該大學被縮減為一個學院——文學院,成為後來的宗教改革學院的原型。

文學院成為胡斯運動的中心,也是胡斯派的主要教義權威。在1417-1430年間沒有學位授予;有時只有八九名教授。查理四世的兒子西吉斯蒙德皇帝(Emperor Sigismund)將剩下的財產帶入了他的個人財產,並取得了一些進展。費迪南德一世皇帝稱耶穌會士為布拉格,在1562年,他們開設了一所學院,即克萊門蒂努姆。從1541年到1558年,捷克人文主義者Mattheus Collinus [德裔](1516-1566年)是希臘語教授。魯道夫二世皇帝在布拉格定居時,又取得了一些進展。 1609年,教授的強制性獨裁被廢止。耶穌會學院於1616年成為一所大學,可以授予學位。

耶穌會士在三十年戰爭初期被驅逐出境,這場戰爭是由反天主教和反神聖羅馬帝國的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發起的三十年戰爭初期。到1622年,耶穌會士對皇帝起了主要影響。1622年9月19日的一項帝國法令使耶穌會士對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的整個學校系統擁有最高控制權。卡羅林納姆(Carolinum)的最後四位教授辭職,所有卡羅林納姆大學和九所大學都去了耶穌會士。耶穌會士還獲得了頒發學位,擔任大臣職務和任命世俗教授的權利。

哈布斯堡皇帝魯道夫二世把布拉格變成了一個文化大都市,大學與宮廷並駕齊驅。17世紀初,大學參與反哈布斯堡王朝運動和三十年戰爭。戰爭的結果使這所大學成為查理-費迪南德大學的一部分,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所有四個前胡斯學院都恢復了,大學被改造成一所國家管理的教育機構。這一進程在1780年代隨着約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而達到高潮。

紅衣主教恩斯特·阿達伯特·馮·哈拉赫(Ernst Adalbert von Harrach)積極反對大學與另一機構的聯合,以及反對取消總理府的總理大權,並阻止起草金牛座以確認對耶穌會士的資助。紅衣主教恩斯特(Ernst)資助了Adalbertinum學院,1638年,費迪南德三世(Ferdinand III)皇帝限制了耶穌會士的教學壟斷。他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卡羅萊納姆(Carolinum)的權利,財產和檔案,使該大學在帝國保護者的保護下再次獨立。在三十年戰爭的最後幾年,布拉格的查理大橋受到了卡羅林奴姆和克萊門提努姆學生的勇敢捍衛。自1650年以來,那些獲得任何學位的人都宣誓要維護每年更新的聖母無原罪。

1654年2月23日,費迪南德三世皇帝合併了卡羅萊奴納姆(Carolinum)和克萊門蒂努姆,創建了由四個學院組成的單一大學,即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卡羅林納姆當時只有文學院,是唯一在胡斯戰爭時期倖存下來的系。從此時開始,該大學將自己命名為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拉丁語:Universitatis Carolinae Ferdinandeae)。破舊的Carolinum於1718年以國家的名義重建。

17世紀初,大學參與反哈布斯堡王朝運動和三十年戰爭。戰爭的結果使這所大學成為查理-費迪南德大學的一部分,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所有四個前胡斯學院都恢復了,大學被改造成一所國家管理的教育機構。這一進程在1780年代隨着約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而達到高潮。

1752年和175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學重建和官僚主義改革使大學失去了許多以前的特權。1757年,多米尼加和奧古斯丁被任命為神學指導。但是,逐漸引入了開明的改革,這一過程在本世紀末達到高潮,甚至連非天主教徒也獲得了學習權。1784年7月29日,德語取代拉丁語成為教學語言。在猶太人被允許入讀之後不久,查理大學第一次允許新教徒進入。大學還承認需要創建捷克語言文學教席。利奧波德二世皇帝(Leopold II)於1791年10月28日通過一項法令成立了該教席。1792年5月15日,歷史學家弗朗茲·馬丁·佩澤爾(捷裔)被任命為主席,他於1793年3月13日開始授課。

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德國和捷克的學生為在查理-費迪南德大學(Charles-Ferdinand University)增添捷克語作為教學語言而奮鬥。由於19世紀的人口變化,到1860年左右,德意志人在布拉格不再為多數族群。到1863年,查理大學用捷克語開設了22門講課,其餘的187門以德語授課。1864年,德意志人建議建立一所單獨的捷克大學。但捷克籍教授拒絕了這一點,因為他們不想失去大學傳統的連續性。

1848-1849年改革後,大學開始採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的形式。1882年,在捷克民族復興的高潮,布拉格查理-費迪南德大學被分為兩個機構:捷克語查理大學和德語查理大學(德語:Karls-Universität Prag)。到20世紀之交,兩所大學都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德語查理大學教授之一是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捷克語查理大學教授包括在民族解放進程中發揮突出作用的偉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8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的托馬斯·馬薩里克。

1848-49年改革後,大學開始採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的形式。1882年,在捷克民族復興的高潮,布拉格的查理-費迪南德大學被分為兩個機構:捷克語查理大學和德語查理大學(Karls-Universität Prag)。到20世紀之交,兩所大學都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德語查理大學教授之一是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捷克語查理大學教授包括在民族解放進程中發揮突出作用的偉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8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的托馬斯·馬薩里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查理-費迪南德大學不復存在。查理大學(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是獨立後捷克語大學的名字,它取得了與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學術和研究機構相媲美的成果。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教授在極譜方面的發明,於1959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無論是說德語的波西米亞人還是捷克人都不滿意大學在1848年革命後所做出的雙語安排。捷克人還拒絕支持1349個學生國家的重返社會的想法,而是宣稱支持將大學保持在一起但將其分為一所德國人和一所捷克人分開的學院的想法。這將使德國人和捷克人都能保留大學的集體傳統。但是,說德語的人很快就否決了這個提議,而選擇了純粹的德國大學:他們提議將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分為兩個獨立的機構。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根據Cisleithanian Imperial Council的一項法案,查理-費迪南德大學被分為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德語:DeutscheKarl-Ferdinands-Universität)和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捷語:Českáuniversita Karlo-Ferdinandova)。該法案於1882年2月28日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批准。兩所大學彼此完全獨立,享有平等的地位。這兩所大學共享醫學和科學研究機構,舊的徽章、靈氣、圖書館和植物園,但公用設施由德國大學管理。捷克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Václav Vladivoj Tomek(德裔)。

1890年,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112名教師和2,191名學生,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則為146名教師和1,483名學生。兩所大學都設有三個系;神學系直到1891年才被分割,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1909–1910冬季學期中,德國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1,778名學生;這些人分為:58名神學生,既是世俗的聖職,又是宗教信仰。 755名法學生; 376醫學生;589哲學生。在這些學生中,大約有80名婦女。教授的劃分如下:神學,普通教授7名,助理教授1名,文學士1名;法律,普通教授12名,助理教授2名,教授4名;醫學,正規教授15名,助教19名,學士30名;哲學,常任教授30名,助理8名,講師19名,講師7名。捷克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4,319名學生;在這131名學生中,有屬於神職人員和普通神職人員的神學學生; 1,962名法律專業學生; 687醫療; 1,539哲學的; 256名學生為女性。教授的劃分如下:神學系,普通教授8名,講師2名;法律,12名常規,7名助理教授,12名教授;醫學,教授16名,助教22名,學士24名;哲學,29名常規人員,16名助理,35名講師,11名講師。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查理-費迪南德大學不復存在。查理大學(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是獨立後捷克語大學的名字,它取得了與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學術和研究機構相媲美的成果。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教授在極譜方面的發明,於1959年被授予諾貝爾獎[2]希特勒吞併捷克帶來了巨大損失。1939年11月17日,捷克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因1939年10月28日的學生示威和醫科學生Jan Opletal的葬禮而關閉。隨後,學生和教師受到廣泛迫害。查理大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恢復活動。隨着納粹德國統治的結束,德語查理大學也不復存在,該大學於1939年加入德意志帝國大學聯盟

1948年政變中斷了查理大學學術自由的復興。當局長期對教研進行嚴格的思想政治控制,對國際交流和學術研究產生負面影響。1989年11月17日,忠於其學術自由傳統的學生舉行示威,反對極權政權,最終致其垮台。

1990年代以來,大學蓬勃發展,並大力促進國際合作。

院系設置

查理大學包含17個學院,分布在布拉格比爾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韋

地理位置

查理大學17個學院中的14個散布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老城,皮爾森醫學院位於西捷克州首府皮爾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韋醫學院和藥學院位於東捷克州首府赫拉德茨-克拉洛韋。

布拉格(英文:Prague;捷克文:Praha)是捷克首都,波西米亞地區首府,地處歐洲大陸中心,有「歐洲花園」之稱,在中歐地區與維也納布達佩斯並列為三大經濟文化中心。查理大學的創建者、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任期內,帝國首都搬遷至布拉格,老城及大學均由此興建。

布拉格是一個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城市,城內有眾多的劇院、音樂廳,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名家來此獻藝。城中還有眾多的有豐富藏品的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展示了捷克人民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珍品。布拉格不僅是世界上千百萬旅遊者嚮往的旅遊勝地,而且是許多國際會議和國際文化體育活動的東道主。布拉格歷史文化中心包括布拉格城堡區、小城、老城、新城、高堡和猶太城六個城區,占地863公頃,是捷克最大的歷史文化古蹟建築群

諾獎得主

參考文獻

  1. CWUR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 諾貝爾獎簡介,MBA智庫百科
  3. 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姜朝鳳宗族:: 痞客邦::,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