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伽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帕坦伽利 |
籍貫:印度 外文名:Patanjali |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系統。帕坦伽利開創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基本內容
中文名:帕坦伽利
國籍:印度
創作時間:公元前300年
外文名:Patanjali
瑜伽之祖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系統。在這部著作里,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開創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行法
法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記載的八支行法:
(1) 外律(Yamas):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2) 內律(Niyamas):是指內在控制,通過自律進行自我淨化。
(3) 調身(Asanas):是指瑜伽姿勢,也稱體位。
(4)調息(Pranayama):是指有節律呼吸的,控制呼氣。
(5) 制感(Pratyahara):精神從感覺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解脫出來,是指感覺消失,控制內心,也稱調心。
(6) 凝神(Dharana):意識專注於一物。
(7) 入神(Dhyana):意識持續流入目標,也稱移神。
(8) 合神(Samadhi):意識完全融入目標,自身似無。
凝神、入神、合神三步統稱全神合一(Samyama),掌握此法,終極智慧出現。
瑜伽經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撰寫的《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里,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創造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 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種理論,不是存在與理論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實踐,如果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論瑜伽,而是實踐瑜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瑜伽人。帕坦伽利對瑜伽目的明確到:瑜伽教授你如何控制你的大腦(CHITTA)。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從宗教上說,《瑜伽經》是屬於婆羅門教哲學,這和佛教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 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強調靈魂的屬性)佛教認為: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強調靈魂的特性)但是《瑜伽經》所述內容和佛教禪定的方式是基本相一致,因為瑜伽是佛學的修行技法。 正如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呂薩先生所說: 「瑜伽是靈魂的科學,是修行的科學,是所有宗教的基礎,所有宗教修行的最根本道理與方法在《瑜伽經》里都說盡了。瑜伽好比是麵粉,而世上各種宗教好比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等等 。」 婆羅門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時期,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最高實體 ----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 這個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偉大的瑜伽聖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經文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於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範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慧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的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的體現 《瑜伽經》大約成書為公元前三百年,而歷史文物表明瑜伽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偉大的瑜伽聖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經文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於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範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慧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的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