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年味(范曉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年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年味》中國當代作家范曉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年味

粥端到了炕桌上,奶奶會把全家一年積攢下來的紅糖,從柜子里拿出來。每碗粥里會撒上一把。甜蜜蜜的一口下去,那一股即將過年的幸福感,會像靜電一樣在掌心迸出藍色的火花。

窗外的積雪還沒有融化,隔着窗就能聽到小巷深處零零星星的鞭炮聲,小的時候,每一次聽到這聲音,就心裡發慌,手心直癢。

這時候,爸爸、媽媽、奶奶就會圍坐下來,太陽的光芒透出一股溫暖。明晃晃地照在火炕上。蒜被一瓣又一瓣剝下來,置放在洗好的罐頭瓶里。等一瓶子滿了。媽媽就會倒上醋,放在窗台的陽光下。這種醃蒜叫臘八蒜,是留着年三十晚吃餃子用的。

這種醃蒜很奇怪,在窗冬天明亮亮的陽光下曬上幾天,就會變得翠綠。醋也會有一種奇辣的芳香。成人後,我多次都想弄明白,但我一直無法解釋,這可能就是年味。

臘八節過後,爸爸,媽媽就會忙碌起來,不停地從市場上購回年貨。然後,把它儲存在窯里。生活在北方蒙古高原的人家,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在庭院裡挖一個窯。

窯一般情況下,向泥土裡挖一人多深,然後,在側壁兩側挖兩個貓耳洞。然後,留下出口,再把頂子用泥土蓋上。這種利用高原凍土,來保鮮食品的辦法,幾乎昆都侖河兩岸的人家,家家院子裡都有,我九O年回內蒙古包頭市的時候,我還在親戚的院子裡,見到這種地窯。頓時,一種回憶或懷念的力量,讓一個人站在原地上五味雜陳。

雪開始融化了,水珠沿着屋檐的瓦礫,追逐着,一滴又一滴濺落在窗下,這似乎是大自然的一樣遊戲,又似乎告訴我們春天要到了。

夜最寂靜的時候,你會聽到舂米聲。內蒙古所處的緯度不適宜生長小麥,它適宜生長一種軟黍子。這是一種典型的粗糧。所以,加工起來特別繁瑣,它需要木錘錘成細細的麵粉。然後,用溫水調和揉好。鋪上籠屜。用文火蒸。蒸好後用手捏皮,加入豆餡或紅糖,用大火燒開的沸油炸熟。北方人管它叫油糕,也有叫年糕的。

過年的時候吃它,有一種意義,就是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直到1978年的時候,我才知道風俗中的臘月二十三怎麼過。那時候我的奶奶還健在。

提前一天,奶奶和我要去鄉下的地里,採擷最粗大的那一種芝麻杆。用繩子捆好,和我一起背回家。

暮色殷紅降臨的時候,奶奶端出一盆清水洗過後。然後,跪在地磚上磕頭。隨後,小心翼翼把用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從爐膛前的牆壁上掀下來,隨手將準備了一天的芝麻杆塞入爐膛,用火柴點燃。

煙冒出了清淡的煙縷,庭院裡鞭炮聲劈劈叭叭響起。奶奶又會從家裡的箱底,翻出一張新的灶王爺畫像再小心翼翼地貼在爐膛前的牆壁上。

灶王爺像是一種木版年畫。粗粗看去不是很細膩精巧的那一種年畫,但你仔細看它很有韻味。刻工刀法粗曠,線條曲折誇張,形象抽象而又生動,會讓人反覆琢磨,反覆思量。

二十三糖瓜粘。

糖瓜其實是麻糖,這種糖不怎麼甜,但非常耐咀嚼。開始吃的時候,有濃重的苦味,長時間咀嚼味道會變得甜而厚重,這種和糖不一樣的甜味回味綿長。

天開始變黑了,奶奶會打開包麻糖的紙包,從長到幼每一個人都會分配到一塊糖。我總是極小心的塞進嘴裡,長時間得慢慢咀嚼。直到,兩腮有腫脹感,才會慢慢咽下去。

這一天的風俗習慣,是我許多年以後才弄明白的,清晨燒芝麻杆,是來年日子好像芝麻花開節節高,‚是給灶王爺助力讓他容易上天趕路。ƒ吃麻糖,是讓灶王爺嘴甜,只說這家人一年的好話,祈盼來年更豐登。

二十四掃房子。

一整天的忙碌,暮晚來臨的時候,你會隔着如水色透明的窗玻璃,看 見蒙古高原的月亮。它緩緩爬上城市的屋檐,寂靜,透出一股北方雪色的寒氣。那時,白楊樹還沒發芽。它在遼闊、蕭瑟、浩瀚的天空上更亮、更大。北風已經停止呼嘯,高積雲薄薄如霧一樣,它的光芒似乎從天穹之上向大地旋轉菊花。微紅、桔黃,淡雅而又從容舒展。

這是一年忙碌中最寂靜的時刻。仰起臉來,月光如細小的塵埃,扑打在白皙的面頰。你會在涌動的血液中感受到塵世或人間煙火的溫暖。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蒸饅頭。

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欞,爸爸已經用溫水把發酵的白面和好了。奶奶會拿出新買好的食紅,食綠等顏色。和好的白面會先放在面盆里醒一下。然後,在面案上揉成劑子。用菜刀均勻的切開。

蒸饅頭,對北方人來講,是一個非常講究的活計。

[1]

作者簡介

范曉軍,1968年8月5日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1990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