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東省高速公路命名編號S3,起點位於廣州市黃埔區107國道,終點位於深港西部通道(深圳灣口岸),全長89.14公里,是連接廣州市至深圳市的一條高速公路,是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是繼廣深高速公路之後,珠江三角洲地區又一條南北向重要的交通要道,被稱為「第二條廣深高速」。
目錄
分段
側接線
西部通道側接線(亦稱作東濱路隧道)是為保障深圳灣口岸一帶交通擠塞情況,在東濱路地底修建一條隧道,以連接口岸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全長4.48公里,大部分為下沉封閉式道路,設計車速70公里/小時,為雙向六車道,東西行各有兩條車道供往返香港的貨車使用,一條車道供客車使用。隧道於2007年7月1日隨深圳灣口岸的啟用而開通。
東濱路下沉隧道增加聯絡匝道方案
由於東濱隧道出口設計上的缺陷,東濱隧道東行方向客車通道位於東濱路東行最右側,車輛駛出隧道不足20米後,與東濱路右轉進入深圳灣口岸的的車輛交叉,兩者不得不停車等候交通信號燈。因此,只要東濱隧道內車流量加大,出口車輛就會排長隊。在2015年的勞動節假期(5月1日至3日),每天上午東濱路東行方向都會排長隊,隊伍最長時一度排至沿江高速—月亮灣大道立交上。而入口位於望海路與東三路(深圳灣口岸內部)掉頭處,比較難尋找。為此市政府正建造一對沙河西路與西部通道側接線的連接匝道,以滿足市民便捷上下沿江高速的需要。然而有關匝道早建成後因深圳地鐵13號線施工,需占用沙河西側接線項目已建成之東興隧道U型槽段及西行原有隧道隧道施工而並未開通,東行接沙河西路的匝道於2019年1月19日通車,而西行接東濱路隧道的匝道則在2020年1月21日才開通。
主線(深圳段)
廣深沿江高速深圳段自東莞深圳交界的東寶河口,終於南山區的月亮灣大道,主線長30.45公里(橋樑約占99.7%),設西鄉南、大鏟灣、西向北、福永、田園5個匝道收費站以及前海主線收費站一座,深圳段也被譽為「深圳最美高速公路」[1]。深圳段項目工程規模浩大,沿線受珠江制導線、碼頭通航、深圳機場淨高限制,沿線陸地、海灘等地形交替,難度較大。深圳段99%都是橋樑,為保證行車安全,施工方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積極展開防風、防腐的研究工作,在建設時充分考慮了船舶的撞擊,施工方在通航孔增設了輔助防撞設施及助航標誌,橋上則使用全國防撞等級最高的防撞護欄以確保行車安全;由於江邊風較大,深圳段防風設計為42m/s,相當於12級颱風,同時施工方還增設了路燈來確保夜間行車安全。
大橋混凝土用量約220萬立方米,鋼材用量約43萬多噸。橋樑建設標準高,為目前國內一次建成的、最寬的跨海橋樑,也是國內第一座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沿江(跨海)大橋,橋樑結構可以滿足100年設計基準期的耐久性要求。
主線(東莞段)
廣深沿江高速東莞段全長49.235公里,設麻涌、洪梅、沙田、威遠、虎門、長安7個匝道收費站,於威遠與虎門大橋連接,設麻涌服務區1個。在莞深交界的東寶河入海口處,設東寶河特大橋一座,設計為(120+216+120)m跨徑的雙塔四索麵矮塔稀索部分斜拉橋,採用塔墩固結、塔梁分離的三跨連續體系,橋型結構獨特,由於位於小半徑平曲線上(半徑為2000米),使該橋施工難度大,施工技術複雜。2012年8月1日上午,有着「一橋兩市」特殊身份的東寶河特大橋合龍[2],為沿江高速全線通車奠定了基礎。東江南特大橋全長940米,寬40米,主跨長256米,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全線最大的一座橋樑,也是整個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橋從2007年開工建設以來,先後完成了橋墩水下樁基、橋墩承台和橋墩主體工程建設,東江南大橋施工水域橫跨沙田轄區泗盛-坭洲渡運航線,處於繁忙東莞水道,船舶來往密度大。施工期間,東莞海事部門通過設置警戒船、發布天氣預警信息等手段,來保障工程進度和船舶航行安全。
主線(廣州段)
廣州段全長9.645公里,設黃埔、開發大道及南崗3個匝道收費站,黃埔收費站為廣深沿江高速的終點。由於BRT(快速公交)系統和地鐵13號線雙崗站相繼在匝道連接黃埔東路原設計位置附近施工,廣州段官田互通與107國道的一段長600米的連接線長期未建成,直到2018年7月24日才建成通車。
視頻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深圳最美公路」廣深沿江高速或建觀景台(圖),網易,2010-05-28
- ↑ 廣深沿江高速 東寶河特大橋8月1日已合攏,搜狐,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