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蘭克·布里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蘭克·布里奇原圖鏈接

弗蘭克·布里奇英語Frank Bridge,1879年2月26日-1941年1月10日),英國作曲家,指揮家,中提琴家。生于海濱城市布賴頓,後到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中提琴,畢業後從事演奏和指揮,布里頓是他的私人學生[1]。布里奇善於配器,所作管弦樂曲具有豐富的音響效果,而他的室內樂作品,如第三和第四弦樂四重奏則體現出十二音主義的影響。不過今天他的作品中仍然在演奏的只有一些小品,如鋼琴曲《迷迭香》,小提琴曲《無窮動》等。

簡介

1899-1903年師從斯坦福學習作曲。他很快成為一名稱職的指揮和室內樂演奏者,在幾個弦樂四重奏團內演奏小提琴中提琴[2]

1906年,他接替了因病退出約阿希姆四重奏組的中提琴手的位置,後來又加入了英國四重奏組,直到1915年。同時他還從事指揮工作,組織新建立的新交響樂團進行排練,在薩伏依劇院和柯文特花園指揮歌劇,以及和倫敦交響樂團等許多樂團一同演出。布里奇的音樂才能使他能在短時期內掌握困難的曲目,因而亨利·伍德在因故不能指揮逍遙音樂會時邀請他代替。

1923年布里奇訪美,在波士頓、克利夫蘭、底特律紐約指揮自己的作品。他同時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雖然只有布里頓一個作曲學生。晚年在國外發展,遠離英國音樂生活,這使得人們在了解他的後期作品時遇到了許多障礙。

1941年,布里奇在伊斯特本去世。在他死後他的音樂雖然偶爾還會引起興趣,但基本上被遺忘了。布里奇善於配器,所作管弦樂曲具有豐富的音響效果,而他的室內樂作品,則體現出無調性風格的影響。

視頻

Bridge - Cello sonata - Rostropovich / Dedukhin



Frank Bridge : The Sea, Suite for orchestra H. 100 (1910-1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