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恨水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縣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
1911年,張恨水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張恨水憑藉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此後,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1967年,張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張恨水 | 職業 | 作家 |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安徽潛山 |
出生地 | 江西廣信 | 主要成就 | 章回小說 |
出生日期 | 1897年5月18日 | 代表作品 |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 |
逝世日期 | 1967年2月15日 | 文學社團 | 鴛鴦蝴蝶派 |
人物簡介
自幼酷愛文學。17歲就以「恨水」的筆名投稿。第一部長篇小說《南國相思譜》,1919年連載於蕪湖《皖江報》副刊。首篇短篇小說《真假寶玉》,創作高峰期從1924年的《春明外史》起至1939年的《八十一夢》止,15年期間寫了60部章回小說,是一位多產作家。
早期作品多為鴛鴦蝴蝶派言情之作,到30年代逐漸增強了社會性,並開始寫作以抵禦外侮為主旨的抗日小說。
《金粉世家》是他早期作品中結構最嚴謹的一部。作品通過一個普通人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內閣總理的兒子金燕西的戀愛、結婚和婚變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風貌、揭露了官場貪婪和偽善,但作品缺乏深刻的社會意義,情調感傷。
1929年問世的《啼笑因緣》,當時廣泛流傳,小說將纏綿悱惻的言情和鋤強扶弱的武俠傳奇熔於一爐,揭露了橫暴的軍閥,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抗戰期間和勝利後完成《八十一夢》、《五子登科》,筆觸富有現實性,有力地諷刺了後方官紳和接收官員的腐朽生活。他的作品以語言通俗顯、描寫細膩、情節曲折見長。
他終身從事新聞工作。1919年起先後在京、津、滬、渝多家有影響的報社擔任編輯、記者或主編。1949年應邀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被聘為文化部顧問。1957年參加最高國務會議。1959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研究館館員。
生平經歷
民國時期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安徽省潛山縣嶺頭鄉黃嶺村人。生於江西廣信小官吏家庭,肄業於蒙藏邊疆墾殖學堂。後歷任《皖江報》總編輯,《世界日報》編輯,北平《世界日報》編輯,上海《立報》主筆,南京人報社社長,北平《新民報》主審兼經理,1949年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191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饒廣信稅務當職員而在上饒出生。並在上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童年就讀於舊式書館,並沉溺於《西遊記》、《東周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的寫作手法,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情節。
青年時期的張恨水成為一名報人,並開始創作。他自1914年開始使用「恨水」這一筆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到1919年為止,這時期創作的作品,如《青衫淚》、《南國相思譜》等,以描寫痴愛纏綿為內容,消遣意味濃重,均可列入鴛鴦蝴蝶派小說中。
1924年4月張恨水開始在《世界晚報·夜光》副刊上連載章回小說《春明外史》,這部長達九十萬言的作品在此後的五十七個月里,風靡北方城市,使張恨水一舉成名。
1926年,張恨水又發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但真正把張氏聲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將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啼笑因緣》,這部小說至今已有二三十個版本,在發表的當時就因各大電影公司爭先要將之拍攝為電影而幾成新聞,由它改編成的戲劇和曲藝也不在少數,而因《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個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戲的人也知道梅蘭芳一樣。
1934年,張恨水到陝西和甘肅一行,目睹陝甘人非人類的艱苦生活,而大受震動,其後寫作風格發生重大變化,士大夫作風漸漸減少,開始描寫民間疾苦(如小說《燕歸來》)。抗戰爆發後,他將很大精力放在寫作抗戰小說中,其中最受後人重視的是長篇小說《八十一夢》和《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抗戰勝利後,他的一些作品致力於揭露國統區的黑暗統治,創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說,但均未產生重大影響。
解放後
新中國成立後,儘管政府對張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費用,但他畢竟是在病中,無法寫作,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而家裡人口又多,開支還是很大的。他便賣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換了磚塔胡同43號的一處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號)。這個院子不大,但還算規整。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兼飯廳,西屋是臥室,東屋是張恨水的書房兼臥室。院裡還有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是家裡其他人住的地方。張恨水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他又恢復了寫作,
陸續發表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
1966年,「文革」爆發,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紅衛兵也曾闖進過這個院子。張恨水從書櫃裡拿出文史館的聘書,很認真地告訴紅衛兵,是周總理讓他到文史館去的,紅衛兵居然信了他的話,退了出去。
然而他的書實在太多,難免有屬於「四舊」的東西,為了免得招災惹禍,本想挑些破書燒了,也算作個樣子。但是挑來揀去,哪一本也捨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張恨水說怕潮;塞進米缸里,他又怕髒。搞得筋疲力盡,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最後,終於決定,還是放回書櫃裡,在玻璃櫃門上糊上白紙,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後來並沒有人來抄家。
1967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七,早晨,張恨水正準備下床時,突然仰身倒下,告別了這個他曾無數次描繪過的冷暖人間,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恨水無疑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萬言,中長篇小說達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稱著作等身。而建國後所修現代文學史對他的評價,也因他後期參與抗戰文學的創作而遠在其他民國舊派小說家之上。
張恨水現象
「張恨水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期作為一個悖論而存在着,一方面是學術界對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則是籠罩在他身前事後的諸多謎團,對此缺乏較為系統的介紹——一種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料考證。對於前者,我們的專家學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對於後者,則涉及到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甄別,而此項工作對於張恨水研究來說卻顯得尤為重要,是一項艱難的基礎性工作。
主要作品
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已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並拍攝發行)、《八十一夢》、《白蛇傳》(已改編為電視劇本並錄製播出)、《啼笑姻緣》(已改編為同名電視劇)、《秋江》、《孔雀東南飛》(已改編為電視劇本並錄製發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陳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太平花》、《燕歸來》、《夜深沉》(已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北雁南飛》、《歡喜冤家》、《滿江紅》(已改編為電視劇紅粉世家)、《水滸新傳》、《斯人記》、《落霞孤鶩》、《丹鳳街》、《傲霜花》、《偶像》、《紙醉金迷》(已改編為同名電視劇)、《美人恩》、《楊柳青青》、《大江東去》、《現代青年》(已改編成電視劇夢幻天堂)、《秦淮世家》、《藝術之宮》等。
20~30年代初所寫的言情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通過戀愛悲劇反映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後者更是風靡一時,它將言情內容與傳奇成分讀為一體,在傳統章回體式中融入西洋小說技法,吸引了各個層次的廣大讀者。
「九·一八」事變後所寫的以抗戰為題材的「國難小說」,如收在《彎弓集》內的短篇小說,意在「鼓勵民氣」(《彎弓集·序》)。中篇小說《巷戰之夜》,則直接描寫天津愛國軍民反抗侵略、浴血奮戰,藝術視野趨於開闊,格調趨於豪放。
寫於抗戰時期和抗戰勝利後的長篇小說《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國民黨腐敗統治的社會諷刺小說,巧於構思,富於想象,諷喻辛辣,現實主義成分明顯增強。此外,長篇小說《落霞孤鶩》、《銀漢雙星》、《滿江紅》、《夜深沉》、《蜀道難》、《水滸新傳》、《大江東去》、《石頭城外》、《熱血之花》、《紙醉金迷》、《魍魎世界》等都是有影響的作品。
《熱血之花》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抗日小說。
《大江東去》是第一部描寫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的中國作品。
《虎賁萬歲》是第一部直接描寫國民黨正面戰場著名戰役——常德保衛戰的長篇小說,中國軍隊「以一敵八」,浴血巷戰,乃至全軍犧牲,驚天地、泣鬼神!此外還有《仇敵夫妻》等。
《八十一夢》、《巴山夜雨》則是張恨水先生抗戰勝利後「痛定思痛」之作,享譽海內外……
著作列表
《傲霜花》
《巴山夜雨》,長篇小說。
《八十一夢》,長篇小說,於1939年12月開始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因政治壓迫而未能寫完。
《白蛇傳》,寫於1954年。
《北雁南飛》
《別有天地》
《衝鋒》,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春明外史》,長篇小說,於1924年連載於《世界晚報》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長篇小說,寫於1928年。
《大江東去》,長篇小說。
《丹鳳街》,長篇小說。
《瘋狂》,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鳳求凰》,長篇小說。
《風雪之夜》
《巷戰之夜》,中篇小說。
《鼓角聲中》,1936年連載於南京《南京人報》副刊《南華經》。
《虎賁萬歲》,軍事小說。
《歡喜冤家》,長篇小說。
《記者外傳》,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長篇小說,1957年10月26日開始在上海《新聞報》上連載。
《剪愁集》
《劍膽琴心》,寫於1928年。
《交際明星》,中篇小說,1926年連載於《世界日報》副刊。
《金粉世家》,長篇小說,1927年2月開始於《世界日報》副刊上連載,歷時5年,約百萬言。
《京城幻影錄》
《荊棘山河》,中篇小說,1926年連載於《世界日報》副刊。
《錦片前程》,寫於1932年。
《舊新娘》,文言短篇小說,寫於1913年。
《孔雀東南飛》,長篇小說,寫於1954年。
《兩都賦》,散文集。
《梁山伯與祝英台》,長篇小說,於1953年8月開始動筆,1954年1月1日開始於香港《大公報》連載。
《綠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鶩》,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滿城風雨》
《滿江紅》,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梅花劫》,白話短篇小說,寫於1913年。
《美人恩》,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國相思譜》,長篇小說,1919年開始連載。純粹以言情為主,鴛鴦蝴蝶派小說。
《南遊雜感》,中篇遊記,寫於1955年,發表於香港《大公報》。
《牛馬走》,長篇小說,1941年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後來出單行本時,易名為《魍魎世界》。
《偶像》
《平滬通車》
《潛山血》,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秦淮世家》,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青春之花》,寫於1928年。
《青衫淚》,長篇白話小說,寫於1913年冬。純粹以言情為主,鴛鴦蝴蝶派小說。
《秋江》,寫於1954年。
《熱血之花》,長篇小說。
《如此江山》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談》,雜文集,收錄一千餘篇。
《石頭城外》,長篇小說。
《蜀道難》,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水滸別傳》,寫於1932年。
《水滸人物論贊》,古典文學論集。
《水滸新傳》,長篇小說,1940年2月開始於上海《新聞報》上連載。
《斯人記》
《似水流年》,長篇小說。
《歲寒三友》,未完,寫於1947年。
《太平花》,長篇小說,寫於1931年,因東三省淪陷而添入抗戰內容。
《桃花港》,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天河配》
《天明寨》
《天上人間》,寫於1928年。
《啼笑姻緣》,長篇小說,1930年開始於上海《新聞報》副刊連載。
《啼笑因緣續集》,長篇小說,寫於1933年。
《彎弓集》,短篇小說集。
《皖江潮》,長篇小說,1921年連載於蕪湖《皖江日報》。
《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長篇小說,1941年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後來出單行本時,易名為《魍魎世界》。
《未婚夫》,寫於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說,寫於1916年。
《我的生活與創作》,長篇自傳,應中央文史館之約寫於1963年。
《我的小說過程》,自傳,1931年1月開始於《上海畫報》連載。
《霧中花》,寫於1947年。
《五子登科》,長篇小說,1947年8月17日於《新民報》上連載。
《西北行》,遊記,寫於1956年。
《現代青年》
《小說迷魂游地府記》,1919年連載於上海《民國日報》。
《小西天》,長篇小說,寫於1934年。
《寫作生涯回憶》,自傳,1949年1月1日開始於北平《新民報》連載。
《燕歸來》,長篇小說,寫於1934年。
《楊柳青青》
《夜深沉》,長篇小說。
《一路福星》,未完,寫於1947年。
《藝術之宮》,長篇小說,1935年連載於上海《立報》副刊《花果山》。
《銀漢雙星》,長篇小說。
《游擊隊》,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雨淋鈴》,未完,寫於1947年。
《玉枝交》
《戰地斜陽》,短篇小說,1929年發表。
《斬鬼新傳》
《趙玉玲本紀》
《真假寶玉》,1919年連載於上海《民國日報》。
《征途》,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紙醉金迷》,長篇小說。
《中原豪俠傳》,1936年連載於南京《南京人報》副刊《南華經》。
《紫玉成煙》,中篇小說,寫於1916年。
《最後關頭》
影視作品
1931年上映的電影《銀漢雙星》,影星金焰和紫羅蘭出演,由《春明外史》改編而來,廣受關注。
1974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改編啼笑姻緣拍攝同名劇集。
1980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連續劇集京華春夢是改編自金粉世家。
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再度開拍啼笑姻緣。
2003年40集電視連續劇《金粉世家》再次登上央視熒屏,以平均7.68%的收視率成為兩年間中央8套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2004年上映了38集電視連續劇《啼笑姻緣》
2006年上映了30集電視連續劇《夜深沉》。
2008年上映了42集電視連續劇《紙醉金迷》。
感情生活
綜述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母親包辦的婚姻。這是在蒙藏墾殖學校解散後。當時張恨水並不願結婚,他的學業未就,從小立下干一番事業的志願連一點影子都未見着,他不願過早地成家。何況,他摯愛的才子佳人小說早已在他心中造就了一個幻影,他憧憬着郎才女貌的美妙生活,希望能找到一個才貌雙全,溫柔賢慧,富於生活情趣,能夠理解他的終生伴侶。正因為有着這個念頭,他對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着一種本能的恐懼。
洞房變臉
秀姑娘變大花臉
母親最大願望,就是把兒女們一個個撫養成人,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這樣才能對得起死去的丈夫。心遠是長子,已經十九歲了,按照當地早婚的風俗,早已過了娶妻的年齡。所以當心遠在蘇州蒙藏墾殖學校讀書期間,母親就為他聘定了媳婦。新娘姓徐名文淑,也是潛山人,家住源潭鄉徐家牌樓,祖上是官宦人家,現在破落了,父親教私塾。
母親知道張恨水心高氣傲,從小愛看才子佳人小說,對女子的外貌要求很高,特意拉着張恨水坐了獨輪小推車,來到徐家牌樓相親。他們坐在戲台下,媒人指着坐在遠處的幾個姑娘中的一個,張家看到的是一個外貌清秀端莊的姑娘,張恨水也就認同了這門親事。
成親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嗩吶齊奏,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客人們大聲喝彩道賀,張家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這氣氛在花轎進門時達到了高潮。
新郎新娘拜完了天地,新娘子入了洞房,張恨水用秤桿挑開新娘子的紅蓋頭,一下子傻了,面前坐着的女人門牙露出唇外,嘴巴怎麼也合不攏,一張粉臉因為哭哭啼啼,早已被淚水沖成一道道小溝,黃一道,白一道,成了一張大花臉。頭上是紅頭繩纏得緊緊的,高高翹着的粑粑頭,下面是一雙裹過又放開的小腳,真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丑姑娘,距離心遠心目中的佳人形象,不啻十萬八千里。
掉包計毀了愛情
原來當初相親的時候,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可是定親定的卻是醜陋的大姑娘,徐家用了卑劣的掉包計。張恨水一下子受到極大的打擊,他咽不下這口氣,溜出門外。
客人們紛紛出門四處尋找新郎官,總算在村外峽嘴子西邊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張恨水,在親友客人們的軟硬兼施下,張恨水只好又回到了洞房。
張恨水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母親作主包辦的婚姻使他處在極為尷尬的境地,他渴望自由戀愛,不願締結這沒有愛情的婚姻,但是他又深知孝為人之根本,孝敬母親是他的職責。他不願傷母親的心,承擔不孝的罪名。他沉溺在進退兩難之中了。
妻子發憤圖訴訟
張恨水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這與他的理想距離太遠了。他遭此打擊,實在不願意再待在家裡,過了幾天,就以到南昌求學為名,離開了家中。
張恨水與徐文淑沒有愛情,徐文淑雖然有一個教私墊的爸爸,卻不識字,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子,結婚之後,因為得不到張恨水的愛憐,發誓讀書識字,想當訴訟師告張恨水。後來能讀會寫,能夠看懂最淺的佛經。徐文淑孝敬婆婆,為人寬厚,婆婆也比較喜歡她,張恨水一直供養着她。後來還曾經和她生過兩個小孩,很可惜,這兩個孩子後來都不幸夭折了。
張恨水最早創作的長篇小說名為《南國相思譜》,曾在蕪湖的報紙上連載,這部小說已經散佚,從題目分析,是一部言情小說。張恨水成為一個言情小說作家不是偶然的,這與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得不到滿足無疑有着重要關係,他需要通過描寫愛情來宣洩自己的情感。
美滿家庭
作為漂在北京的一名文人,張恨水時時感受到孤獨,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他來到北平一所專門收養流浪女子的平民習藝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當時感情有一點空白狀態,他就通過這個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憐愛之心表達出來」
第二次婚姻雖然給了張恨水一個完整的家,但是並沒有讓他完全安分下來,秋霞原來不認字,張恨水教她認字,一點一點地教會之後,胡秋霞後來已經能夠看報了。胡秋霞晚年的時候,自己說,我那個時候貪玩,不努力,我假如當初努力一點的話,我的文化水平會更好。胡秋霞這個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樸老實,心直口快,從來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張恨水的親近。
張恨水自己後來,自己出錢,用他的稿費創辦一個報紙,叫《南京人報》,是他在南京的時候創辦的,他自己創辦。中國作家用自己的稿費創辦自己的報紙,恐怕他是第一人。那麼這個時候,胡秋霞是家裡最支持的一個,她貢獻出自己大量的首飾和私房錢,為辦報提供資金,表現出她的深明大義。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張恨水相差太遠,她不了解張恨水的思想,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共同語言,精神上的裂痕無法彌補,所以張恨水還是感到孤獨,他還在等待愛情的降臨。
琴瑟雙音
1931年,著名小說家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單行本出版發行,引起轟動,但更讓36歲的張恨水興奮的是,就在這時,他真正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紅顏知己。 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時候,在北京一次遊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雲。
周淑雲出身是一個破落官僚的家庭,父親早死,家裡負擔比較重,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愛唱京戲,聰明伶俐,張恨水也非常喜歡京戲。張恨水剛到北京的時候,第一次拿了工資還了債,付了房飯費之後,只剩下一塊錢,就這一塊錢,還有一個月,但是張恨水看到一個戲園子貼着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三個人聯袂演出,票價最低是一塊,馬上就把這一塊錢買了戲票,到戲園裡去看戲了。可見他對京戲的熱愛。那么正好,就是說他跟周淑雲,雖然他比她大十幾歲,但是他們兩個人談京戲,談小說,很有共同語言,那麼周淑雲也愛上了他。那麼這樣,周淑雲願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雲結婚了。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國風》當中的《周南》、 《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周淑雲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張恨水找到了他的愛情。周南會唱歌,尤其會唱京劇,張恨水會拉京胡,那麼張恨水拉着京胡為她伴奏。周南善於交際,可以陪丈夫去拜訪朋友,接待賓客,他深得婆婆的喜愛。儘管小姑子的年齡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後來還學會寫舊體詩,所以張恨水原來的理想「紅袖添香夜讀書」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
抗戰的時候,抗戰初期,周南不避艱險,帶着兩個兒子來到重慶,與張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抗戰時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個人成就
評價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近4000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是當時最多產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
賦予章回體新生命
1924年,張恨水因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更將其聲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成功對舊章回小說進行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茅盾贊曰:「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老舍則稱他「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紀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報紙同時連載張恨水的數篇長篇小說。其小說懸念叢生,人物命運跌宕起伏。每天下午兩三點,就有很多讀者在報館門前排隊,欲先睹為快。小說中一女主人公積勞成疾,命在旦夕,讀者來信竟如雪片般飛涌報館,異口同聲地為其請命。
創作才能
張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緣》,再版二十多次,先後六次拍成電影,創下了一個記錄。還有不法書商盜用張恨水的名字,攢出了一百多部偽書,在市面上銷售,倒也賣得不錯。
1928年是張恨水寫作最忙的時期。這一年,他竟同時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6部長篇小說在不同的報刊上連載,6部小說的人物、情節、進程各不相同,如此超群出眾的寫作才能,確非常人所能想象。
其時,文友中風傳:每天晚上九點,報館來索稿的編輯便排隊等在張家門口,張恨水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將桌上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將,右手寫,照樣按時交稿。
讀者分布廣
他的讀者上有鴻儒,下至白丁。被尊為「教授之教授」的大學者陳寅恪也是張恨水的粉絲。早在西南聯大之時,陳寅恪身染重疾,雙目失明,他請好友吳宓去學校圖書館,借來張恨水的小說《水滸新傳》,每日讀給他聽,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魯迅的母親是張恨水的「小說迷」,魯迅是個孝子,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是一定要買回去送給老母親看的。劉繼興查閱《魯迅全集》,其中直接提到張恨水的地方只有一處,是1934年在上海時寫給母親的一封信:「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
張恨水曾自比「推磨的驢子」,「除了生病或旅行,沒有工作,比不吃飯都難受」。在張恨水的女兒張政的記憶中,父親「大約每日九點鐘開始寫作,直到下午六七點鐘,才放下筆吃晚飯,飯後稍事休息,然後寫到夜裡十二點鐘,日復一日。」「父親的寫作很辛苦,在書桌前,他俯伏了一生。」
張恨水「稿德」之佳,在報館編輯中也有公論。向他約稿,幾乎有求必應,也從不拖稿,《金粉世家》連載五年零四個月,只是因為女兒患猩紅熱夭亡,過於悲痛,停登過一天。而二十四小時之後,又將後稿補上。
當時,高官政要紛紛以結交張恨水為榮。蔣介石、宋美齡前往看望,張恨水客氣接待,卻讓傭人送其出門;張學良派副官赴京,邀張做文化顧問,掛個虛職,月薪100大洋,張恨水卻以「君子不黨」婉拒。這個帶着皖南口音的「鄉下人」,一生未入任何黨派,也不任公職,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的人生守則,姿態低到極致。他曾自言道:「寫字就是營生罷了,如同擺攤之類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實在如斯。」
他引以為榮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費換來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隻筆,日子倒過得不錯」。宅院裡有他親手種的棗樹,槐樹,櫻桃樹,桑樹,丁香,「隔着大玻璃,觀賞着院子裡的雪和月,真夠人玩味」。
小說發行量大
張恨水的小說發行量之大,可謂空前絕後,當今的暢銷書作家們根本無法和其相比,只能望洋興嘆。僅他的《啼笑因緣》,至少出過二十餘版。這還僅僅是指正式出版的數量。如今書籍市場上最流行、也最讓人頭痛的「盜版」問題,並非現代人的發明,在張恨水的那個時代就早已存在了。
在抗戰時期,僅在淪陷區便出現過一百多種冒名「張恨水」的偽書。有這樣一件趣事,1956年,張恨水列席全國政協二屆二次全會,茅盾把他介紹給毛澤東主席,毛主席說:「還記得,還記得。」茅盾說:「《××》那本書就是他寫的。」張恨水連忙更正:「那是偽書,我寫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由此可見冒名「張恨水」的偽書泛濫到了什麼程度,竟連茅盾也真假難辨。
有人非議其小說儘是「風花雪月,鴛鴦蝴蝶」,他從不辯駁。有友人當面問起,他只是溫和地反問:「鴛鴦與蝴蝶……和人的關係、感情都處得不壞,幾曾見過人要撲殺鴛鴦蝴蝶?又聽說過鴛鴦蝴蝶傷害了人?」1948年底,正值新舊政權交替之時,張恨水突患中風,喪失寫作能力。隨後,經周恩來特批,聘請其為文化部顧問,按月發給600斤大米。1954年,張恨水病情剛好轉,便辭去職務,又專事寫作,以此謀生。
女兒張政回憶說,此時的張恨水,已經是步履蹣跚,口齒不清,「爸爸伏案而作,夜深人靜,只有窗前一叢茅竹的影子,和他默默相對」。
199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張恨水與中國通俗文學研討會」給予張恨水先生很高的評價:「他的一系列最優秀的作品,熱誠關心並積極再現社會現實,不僅繼承了章回小說的特點,同時吸取了西方小說的某些技巧,使傳統形式與現代內容相適當,章回體與新文學相融合。張恨水的小說雖通俗,卻追求詞章筆法的典雅,雅俗共賞,大大提高了中國通俗文學的水平。」
文學史地位
茅盾說:「在近三十年來,運用 『章回體』而能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界的 地位。在現代文學史上有「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諸多稱謂的張恨水是不是「引雅入俗」第一人?對張恨水該做何評價?
孔慶東:《啼笑因緣》的愛情三模式,二十世紀我國產生了很多名家名作,但是最轟動的一部作品,它不是魯迅的《阿Q正傳》不是茅盾的《子夜》,不是曹禺的《雷雨》,不是郭沫若的《女神蔡文姬》,而是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為什麼這部小說有這麼大的轟動?
在《啼笑因緣》里,張恨水締造了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引起那麼大的轟動,是與這一男三女所擔負的文化含量有關的。
張中良:張恨水小說的社會風俗畫電視連續劇《金粉世家》的播出,再度掀起了人們關注張恨水小說的熱潮,之後的《啼笑因緣》、《紅粉世家》更使很多讀者對張恨水小說產生了濃厚興趣。張恨水用犀利的筆鋒畫就了20世紀上半葉在門第、權力與金錢交織下的社會生活,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這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情態。有達官貴人的腐敗、奢華,有窮苦大眾的窘迫和情趣。
袁進:與「三」結緣的張恨水 、「三多」作家張恨水:首先,張恨水作品的數量多,他一生寫了近三千萬字;其次,他的作品發行多,就《啼笑因緣》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26版;第三,張恨水的小說同時創作的數量多。張恨水在鼎盛時期,他要同時創作六、七部小說。事實上,張恨水的小說不僅能夠打動普通老百姓,而且能夠感動高層次的讀者,做到真正地雅俗共賞。
徐德明:《金粉世家》與家族小說《金粉世家》里的金府是一個繁大家族,雖然沒有《紅樓夢》里賈府的三代同堂,但也不遜於它。家中的重要成員金銓是國務總理,這個身份足以支撐這個大家族繁衍發展。而與《紅樓夢》里賈府不同的是,這個家族裡沒有《紅樓夢》里的封建意識,多得更是一些先進的思想。這也是身處新舊之間的張恨水他筆下營造的家族小說。
參考資料: 1. 張恨水 (1895.5.18—1967.2.15) . 中國作家網 .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