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明瑞 |
張明瑞,1933年出生,廣東汕頭人,教授,世界人工細胞之父 [1],兩次獲「諾貝爾獎」風向提名[2],加拿大皇家醫學院、皇家學會院士[3],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4]、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5]。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外文名----Thomas Chang
民 族 ---- 漢族
出生日期----1933年
出生地點----廣東汕頭
國 籍 ---- 加拿大
職 業 ---- 科學家、醫學家
主要成就----世界人工細胞之父,最傑出的麥吉爾人,加拿大皇家醫學院、皇家學會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兩度「諾貝爾獎」風向提名
畢業院校----麥吉爾大學
語 種 ---- 英語,潮州話
個人簡介
本着這個信念,張明瑞教授像年輕時一樣,不為經費等困難所嚇倒,經過千方百計,後來爭取到加拿大醫學研究機構和魁北克醫學研究部的大力支持。直到今天,張明瑞教授依然享有政府的特別基金,使他能夠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科學研究之上。
有人認為張教授太過書生氣,也有人認為張教授有點 傻 ,可他自己卻並不覺得吃虧。
我是一名醫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病人着想。如果為了賺錢,我當初就不會選擇醫生這條道路,去繼承家產好了。
張教授樂呵呵地繼續說道: 何況對我來講,就像有人喜歡在地下室把所有的時間都消耗在某個業餘愛好上一樣,搞研究,是我的終身愛好,我只不過比別人更加幸運,還可以拿到薪水而已。
這就是張明瑞教授的人生態度,一個真正科學家的價值取向。
張明瑞教授在一次科學刊物的採訪中曾宣稱: I m a red cell man(我是個紅血細胞人) 。
這皆因張教授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終有一天,人類可以不再為匹配血型而煩惱;不再為血源短缺而緊張;不再為輸血的安全性而擔憂;不再為血庫血漿的有效期而驚慌。
人物生平
Thomas Chang,張明瑞教授,世界公認的 人工細胞之父 和 生物科學元老 ,作為為人類醫學貢獻了全部心血的醫務人員,他曾榮獲加拿大勳章;他歷任國際人工細胞大會榮譽主席,國際人工血液大會榮譽主席, 中國南開大學榮譽教授, 中國協和醫學院榮譽教授, 中國汕頭大學客座教授, 美國哈佛醫學院人工血液研究顧問, 加拿大蒙特利爾中華醫院榮譽醫生
自1978年至今,張明瑞教授經常回國講學,無論是中國科學院,還是他家鄉的汕頭大學,作為一個如今中文寫作已不流利,但仍會說潮汕話、粵語和國語的老者,一席話讓人為之動容: 請讓潮汕鄉親們知道,我
很高興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汕頭人,因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汕頭人勤勞、堅毅、不妥協、自強自立,不管在哪裡都能紮根發展。
只要家鄉有需要,我非常願意為汕頭竭盡全力,做出我的貢獻。
1933年,張明瑞出生在汕頭。年少時,張明瑞就住在共和市場後面的小巷子,張老說, 每個周末全家一起去中山公園是我兒時最快樂的事情 。
當年的中山公園,還是自由女神像的中山公園
張老的家庭重教重商、誠善富足,他的祖父很小就被自己當牧師的父親送去西方半工半讀,學成回國後做起抽紗生意,非常成功,逐步建立起汕頭最大的家族工業。
他的父親畢業於廈門大學,繼續光大家業,對長子張明瑞也寄予了相同的厚望。
張明瑞的外公是醫生,給窮人看病常不收錢,對他的影響很大。漸漸地,當醫生治病救人,成了少年張明瑞心中最大的願望。
張老自幼淡泊功名財富,他最大的興趣是動腦筋 瞎 琢磨。例如當年,聽到人們議論飛機漸多漸大,機場將不夠使用,小小的他思索片刻,張口說到:如果給飛機後部裝上着陸自開的降落傘,就不用那麼大的機場了。
在汕頭小學畢業後,張明瑞已認識到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在西方,為了學習英語,同時不忘中文,他13歲隻身去香港讀初中和高中( 拔萃男書院,孫中山為校友,田北辰、林子祥等均畢業於該校);22歲又遠渡重洋,來到著名學府麥吉爾大學醫學系攻讀。
張明瑞 |
主要成就
2011年,作為 加拿大哈佛 、世界頂尖醫科大學之一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在全球範圍內發起投票,推舉該校190年歷史上 最傑出的麥吉爾人 ,張明瑞張老以壓倒性分數獲勝。
他所擊敗的對手包括著名物理學家歐內斯特 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等諾貝爾獎得主、兩位加拿大總理、三名宇航員、九名奧斯卡獎獲得者等傑出校友。
但回憶起往事,張明瑞說: 我的父親很愛國,母親很善良。四十年代末很多商人離開大陸,可是我父親卻堅持留下,他說,要是有錢人都走了,中國怎麼辦?由於父母一向善待工人,所以政局動盪時,總是工人們出來保護我父母和工廠。
可以說,天生的聰慧勤奮,良好的家庭背景,為張明瑞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血源緊張,艾滋病泛濫的今天,人們對人工血、血液替代品和血液淨化技術的需求與關注空前高漲,相關產業在全世界蓬勃興起。可是除了行內,有多少人知道究竟是誰,開創了這造福於人類的千秋功業? 1956年,還是麥吉爾大學留學本科生的張明瑞再一次突發奇想:既然人體官(當時有了人工腎)可以製造,那麼作為器官最小單位的細胞也應該可以造的出來;若是有了人造細胞,那在醫學上的開拓前景該是多麼巨大。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我的教授和朋友,可是他們愣愣地看着我,問我是不是精神出了毛病。我又去化學系找老師想搞試驗,老師說我是異想天開,肯定搞不出來,根本不予理睬。
張教授微笑地回憶說:我從小就願意嘗試新的東西,而且我總記得父母的教訓,一旦做什麼事情,就要努力到底。所以我買了一些化學試劑,用香水瓶、塑料袋等日常用品做器具,在自己的睡房搞起了試驗。
從此,他的室友們就不得不容忍這個叫做Thomas Chang的同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廢寢忘食製造出來的嗆人異味了。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血紅細胞就是這樣在23歲的華裔青年張明瑞的手上,在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一間四人合住的學生宿舍里誕生了!
這是麥吉爾大學的光榮,也是人類醫學科學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人們在今天管它叫生物科學,管它叫納米技術,可是在當時,這一切都太新奇了,新奇得讓人匪夷所思。
誰會相信一般看不見、摸不着的細胞能夠人為製造?誰會相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伙子在睡房裡以非專業的手段弄出來的東西能是什麼科學?所以張明瑞的研究報告只能當作他的本科論文,而校方為聲譽保險起見,未敢對外聲張。
幾個寒暑過去,張明瑞1957年本科畢業,1961年獲醫學博士頭銜,到了1964年他做生理學博士的時候,他在8年前就孕育出的人工細胞理論才最終在國際最高科學刊物 Science 上亮相,震驚了世界。 1971年,一個病人吃下了能讓她死去三回的安眠藥,張明瑞教授利用人造細胞的相關技術,只花了兩個小時就將她救活了。
幾家大公司知道後,找到張明瑞,意欲買斷他的技術或跟他合夥賺錢,遭到張教授拒絕。為了能更快地使更多的病人獲救,他像以往一樣,將這一技術在第一時間在傳播最廣的科學雜誌上和盤托出。於是,這見效快、實用性強的治療手段在全世界遍地開花,許多人、許多機構因製造這種儀器而發財致富。
1996年,在一次有數百人參加的國際會議上,一位科學家深有感觸地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環顧四周,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對Dr. Thomas Chang有所虧欠。
80年代,艾滋病的傳播和血液污染引起張教授的深切關注,在西方國家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他已將研究重點聚焦於人工血液。
個人生活
張明瑞教授是個一生都與 Artificial 打交道的人,可是有誰能懷疑這樣的結論:張明瑞教授的一生是最真實的人生,最純粹的人生!
數據所長評:諾獎重要嗎?從某種意義上說,針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很重要。是對國家科技,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的嘉許,是發展中國家看齊發達國家的可視標杆。但對於許多立志於科學的大師而言,諾不諾獎並不是活着的唯一價值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價值觀。為獲獎而做科研,本末倒置。
本文的整理並不為了鼓吹汕頭人也有機會獲得諾獎 這一風潮,所長在整理包括《致敬潮籍院士,他們用科技影響中國》在內的相關資料, 幾乎所有潮汕籍的科學院士,都指向童年時汕頭崇文重商 的風氣,也從張老的故事我們知道,父母雖從商,但儒商之風,殷實家境,平和的社會氛圍,才是培養子女成才之道。
城市亦然,雖然過去幾年,三市經濟上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東西沒出來,值得人們用心深耕、維護的東西沒出來,乃至社會價值觀,或許這才是可悲之處,若如此,潮汕人很難期望在新的一代中誕生諾獎得主,乃至院士。
參考來源
- ↑ 汕籍科學家張明瑞:「世界人工細胞之父」 ,百度文庫
- ↑ 世界「人工細胞之父」的科學家精神 ,百科, 2019-12-30
- ↑ 潮汕名人有哪些(潮汕名人錄) ,昌遼百科網, 2022-12-09
- ↑ 這位潮籍加拿大華人「世界人造細胞之父」張明瑞獲僑學界「華裔之光」表彰 ,搜狐, 2019-10-16
- ↑ 世界人工細胞之父」張明瑞:創新思維 從小培養 ,騰訊, 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