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彌城鎮位於彌渡縣中部,國道214線旁,交通便利,素有「十嶮沃壤,南詔咽喉」之譽,是彌渡縣政治、經濟、文 化的中心。現有面積174.6平方公里。[1]
中文名稱: 彌城鎮
外文名稱: Miche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彌渡縣
下轄地區: 城南、城北區、城東、城西4個社區與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建設路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5699
地理位置: 彌渡縣中部
面 積: 174.6平方公里
人 口: 8.4萬
方 言: 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L
概況
彌城鎮位於彌渡縣北部。縣政府駐地。面積174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2006年)。轄城南、城北區、城東、城西4個社區,雙海、張遷、龍泉、新城、龍華、蔡莊、谷芹、高坪、石甲、紅星、山高、長坡、新莊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建設路。海勐公路過境。唐代建立的「南詔鐵柱」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城東文筆山回龍塔屬縣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1950年為一區,1958年為彌城公社,1961年為彌城鎮公社、太花公社,1963年改彌城鎮、太花區。1970年太花區復改公社,1984年復設區,1988年置鄉。1997年,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城東、城西、城南、城北4個行政村;面積169.8平方千米,人口5.8萬,轄張遷、雙海、龍泉、新莊、紅星、山高、長坡、石甲、高坪、蔡莊、新城、谷芹、龍華13個行政村,鄉府駐太和街。2005年,撤銷太花鄉,併入彌城鎮管轄,鎮政府駐原彌城鎮政府駐地。
區域概況
彌城鎮位於彌渡壩子中部,為彌渡縣城所在地,1950年設鎮,是彌渡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14國道貫穿全境,距大理市59公里,距昆明361公里,距南澗縣45公里,距祥雲25公里,距巍山47公里。地處東經100°19′—100°47′,北緯24°47′—25°32′之間,北部與本縣新街鎮接壤,南部與本縣寅街鎮相鄰。轄張遷、雙海、龍泉、谷芹、新城、龍華、蔡莊、長坡、山高、新莊、紅星、高坪、石甲13個村委會及城東、城西、城南、城北4個社區居委會,全鎮總面積174.6平方公里,耕地38144畝,總人口84349人,是彌渡縣人口最多的鄉鎮。
彌城鎮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國道214線和祥臨公路貫穿全境。旅遊景點有天生橋、王母閣、諸天寺、南詔鐵柱廟、新莊梨園、白總旗溫泉等。 主要特色產品有紅粬米、香酥梨、脫毒洋芋、松茸等。
地理氣候
彌城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氣候溫和,光照充裕,空氣濕潤,沒有明顯四季之分,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無霜期為240天左右。鎮內主要河流是毗雄河、安景河,主要山峰海拔2679米。
人口民族
現有國土面積174.6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委會,118個自然村,213個生產合作組。2005年末有23807戶人;人口83783人;其中農業人口68095人,非農15688人;少數民族人口5233人。男:42694人,女:41089人,男女比率1.039∶1。
農業發展
2005年末耕地面積38144畝;農作物播種面積91840畝,其中:蔬菜34698畝;糧食46699畝;經濟作物8520畝;糧食單產526公斤,糧食總產量24574噸。烤煙2339畝。大牲畜存欄9793頭,豬存欄46591頭,完成肉類總產量6490噸;牛奶產量3402噸;禽蛋產量191噸。
經濟發展
彌城鎮彌城鎮實有勞動力人數43865人,其中從事第二產業勞動力人數3889人,從事第三產業勞動力人數7561人。農村 勞動力數量41370人,外出轉移勞動力人數6929人。
2005年末完成財政收入1239萬元;經濟總收入9889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8190萬元;第二產業15362萬元;第三產業65344萬元;產業比率為:18.4∶15.5∶66.1。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39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8300萬元,鄉鎮企業3039個,從業人員11310人;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80706萬元。
2006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2869萬元,比2005年的28783萬元增6.95。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完成21379萬元,比2005年的18300萬元增16.82%;第二產業完成17480萬元,比2005年的15311萬元增14.17%;第三產業完成24010萬元,比2005年的25172萬元減4.62%。2006年第一、二、三產業比重為34:27.8:38.2。農村經濟總收入796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79元。
視頻
彌渡縣彌城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