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歸老橋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鞏文化園(南大門牌坊)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歸老橋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武陵柳侯,圖其青陵之居,屬予而敘以書。曰:西北有湖,屬於陽山者,白馬湖也。陽山之西南有田,屬於湖上者,吾之先人青陵之田也。吾築樓於是而將老焉。青陵之西二百步,有泉出於兩崖之間,而東注入湖者,曰採菱之間。吾築橋於上,而為屋以復之。武陵之往來有事於吾廬者,與吾異日得老而歸,皆出於此也,故題之曰:歸老之橋。惟吾先人遺吾此土者,宅有桑麻,田有粳余,而渚有蒲蓮,弋於高而追鳧雁之下上,緡於深而逐鯰鮪之潛泳。吾所以衣食其力而無愧於心也。息有喬木之繁蔭,藉有豐草之幽香。登山而淩雲,覽天地之奇變;弄泉而乘月,遺氛埃之溷濁。此吾所以處其怠倦而樂於自遂也。吾少而安焉,及壯則從事於四方,累乎萬物之自外至者,未嘗不思休於此也。今又獲位於朝,而榮於寵祿,以為遊觀於此,而吾將亦老矣,得無志於歸哉?又曰:世之老於官者,或不樂於歸,幸而有樂之者,或無以為歸。今吾有,是以成吾樂也。其為吾記之,使吾後之人,有考以承吾志也。余以謂先王之養老者備矣,士大夫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煩以政」,蓋尊之也。而士亦皆明於進退之節,無戀祿之人,可謂兩得之也。後世養老之具既不備,士大夫之老於位者或擯而去之也,然士猶有冒而不知止者,可謂兩失之也。今柳侯年六十,齒發未衰,方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澤元元之時,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然其志於歸也,如此聞其風,亦可以興起矣,乃為之記。

譯文

武陵柳侯用圖畫描繪出他位於青陵的居所,囑託我寫一篇記文,來信說:武陵的西北,有一個湖在梁山,叫白馬湖。梁山是西南,有塊田地在湖中,這是我先人的青陵田。我在此修築了一座屋舍想於此養老,青陵向西二百步,有一股泉水從兩座山崖之間流淌出來向東注入湖中,叫做采菱澗。我在湖上修了一座橋,又蓋了一所房屋將其遮蔽住。若有事從武陵與青陵屋舍之間來往,以及他日我得以告老還鄉,都要經過這座橋,所以給它題了一個名字叫做歸老橋。

我的先人留給我這塊土地,宅中有桑麻,田中有粳稻,而湖中有香蒲、蓮蓬。在天空中可以飛射上下翻飛的野鴨與大雁,在水中可以垂釣四處遊動的鱘魚和鰉魚。我由此可以自食其力,從而問心無愧。休憩之時有高聳的樹木濃蔭密布,偃臥之時有豐縟的嫩草清香撲鼻。登高山置身青雲之上,可以一覽天地奇景;嬉戲清泉,戴月而歸,褪盡塵世的污濁。我由此得以療養疲憊的身心,舒心樂意。我年輕的時候生活安寧,到成年之後為工作而奔走四方,疲憊於萬物對於身心的牽累,未嘗不想在此修養身心。如今在朝廷為官,寵以優厚的俸祿,而我在此遊覽,感到自己終將衰老,難道沒有歸隱的想法嗎?又寫道:世上老於官場的人或許不高興歸隱;偶爾有樂于歸隱的人,或許又沒有可歸之處。而如今我有這樣的一塊天地以成全我歸隱的樂意,希望為我記載下來,使我的後人可以閱讀,由此而繼承我的志向。

我認為先王養老的方法可以說是非常完善了,士大夫退休了,就說「不敢再用政務來麻煩你」,這是尊重他們,而士大夫也深明按時退休之大義,沒有賴着不走的。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了。後世養老的方法既不完善,士大夫年老之後有的被趕走,而士大夫確也有貪念祿位而不知節制的,這可以說是兩方都有缺失。如今柳侯年屆六十,齒髮都沒有衰落,真是為天子施展才華以普惠百姓的時候,雖想要捨棄官位的榮耀,享受湖光山色的快樂,但我知道還是不能滿足其心愿的。然而他是如此有志於隱退,聽說了他的高風亮節的人士也可以有所感觸了,於是為他寫了這篇記。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歸老橋記 相關視頻

紀念唐宋八大之一曾鞏動漫故事 秋雨名家
紀念曾鞏誕辰1000周年動漫《南豐先生》第四集:《千秋一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