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是形容人的素質或者事物品質的單字。戰國時期的五德終始說[1],用「德」代表金木水火土的特性;人們常與其他單字組合,來形容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規範、品行和品質。《老子》通過德、人、天地、萬物和自然,反覆論證「道」與「有」和「無」的關係,以便消除人們對事物的成見,順其自然而作為,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目錄
字形本意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本作直)」三個部件組成。「心」表示與情態、心境有關;「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直」,「值」之本字,相遇相當之義。(洪頤煊《讀書叢錄》:「值本作直。」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彼此相遇相當曰值…古字例以直為值。」)「直」同時也是「德」原來的讀音,這通常意味着「直」(值)才是「德」字的成義要件。字形本意為「心、行之所值」,是關於人們的心境、行為與什麼水準或什麼狀態相當的判斷。說某人具有某德就是說某人在某一評價空間中到達哪裡或站在哪裡,說某德(如清德、和德、上德、下德)什麼樣就是說到達相應位點的行動者的行為表現會是什麼樣。
德字甲骨文作徝(從彳從直),金文作惪(從心從直)或德(從心從彳從直),字形的演變寓示人們在進行評價時的側重點的不同,最終寫定的「德」字,「心」「彳」構件完整,似乎正寓示着一種綜合與折衷。(見廣西師大社《老子感悟》)
《老子》以德論道
老子生活時代,五德終始說盛行,所以多次用五行之「德」,來闡明他的萬物之「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老子用辨別事物的德,來描繪道的特性。他說,「從辨別德的角度,來觀察道是最恰如其分的。道在事物中,給人似存非存之感覺。反覆尋思後,其中有像;仔細掂量後,貨真價實;幽靜深奧,中有精髓;精髓傳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注重名譽,大家都用德辨別是非。我根據什麼辨別大家的品德?彼此彼此。」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失道而後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明道若昧,上德若谷
老子認為對道的態度因人而異,不必勉強。但是,「夫唯道,善貸且成」。只有根據事物運行演化特性行事的人,才能上德若谷,心想事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告訴世人玄德之道,即尊道而貴德,順其自然。他說,「道 - 事物的演化運行機制生於自然,德 - 事物的素質品質蓄積於自然,物 - 事物的形狀形成於自然,勢 - 事物的勢力範圍擴展於自然。 因此萬物無不遵守道而生存,無不珍藏德而繁衍。道之尊,德之貴,不是奉命而為,而是萬物自賓自化,順其自然。生存之道,繁衍之德;即,生長,發育;獨立,毒害;養護,覆亡。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幽遠常在之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長生久視之道
老子用「服田力嗇,乃亦有秋。」的農夫,舉例說明積德之道。他說,「嗇提前選育良種,並根據天氣季節變化治人事天。早早積累經驗和良種,就是重積德之行為;重積德可以克服自然災害;能克服自然災害,就能沒有缺吃少穿的極端現象;沒有極端現象,可以有莊園;有莊園能落地生根,富足常在;是謂經驗豐富,繁榮長久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道蒞天下,德交歸焉
老子認為,治理大國與烹飪小鮮時,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一樣。用道來體察治理天下,鬼、神和聖人都無法製造人間衝突。人間無衝突,治大國者才能德高望重。
他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2]」
善為道者,是謂玄德
老子用「薔」說明積德之道後,又用古時「善為道者」的治國之策,來反對愚民政策。他說,「古之善為道者,不是靠灌輸自己的成見、令民眾明白道理,而是將以這種行為、斥為愚民政策。民之難治,是因為足智多謀的愚民政策太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道兩者的利害關係是𥡴式,常知𥡴式,是謂玄德。玄德深入人心,幽遠常在,與以智治國背道而馳,然後乃至大順。」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𥡴式。常知𥡴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有德司契,天道無親
老子忠告世人,有根有據,不偏不倚,才能被天下人接受。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視頻
德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五德終始說」是什麼?「五德終始說」是什麼時候興起什麼時候落幕的?,趣歷史,2020-01-10
- ↑ 《道德經》雜談:以道蒞天下,簡書,20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