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性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屬於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人的道德本性。最早見於《禮記·中庸》。古人普遍承認,人天生所具的本性之中包含着人對於外物的感知與欲求。但是,對於人性之中是否包含道德性的因素,古人則持有不同的見解。大部分儒者認為,人性之中同時還包含着仁義禮智等道德的根基,也即是「德性」。「德性」需要經過一定的修養工夫,才能最終成就善行。
引例1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禮記•中庸》) (因此君子尊崇德性又從事於對知識學問的追求,使自己的認識廣博又能極盡其精微之處,極為高明又能遵行中庸之道。)
引例2
德性者,非耳目口體之性,乃仁義禮智之根心而具足者也。 (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卷二上) (德性並不是耳、目、口、身體等官能的本性,而是仁義禮智根源、具備於心的本性。)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搜狐,2017-03-27
- ↑ 中國漢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